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震涛和《吴门表隐》

姑苏晚报 20160807 B第02版

■何大明



  具有悠久历史的苏州,人文荟萃,是一个著名的“文献之邦”。自古以来,历代积有丰富的志乘资料。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地区范围内传世的各种府志和县志有180余种。乡镇乡村小志,以及山水、园林、寺观、祠庙等专志则为数更多。在保存至今的志书中,有一部知者不多的方志,名《吴门表隐》,作者顾震涛。该书辑有部分其它志书未收的苏州文献史料,拾遗补缺相当珍贵。

  不求功名醉心著述

  顾氏是苏州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早在六朝时期,就有“朱、张、顾、陆”四大家族。清代康熙皇帝称誉顾氏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书香门第,代有传人。六朝(陈朝)时,大儒顾野王名满天下。顾震涛就是顾野王的三十九代孙。顾震涛,生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六月三日,卒年不详,道光年间尚在。苏州长洲县人,故居在古城的仁孝里。顾震涛,又名“瀚”,字景澜,一字小野、非之、默庵、墨安。他从小聪慧好学,是一个甘守贫苦的读书人。其自述称:“由来失学,读书习艺。”由于未参加科举考试,没有取得功名,故不被世俗社会纳入“名士之流”。世人对顾震涛评价:“性狷介,素谦和,洁修内行,以礼自持,历境(经)坎坷,未尝形色。”
  顾震涛的最大爱好,就是勤于著述,寒暑不辍。一生忙于修谱(家谱)、修祠庙,编修各类诗选和小志,人称“三修先生”。他精心采集族谱(包括支谱)资料十余年,心力交瘁。同时,还代修毛氏、申氏、朱氏、周氏、潘氏、叶氏、李氏、丁氏、徐氏、孙氏、王氏、莫氏等支谱。作为熟悉吴中掌故的知名学者,顾震涛性喜吟咏,对吴中名胜古迹题咏颇多。其著作等身,著有《燃松堂文集》四卷、《随笔》八卷、《小辟疆园诗稿》九十四卷、《吴郡忠孝汇录》十卷、《吴门表隐》二十卷、《采可观》二十卷、《游山纪略》二卷、《吴郡县学乡贤祠小志》一卷、《续停云集》四卷、《武陵家詠》八卷、《武陵故事》二卷、《广订百家姓》一卷、《自省谱》一卷。此外,还与他人合编著作,以及校对著作多种。
  顾震涛在撰稿之余,还热衷于修建祠堂,在祠堂内增设各类祭器。在他的极力呼吁下,启贤阁、黄门公祠等祠堂,以及一些墓冢和墓碑得以恢复。一些被人遗忘的名贤,得以入祠祭祀。其中,不但有将军和名宦入祠,一些贞烈节孝的妇女也入祠旌表。“制主入祠者二十余家,求载郡志者六十余人。”顾震涛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世人。在他去世后,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何鼎纶撰联旌表:“九千余首皆道语,四十五年无间言。”俞徳渊撰联:“志笃膠庠襄礼乐,功存桑梓著文章。”

  生前自撰墓志铭

  古代的一些先贤,生前就准备好墓穴(生圹),并且自撰墓志铭。范文穆公生前曾经说过:“总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对此,顾震涛也效法采纳。他在墓志稿中阐述:“余固不克肖前人,缘蒲柳早衰,权(且)择于元和县境九都图来往字圩内,先大参公墓小隙地一弓,作埋骨计。”大参公,即他的先祖顾豫。墓的具体位置在:“虎丘半塘六房庄西园后,石路塔水桥”。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虎丘前,西园后,塔水桥头多杞柳。”于是,顾震涛把自己的墓穴告知亲朋好友:营生圹于下”。“
  顾震涛生前规划的墓穴,面积仅仅“一弓”。“弓”,是古代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墓穴上设置一块墓碑:“他日更树(竖)片石,题曰顾某之墓”。墓前的花岗石莲花柱上,请好友钱泳题写隶书:“名高北郭诗千古,骨瘞西园土一丘。”墓志铭曰:“金阊之西西津东松茂柏悦护幽宫,千秋俎豆祔先公。”文章中回顾了自己贫苦而又自得其乐的生活:“饥寒交迫门衰微,万首诗成书满尺,不能换米计皆非。且困守,多良友,茶亭日日畅叙久,他年与我安陇阜。”顾震涛还设想了后人前来上坟的景象:“上巳后,清明前,野芳浜底相泊船……道旁高树挂纸钱。纸钱飞,人已去,风悲云冷时将暮。星明月暗闻鬼哭,
  安能再踏回头路。”墓志铭表达了他的豁达生死观:“君不见,洛阳道上螭牴碎,姓名弗传是何代。离离白骨委荆莽,将相坟头多种菜。”
  顾震涛生前规划墓穴之事,得到了两位友人的大力帮助。孔继垚为当时四十五岁的顾震涛画了一幅肖像。但见身穿长袍的顾震涛,神采奕奕,右手弯曲在胸前,拿着一卷文稿。也许,那就是《吴门表隐》吧。另一位好友谢广源,出资将画像刻在墓志铭上。对此,顾震涛在《墓志稿》中撰文,表示由衷感谢。

  《吴门表隐》细述苏州

  《吴门表隐》,道光十四年(1834年)小辟疆园梓版。正文共二十卷,另有《例言》、《附集》和《附录》。此外,还设置《序言》和《诗》。《序言》汇集亲朋好友写的简明书评,有二十三人之多,其中有潘世恩等吴中名流。《诗》则汇集众多亲友以诗歌形式写的点评。例如:“博采广罗已卅年,《吴门表隐》著成编。吾家代有传书在,好共垂名继昔贤。”这部与众不同的另类方志,书名究竟是何意?作者在例言中开宗明义:“是书止(只)载三邑(吴县、长洲、元和)境内,只录志所未及。间有虽载志中,未能明晰者,重言申明,故名《吴门表隐》”。这就是说:该书专门“捡漏”,人无我有拾遗补缺。正如韩崶在序言中所说:“皆郡中典故见闻所未及者。”因此,《吴门表隐》向来为方志专家学者所重视,并且经常加以引用。
  《吴门表隐》于嘉庆十年前着手编撰,告成于道光十二年以后,前后历时近三十年。正如吴云在序言中所说:“积三十年而后成编,凡史无传,志无纪者,网罗遗漏,斟酌尽善。博采群书之奥,兼听街巷之谈,荟萃二十卷,贯纵万言,巨细兼赅,雅俗共赏。”这个综合性的评价非常中肯,并非溢美之词。需要说明的是:该书为道光十四年版,附集中所载道光十九年之事,显然系后来补充收集和刻印的。
  与众不同,该书的体例只分卷数,不分门类。因为作者编撰时,“随时随笔,错纵书之,是以门类不分,次第或紊者,稿本体也,”收集的资料没有分门别类整理,后人不易查找,这无疑是一个缺憾。但我们不能对此求全责备。据编撰者自述,编撰该书相当费力,采集了先人遗集、前人手稿、又广采各类杂书,以及故老传闻。作者自述:“仰蒙当代名公、尊亲、族长采访参订,戮力校正。并请公阅各相损益,笔削成书。”
  《吴门表隐》的内容,可谓洋洋大观。从大的层次讲,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诸方面。小的层次,则可分为名人名贤、祠墓庙宇、会馆公所、桥梁河道、第宅园林,以及丝绸、中医中药等。明清以来,苏州经济发达,商贾云聚,百货汇集。书中记载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名产名店。比如,“小青龙”的蜜饯、“野味场”的野鸟、“悦来斋”的茶食。书中还记载了一些罕见的珍贵资料。例如,阳山的藏军洞;苏州城图的绘制和刻印。
  1986年8月,在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吴门表隐》经点校加注标点符号,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值得一说的《劝民歌》

  在书的附录中,鲜为人知,记录着二十条珍贵的《劝民歌》。道光十九年(1839年),太守李璋煜为了整顿社会不良风气,亲自动笔,以通俗易懂的民谣形式,撰写了二十则《劝民歌》,“榜示通衢”公布于众,希望广大市民“妇孺皆知,识字人务念与不识字人听之。果能信从劝言,就是好百姓。”这些富含人生哲理的民谣,循循善诱,字里行间充满了亲民的正能量。内容涉及伦理道德、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社会公益等方方面面。每则《劝民歌》共六句三十字。前面四句叙事,后面二句以“想一想”的句式,启发读者深思。
  二十则《劝民歌》抄录如下。其一“劝我民,孝双亲。儿身本是父母身,弃亲不顾闲游荡。想一想,三年怀抱是何人。”其二,“劝我民,和兄弟。兄弟合我本同气。总不一母也一父。想一想,些须田产何必计。”其三,“劝我民,和姊妹。姊妹之亲不可废,爷娘生男也生女。想一想,些须财物何必爱。”其四,“劝我民,要尽慈。后娘惯把前儿欺,枕边言语总然好。想一想,前儿是儿不是儿。”其五,“劝我民,敦宗族。相传一派分五服,富贵贫贱虽不同。想一想,那个不是亲骨肉。”其六,“劝我民,保贞节。节妇之心如冰雪,一分绝产值多少。想一想,何忍把他贞节灭。”其七,“劝我民,睦邻里。语言差错休提起,相争不足让有余。想一想,谁肯为人不为己。”其八,“劝我民,勤种田。种田便可遇丰年,游手好闲无生理。想一想,靠甚吃来靠甚穿。”其九,“劝我民,息讼端。一日无讼一日安,讼师杀人不救人。想一想,小事何必去见官。”其十,“劝我民,莫抗粮。抗粮衙役如虎狼,两忙赶早完粮户。想一想,那个还来肆猖狂。”十一,“劝我民,莫轻身。刑部律例载分明,投井悬梁要图赖。想一想,那案问了甚罪名。”十二,“劝我民,莫赌钱。吃饭穿衣全靠天,漫天张纲无天理。想一想,那个置了多少田。”十三,“劝我民,莫窝娼。窝娼家业立消亡,秦淮红粉终白骨。想一想,这宗冤债何必偿。”十四,“劝我民,莫买赃。知情买短罪难当,省钱有限犯法重。想一想,官司拖累羞空囊。”十五,“劝我民,莫停棺。年年暴露心何安,铭旌高耸终何益。想一想,要尽生前菽水欢。”十六,“劝我民,莫选轿。一轿倾家图荣耀,人家嫁女贵择婿。想一想,这些浮华何必要。”十七,“劝我民,莫信巫。挂香带锁盈街涂,从来祸福由自召。想一想,毁伤皮肤何其愚。”十八,“劝我民,莫吸烟。五脏六腑都熬煎,甘之如饴真鸩毒。想一想,速死由己不在天。”十九,“劝我民,莫贩私。蝇头微利吃官司,徒流迁徙离乡井。想一想,那及安居乐业时。”二十,“劝我民,莫懒做。一家大小抬著过,一人寻钱十人用。想一想,问你如何不冻饥。”
  当然不可否认,限于作者的时代背景,少数《劝民歌》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比如,“劝我民,保贞节”,宣扬了扼杀妇女人性的封建礼教。再如,“劝我民,莫抗粮”。广大农民因为被苛捐杂税所逼,走投无路才奋起反抗,是不应该被指责的。但是,瑕不掩瑜,大部分《劝民歌》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传递了浓浓的正能量。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