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生之年看到“苏版莎翁”上舞台

苏州日报 20160912 A第03版

■施晓平


  □苏报记者 施晓平
  2016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今、明两天在东华大学举办,以此纪念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苏州戏剧家朱树凭30多年创作出5版莎士比亚传记剧本的贡献,受邀出席这一论坛。在接受苏报专访时,75岁的他表示,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苏版莎翁”的形象被搬上舞台。

  结缘童年时听莎翁作品萌生作家梦

  朱树是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师从作家范烟桥、章太炎弟子朱季海等名家。结缘莎翁,要从他9岁那年说起。
  那一年的夏天,一次夜间纳凉时,毕业于教会学校的母亲给朱树和弟弟妹妹讲故事。朱树至今记得,母亲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作品中不幸的恋人、好心的仙王仙后、捣蛋的精灵,都那么的有血有肉,故事情节又那么出人意料,9岁的朱树一下被莎翁迷住了,天天缠着母亲讲。一个暑假下来,母亲讲完了一本《莎氏乐府本事》。
  读高小的时候,朱树自己找来《莎氏乐府本事》捧读,沉浸在脍炙人口的故事、充满哲理的名句中。读着读着,他小小的脑袋竟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自己将来也要当作家,像莎翁一样写出美妙的故事。
  在后来遭遇种种磨难时,朱树常常回忆莎翁作品名句,诸如《哈姆雷特》里“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麦克白》里“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最终挺了过来。

  创作决心自己写剧本为莎翁“正名”

  数百年来,无数学者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卡尔·马克思也说,莎翁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资料后,朱树惊讶地发现,也有不少人不认可莎翁及其作品,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就是如此,还有人否认莎翁是“莎剧”的真正作者,甚至怀疑莎翁是否存在。
  朱树坐不住了。1983年,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创作为莎翁“正名”。为此,他仔细阅读了莎翁所写的30多个剧本以及10多种中文版莎翁传记。1985年,他开始动笔。考虑到莎翁以剧作而闻名,朱树决定也创作一个剧本,就以莎翁为主人公。
  经反复推敲,朱树选取1601年发生在莎翁身上的两件大事下笔:一是因同行竞争,剧团面临生存危机;二是剧团上演莎翁编写的历史剧《理查二世》后引起轩然大波,莎翁被逮捕,最终因伊丽莎白女王明辨是非才幸免于难。
  那几年里,因耳疾病休在家的朱树每天都要花10个小时左右进行创作、修改。经过三易其稿,1988年,五幕话剧作品《新世纪的风暴》终于完成,发表在《江苏戏剧丛刊》上。

  困扰因资金困难作品至今未能上演

  《新世纪的风暴》很快得到了业界的好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孙家琇认为,这部作品把握住了莎剧作品的风格。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土生认为,这部历史剧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莎士比亚所在的那个时代,为我国莎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朱树知道,创作剧本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把作品搬上舞台,才能为“正名”画上圆满句号。可多方联系后朱树发现,作品上舞台还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资金。
  为尽量减少排演费用,朱树花一年时间精简剧中人物、将后台戏安排到前台,完成了莎翁传记剧本的第二版——《暗淡的曙光》。1995年,在孙家琇的指导下,朱树又交出了第三版莎翁传记剧本——舞台剧《莎士比亚》。2004年、2015年,朱树又和朋友们合作,完成了第四版(广播剧版)、第五版(电影剧本版)莎翁传记剧本的创作。
  尽管如此,排演资金直到今天还是悬而未决,朱树的“苏版莎翁”形象还是没能搬上舞台。
  朱树表示,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探讨和研究,是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苏州人也应该为此作出贡献,他将继续努力。在此次论坛上,他向专家学者、剧团呼吁,争取早日让“苏版莎翁”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朱树甚至说:“如果合作单位要求我自筹一部分资金,我愿意卖掉自己的房子去圆梦!”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