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双绝的名臣周用

苏州日报 20160520 B第02版

■记者


  周用(1476-1547),字行之,号伯川,苏州吴江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传奇人物。
  周用早年拜师于沈周,研习诗画。他勤奋好学,诗、书、画、金石可谓样样精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弘治十五年(1502),周用高中二甲进士,开始步入官场,先供职于行人司,两年后,升为南京兵科给事中。此时的周用虽居闲职,但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理想仍十分强烈。
  正德十年(1515年),明武宗准备大迎活佛,周用耿直敢言,上书极力劝阻,并请黜尚书、都给事等职,还要求治镇守江西中官(太监)黎安的罪,引起了当时许多人的瞩目。
  此后,周用多次出任地方官,都任劳任怨、勤恳工作,而且政绩显著,广受好评。他任广东布政司参议时,“参与平定番禺盗,有功”(《明实录:世宗实录23卷》)。任河南右布政使时,代监司审理南阳滞狱囚犯,清空牢狱;亲理汝宁旱灾赈济事务,百姓受益称快。提督南赣军务时,平均徭役赋税,缓征科税,地方治安好转。周用因为出色的政绩,被召回京城任职。
  正当周用仕途顺利之时,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了,那就是九庙之灾。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五日夜,“雨雹风霆大作”,太庙大殿遭受雷击发生大火,火先从仁庙烧起,延烧至成祖庙、太祖庙,群庙一时俱尽。世宗为此事大为恼火,令吏部等衙门四品以上京官“自陈乞休”,时任刑部尚书的周用也不得不致仕归乡。
  周用被罢免后,朝廷内外为之可惜,屡有举荐。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周用再次被起用,以工部尚书总理河道。他治河提倡沟洫治理,认为黄河之所以有决徙之变,是由于“数千里之黄河,挟五六月之霖潦,建瓴而下,乃仅以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以南之涡河,与直隶徐州、沛县百数十里之间拘而委之于淮”,哪有不横流溃决之理?因此他提出用沟洫治理黄河的必要性。他说:“天下之水,莫大于河,天下有沟洫,天下皆容水之地,黄河何所不容?天下皆修沟洫,天下皆治水之人,黄河何所不治?水无不治,则荒田何所不垦?一举而兴天下之利,平天下之大患,以是为政,又何所不可?”他是想把黄河洪水分散到田间地头,有利于农业生产,又可达到消除黄河洪患之目的。他这种治河思想,打破历史上单纯依靠下游堤防治理的局限性,探索出新的治河见解。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周用升为吏部尚书,登上了他仕途的最高峰。次年因积劳成疾在任上去世。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恭肃。同时赐祭葬,列乡贤祠。这对于当时的官吏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可谓“赢得生前身后名”。
  周用一生著述颇丰,除以谥号命名的《恭肃集》(16卷,以诗文为主)外,周用还对《易经》《楚辞》颇有研究,著有《读易日记》《楚辞注略》两本书。
  周用的诗歌在明代诗歌史上具有杰出的地位,后人对周用的诗歌评价甚高。《〈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用诗近体颇宏伟”;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认为“白川……诗则别裁风格,取法杜陵(杜甫)”;陈田在《明诗纪事》辑录了周用的十三首诗歌,他认为“尚书七言近体颇擅风格,绝句尤有风致”。
  周用的绘画成就则更为出色。朱彝尊在评价周用的画技时说:“至写平坡放犊,亦不减史道硕(东晋著名画家)、历归真(五代后梁时期著名画家)”,他在《静志居诗话》中写道:“乃知公(指周用)艺事兼能,不惟以经济文章重也。”
  纵观周用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为官以后,不论是驻守京城,还是外放任职,都很有抱负,也很有作为。《明史》及当时的地方志书对周用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说“(周)用端简慎言,廉勤干济,时称名臣”,也就是普遍认可周用是一代名臣的说法。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