“继”字辈昆剧演员社区亮嗓 和毛主席跳舞的经历最难忘

城市商报 20161209 A第04版

■史鹏英

  昨天上午,葑门街道翠园社区内传来阵阵婉转悦耳的笛箫声,章继涓老人正给大家表演她的拿手曲目《孽海记·思凡》。周围的很多人并不知道,章继涓是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市培养的第一代“继”字辈昆剧演员,继”意为“继承、发展昆剧艺术。从19岁初步接触昆剧开始,她从事昆剧事业已有60多个年头。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且行动不便,但只要有机会,她都愿意给大家唱上一段,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昆剧艺术。
  □通讯员 史鹏英
  商报记者管有明

  凌晨四时就起床练功

  章继涓与昆剧结缘也算偶然。1954年,当时正读初三的她和同学们一起去剧院看了一场《春香闹学》后,便被昆剧演员柔美的身段、高雅的唱腔所打动,当即决定要学习昆剧表演。可是,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因为在那个年代,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戏剧演员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份体面的职业。但是,执拗的她不愿意就此放弃,偷偷去考了苏州著名的民锋苏剧团,结果竟然被录取了,尽管当时苏剧团的录取率低到不足5%。之后,她还跟要好的同学借了学费,开始了自己的昆剧演员生涯。
  学习昆剧表演的日子比想象得艰苦,除了要学习基本的文化课、学看剧本和传统的工尺谱,还要学习武功、太极拳、舞蹈,让自己的身段动作更加柔软和谐。每天凌晨四点钟,章继涓就得起床,练2个小时的踢腿、拿顶和刀枪把子功夫。吃完早饭,再继续上一天的唱念课,每周只有一天的假期。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后,她正式出师,因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开始跟随剧团在全国四处演出,演青衣、正旦、武旦。在同一批的10多位学员里,她算得上是颇有天赋的了。

  同行戏称她为“思凡王”

  1956年,南北昆剧会演在苏州举行,章继涓和昆剧大师俞振飞一起搭戏《断桥》,饰小青一角。她毫不怯场,表演得到了众多观众和专家的肯定,其中就有“传”字辈名家张传芳。为了帮助新人发展,张传芳特地为章继涓重新改编了昆剧经典曲目《思凡》,并亲授其表演技艺。后来,又有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吴晓邦的指点,《思凡》被注入了海派文化的元素,中西结合,传统与经典并存。在当时,由章继涓所演绎的《思凡》可以说独一无二的,同行们都戏称她为“思凡王”。
  章继涓在从艺生涯中,也一直在思索如何为昆剧表演注入新的活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昆剧这一类的戏曲可能更适合来讲述历史故事,因为它程式繁多、规矩严谨。1960年,章继涓做了第一次尝试,运用传统表演方法来表现现代生活,她重新设计了《活捉罗根元》一剧,既吸取了《游园》、《断桥》中一些又歌又舞的传统身段,又结合剧情需要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部分,比如唱到“行疾如穿杨箭”一句时,原来用了一个“鹞子翻身”后再来一个“趟海亮相”,和内容就没什么联系,而改编后的表演动作也渐渐趋向于现代人的行为习惯。通过《活捉罗根元》的排演,章继涓深有体会,绝不能片面地追求某种艺术风格,而必须时时从内容出发,否则很容易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和毛主席跳舞最难忘

  在章继涓的印象中,和毛主席的一次跳舞经历最为值得难忘。1958年,毛主席来南京视察,省文化厅在美龄宫安排了招待演出。由于南京当时没有昆剧团,这个任务便交给了章继涓所在的民锋苏剧团。虽然最后由于一些原因演出在当天并没有进行,但章继涓却有幸地得到了一个和毛主席近距离跳舞的机会。章继涓回忆说,毛主席身材高大,自己的头昂起来,也只够到他的肩膀那里。一曲结束后,毛主席得知章继涓是唱昆曲的,便笑着鼓励说:“昆曲很优美,你一定要好好学喔。”
  1969年,章继涓被下放至苏北农村,1977年被重调回苏州之后便开始专心从事对于“弘”字辈的教学工作。提及自己的学生——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芳,她十分自豪。在教授王芳的3年中,章继涓将自己演绎的《思凡》传授给了她,从而帮助她在1995年的全国梅花奖评选中摘得了她人生中第一枚戏剧梅花奖。虽然年过八旬,双腿也行走不便,但章继涓仍然活跃在昆剧表演的舞台上,为社区的其他老人们带来闲暇时的欢乐和精神安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