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庵主人 沈敬学

苏州日报 20161209 B第02版

■诸家瑜

  沈敬学(1866-1912),字习之,号悦庵(葊)、二愿生,又号悦庵主人,钤印一字还莼、说盦。吴县包山(今苏州吴中区金庭镇)镇夏人。秦散之外孙,沈铿子,谭献弟子。晚清海上著名报人、书画家、谜家。少负异才,工书擅画,喜吟咏。著有《二愿生灯虎》《思归草·息游草》(1875-1908年刻本)、《悦庵诗剩》二卷(1906年刻本)等,抄有《古文精选》一卷,录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唐顺之、方孝孺等古文20篇。
  沈敬学的外祖父秦散之(敏树),是吴中洞庭西山当地的名流,与清末廉吏暴式昭甚笃。他能诗善书画,受其影响,沈敬学自小就擅长书法、丹青。据《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记载:《申报》清光绪十五年(1889)九月五日所刊“吴中悦庵主人书画助赈重订润目”,称其“书法之妙,早已纸贵一时,然人第知主人书近时罕有其匹,而不知主人之画尤高雅绝伦也”。
  光绪十六年(1890)十一月,太湖厅西山甪头司巡检、廉吏暴式昭被革职,断了薪俸,既无钱回河南老家,又无米下锅,生活极其艰难,西山民众自发冒雪给他家送柴米等物,一月之中有七、八千户共送米140多石,鸡鸭鱼肉等不计其数,轰动一时。秦散之深受感动,据此于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绘制了《林屋山民送米图》,并写长歌送之。俞樾(曲园)也作长歌,并为这卷子作篆字题额。卷上绘画、题咏者还有吴大澂、周元瑞、杨宝光、郑文焯(叔问)、陈远谟、邓邦述、许振、马吉樟、陈如升、许佑身、俞陛云(阶青)等20多位名流、艺术家。著名词人郑文焯还画了一幅《雪篷载米图》,并题长诗于图上。沈敬学和他的父亲沈铿亦在卷上题咏。当初,沈敬学还萌生出一个想法,将洞庭西山各村百姓自光绪十六年(1890)十二月初十日至翌年(1891)正月二十九日送给暴方子的柴米实物清单(由暴式昭自记)整理成篇。后来他回忆道:“予复向暴丈(方子)索得《柴米簿》,将山民之村落、姓氏录在卷中,以昉(仿)汉人碑阴之例,用纪其实焉。”
  沈敬学精通猜谜之道。光绪八年(1882),吴县管礼昌等发起组建的“五亩园谜社”,时年才17岁的他亦加入其中,与诸社员或聚在城北五亩园内,各张旗鼓,并斗机锋,搞内部会猜;或赴城内养育巷“仪凤茶肆”内,运奇巧之思,出简明之笔,悬谜遣兴,设对外征猜。光绪十四年(1888),因好些社员相继作古,谜社才不得已偃旗息鼓而散伙。管礼昌为悼念亡友,寄托哀思,精选社员谜作,编纂刻印《新灯合璧》三卷,沈敬学是三个作序者之一。
  沈敬学还是晚清海上著名报人,与孙玉声、李宝嘉、吴趼人、高太痴等交游甚多。光绪二十三年(1897),沈敬学游沪上,与孙直斋、王仁俊创立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团体“上海医学会”,并创办《医学报》。同年十一月十八日(1897年12月11日),上海道蔡钧(和甫)斥资受盘已歇业的《苏海汇报》(由沈敬学、翁萃甫、邹绶合股创办)机器设备,创办《大公报》,聘请沈敬学为主笔。光绪二十七年(1901),沈敬学又创办《寓言报》,自任主笔,邀詹垲助之。后又转赴长沙主持《湖南官报》。据民国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介绍,沈敬学“后入端忠愍公方幕府。以书法与端忠愍公相似,遂专为陶斋制府代笔。世传制府所书之联、扇、题跋,半出习之手笔。入制府幕才数年,制府即死难,习之由四川踉跄回沪,未一二年亦卒”。

  □诸家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