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虹奇: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退休园丁

姑苏晚报 20160815 A第04版

■谷雨



  本报记者谷雨 实习生卞若懿

  人物简介:邓虹奇,男,1931年1月出生,常熟董浜镇徐市人。作为教师,几十年间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一生时光奉献在了三尺讲台上;作为父亲,他对子女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他的影响下,仅有高中学历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成为当地知名书法家,并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后,邓虹奇义务开展课外书法教学,免费对徐市的中小学生进行课外书法培训。25年来,他带出的120多个学生,在各级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书法作品也在众多专业书法杂志刊登。有两位学生还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并出版了书法作品集。到了耄耋之年,邓虹奇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愿意在百年之后,将遗体捐出供医学研究。在徐市,提起邓虹奇,乡亲们都把发自内心的敬佩献给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

  身世坎坷,一生时光奉献给了三尺讲台

  在常熟董浜徐市东街40号,住着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每到周末,这里尤为热闹,众多学书孩子们来到这里。孩子们到齐后,一位身材瘦弱、精神矍铄的老人,开始了书法教学,一笔一划,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严肃和认真。这位老人,就是已经85岁高龄的退休教师邓虹奇。
  邓虹奇的童年,甚为坎坷。1931年,他出生在常熟支塘的一个邵姓农民家庭,家中三个孩子里,他排行最小。然而,7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家庭经济状况真是举步维艰。这一年,父亲忍痛将他过继给了徐市一对无法生育孩子的夫妇,他从此跟随养父改为姓邓。“养父母家经营了一家卖酒的小酒铺,刚开始,生活条件还挺好的。”邓虹奇回忆说,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养父被日本兵抓去,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才将人给保了回来,从此家道中落。
  邓虹奇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农村师资缺乏,而他读过私塾,有教育基础,于是,他被选拔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师资学习班。毕业后,他被分到了长江边的一所小学任教。“说是学校,其实只有一个班,我一个老师,负责二十多个学生。”邓虹奇说,后来,他又被调到徐市中心小学任教。有一个时期,徐市中心小学解散,他在徐市农村的小学工作了16年。后来,他回到了徐市中学,直到1991年退休,几十年来,从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
  “我这一生,经历的各种大风大浪实在太多了,能够有如今的幸福生活,多亏党的政策好啊!”邓虹奇说,作为老师,他一直牢记“为人师表”这四个字,不管何时何地,他都认真教学,只希望自己的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学会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

  “红烛”照心,开办免费书法班培育新苗

  辛苦忙碌了一生,迎来了退休。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可以好好歇息安度晚年的幸福时光。可是,邓虹奇却是个闲不住的人,站惯了讲台,他也希望老有所为,发挥余热。退休后的第一个暑假,看到许多小学生闲在家里没事干,邓虹奇于是萌发了给小学生开办一个书法特色班的念头,用自己擅长书法的一技之长,向小学生传授书法艺术。在徐市中心小学的支持下,他借用了一个教室,收下了10多名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邓虹奇耐心地从握笔姿势开始,到笔画,再到字的间架结构,认真进行传授,他还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孩子进行逐个辅导。
  然而,书法班刚开办了一段时间,却被上级部门叫停,原因是这样会给孩子们假期里增添负担。学校的书法班是没法办了,可是家长们却不答应了,孩子们学习书法学得好好的,总不能半途而废吧!望着家长们充满期待的眼神,邓虹奇和同是教师的老伴一商量,决定将书法班办到家里。客厅摆上一张长方形条桌,学生们围坐一圈。每周六上午,准时开课。
  邓虹奇教孩子们书法,不但严格认真,非常投入,而且分文不收,纯属义务教学。很多家长过意不去,有时会带上点鸡蛋、蔬菜等土特产给老人尝鲜。邓虹奇一次次地叮嘱学生和家长,来上课时,其他东西都不要带,一定要把每周的所有练习作业都带来。对于学生每次上交的作业,邓虹奇都会逐页认真查看,耐心评点,并且仔细辅导,教学登记。他常常教育孩子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字帖是最正确的老师。学书法,要多读帖,多临帖,才能有进步,有提高。”在他看来,学生的一周练习作业,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勤奋程度,也能从中发现进步和不足,便于因材施教。
  1998年暑假,有位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女生顾星,父亲把她送到邓虹奇家里准备学习书法。然而当时,书法班已有10多个孩子了,而且这些孩子已学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了较好基础。不过,邓虹奇考虑再三,还是把顾星给收下了。在他看来,顾星的母亲是个残疾人,一家人生活不容易。因此,他也想好好地栽培眼前这个懂事的小女孩。平时,他对顾星特别关照,手把手地从头教起,每周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至少二至三次上门辅导。并经常鼓励她要自尊自强,要树立雄心壮志。为了提高书写水平,有一次,为了纠正一个书写中的差错,邓虹奇一天内两度来到顾星家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顾星的书法有了很大进步。她的书法作品,不但在学校的书法展览中展出了,其中一幅柳体作品,还在《书法报》上发表。对此,邓虹奇也很是开心和欣慰,他常说,孩子们的佳作,是对他付出的最好回报。
  2015年年初,邓虹奇因为身体不好,在医院进行了手术。住院的二十多天里,为了不让书法班中断,影响孩子们的进步,他把教学的任务,临时交给了已是著名书法家的儿子邓晓东。刚刚出院,他又从儿子手中接过了教鞭,亲自上阵。不料课上到一半时,老人家便支撑不住,一下躺在了客厅的躺椅上。对现场学书的孩子和家长们来说,目睹这样一幕,令他们都十分感动。
  二十多年来,邓虹奇一直以一颗真诚的心,用自己高超的书法技艺,日复一日地开展免费书法班的教学,先后为常熟书坛培养了120多名“小书法家”。

  大爱义举,奉献一切只为“余生不汗颜”

  在邓虹奇的影响下,整个家庭也是书香气息浓厚。邓虹奇和儿子邓晓东都爱好书法、象棋、灯谜等传统文化。儿子邓晓东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围全国展,早在2002年他便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在邓晓东看来,自己在书法上能够有所成就,也是父亲从小培育的结果。邓晓东回忆说,在他4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提笔学习书法了。“父亲对我的书法要求很严格,也很认真。”邓晓东说,有时,冬天特别冷,砚台
  结起了冰渣子,为了便于书写,只能往砚台里加烧酒。
  有时,走访亲友,如果要在外过夜,那么也要把笔墨随身
  带好,一天都不能中断。“年少时,对于父亲的严格要求,
  心里不能理解,不过长大后,才慢慢体会到老人家的一
  片苦心。”邓晓东说。
  在邓虹奇家的客厅边上,放着一只三层书柜。最上面一层放置的是邓虹奇历年来搜集购买的历代书法名家的字帖。另外两层摆放的是多年来他的学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还有《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等十几种专业报刊,最下面,则是学生在市级、省级、全国级书法比赛中获奖证书的照片等。
  在邓虹奇看来,徐市是农村,相对偏僻,必须通过各种平台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为此,他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自费订阅了各种专业书法报刊。早在十几年前,每年的书报订阅费就达到两千多元,如今,订阅费更是一年比一年贵。有时,很多学生家长过意不去,提出要付点学费,或送点礼物,不过,却一次次被邓虹奇回绝。他常说:“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有稳定的退休工资,衣食无忧,夫复何求。只要孩子愿意学,而且学有小成,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我就很满意了。”
  2014年初,邓虹奇无意中从新闻上得知,目前,很多医学院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解剖用的遗体。于是,他专程来到常熟市红十字会,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并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让家人在亲属栏里签字同意。“刚开始,对于父亲的做法,我们很不理解,但后来一想,他这一辈子,就是这样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换个角度,我们尊重老人家的意愿,也是对他最好的孝顺。”邓晓东说。
  “退休廿载未敢闲,育才非为稻粱谋;笑看桃李书艺进,自慰余生不汗颜。”这是几年前,邓虹奇老人在退休二十周年时写下的一首《八十述怀》。一首诗,一个人,一辈子,一生情。这,就是退休教师邓虹奇。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