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要细水长流

姑苏晚报 20160812 B第12版

■李婷



  朱晞,中国琴会副会长,江苏古琴学会会长,苏州古琴学会会长,常熟博物馆馆长,从事古琴演奏与理论研究三十余年,师承著名琴家翁瘦苍、龚一、吴景略。朱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如今已然成就自己的风格。这些年来,除了参加各地的演奏会和深入学术研究,朱晞还专注于普及和弘扬古琴艺术,虽然成绩斐然,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不断反思和关注古琴艺术的发展并以之为己任。

  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兼顾

  朱晞不仅在古琴领域将演奏技巧和理论研究推到了颇高的境界,还精通书画与诗词,尤其是书画方面,他曾两度赴日举办个人山水画展。朱晞在各方面并非顾此失彼,而是皆有一定的造诣。他表示:虽然‘琴棋书画’,琴排第一,但这并不“代表琴的地位优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这种排列方式更多的只是由于音韵学的需求,而不存在优劣关系,就跟‘柴米油盐’是一样的道理。这些艺术类别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从东方文化审美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共通的,只有通过互相映射,才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它们的美的本质。任何一项艺术形式中,都存在多方面的美的要求,比如诗词就要求音律美、结构美、色彩美。尽管有的艺术家会以某方面见长,但最优秀的艺术家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苏东坡。而现如今,我们很多艺术家的基础不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跟竹筷子一样上下是一条线,甚至是头大底小,基础单薄,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说,最好还是兼顾地学习,这样才能将中国文化认识得更为全面。”

  古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最精致的那部分

  传统文化固然分门别类,自古以来都有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就古代而言也分士大夫的文化和平民百姓的文化,这无关孰优孰劣,只是各司其职。朱晞对此也有自己的解读:或许在接受度和参与度上,古琴仍然是比较小众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它恰恰体现了一个民族最精致的部分。它提出的对参与者的心境和艺术素养的要求都较高,但却是留存下来的民族特色和文人气息最浓的艺术形式之一。古琴的弘扬和发展不代表要放低门槛来逢迎当下人的喜好和潮流,仅仅以其古典雅致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就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标杆。”

  当下国内古琴发展趋势仍不容乐观

  虽然古琴已名列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各地大小培训机构的古琴人才培养也显出大热趋势,但朱晞表示,国内的古琴发展实际上不容乐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有断层,新的艺术和文“化内容往往是由外部强加进来而非内在地进化生成的,从而导致了当今国人在认识上的迷茫状态。可以说,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地位颇为尴尬。我们知道,在传统中国社会,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是男子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基本技能。可惜的是这个‘君子六艺’几乎被人淡忘。而且现在的艺术门类越分越细,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利于传统艺术整体全面的发展。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兴旺和关注度的提高,而更要看到背后本质的问题,不能松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朱晞认为,传统文化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供人去体味与把握,而当今的文化弘扬却往往和商业、企业有关,这实际上会冲击到对传统文化本质的保护,考虑到如今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较为支离破碎了,所以不得不说:我们在这方面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但这又是极具时代和民族意义的,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