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园藏书度劫记

苏州日报 20150911 A第11版

■许敏耀


  苏州可园,山水玲珑,花木扶疏,是一座有名的书院园林,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曾经是我国创办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清嘉庆十年(1805年),清政府在与现沧浪亭一河之隔的可园开办正谊书院。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可园,并在正谊书院里建造藏书楼“博约楼”,藏书多达8万余册,在这座藏书楼的基础上,苏州图书馆于1914年应运而生。苏州图书馆收藏有大量古刻善本,是苏州的宝贵财富。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在很早就有所准备,不仅对我国的山河要塞、水陆关隘窥探得一清二楚,而且对公共及民间所藏的珍贵金石书画书籍文物,都进行暗地调查、记录在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长驱直入,文化特务紧随其后搜抢掠夺,苏州图书馆馆藏的宝物随时都有被日本侵略者占为己有的危险。
  时任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长的蒋吟秋先生于8月3日召开馆务会议,决定立即整理馆藏图书,将善本图书等重要文卷装箱移藏安全地带。从第二天起,蒋吟秋就在宋、元、明刻本,清代精刻本、旧抄本、原稿本中检选出最重要者运上船,秘密地把首批八大箱图书运至东山的后山(即杨湾)鉴塘小学(即今明善堂),藏于密室。之后,蒋吟秋再精心挑选出了一批善本图书及案卷、卡片共51箱,前后分三次运送,除一小部分继续送到杨湾,有40多箱渡太湖存放到西山显庆寺(即包山寺)满月阁,在专门所砌的一道复壁内保藏。又把《古今图书集成》40大箱与《大藏经》6箱运到葑门内南园圆通庵密藏。
  1937年11月中旬,日寇铁蹄踏进苏州城后,炸毁了设在苏州公园的吴县图书馆,占领了可园内的苏州图书馆。馆中未及转移的大批藏书受到日军肆意糟蹋和抢夺,一片狼藉,但对于最有价值的典籍,日寇一无所得。
  当日寇得知主要的图书已被转移,就派出部队到东山镇,挨家挨户搜查。在东山镇未搜到,又扑向杨湾。杨湾的居民、寺僧、教师等早已作好准备,与之巧妙周旋,日寇最后空手而返。
  抗战胜利后,蒋吟秋再次回可园主掌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此时的可园已是一派荒凉,蒋吟秋感慨万分,写诗叹道:“不到可园已八年,重来旧馆亦前缘,删除蔓草开荒径,收拾丛残认蠹编;壁上留题人去久,花间访古石生研,浩歌亭畔秋如画,独立苍茫一伧然。”
  而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官僚大员忙于“劫收”发财,对运回这批图书的事情不闻不问,蒋吟秋只得四处借债,充作搬运图书的费用,很快就把散落在东、西山的馆藏珍贵书刊运回了可园,完好地保存到了解放那一天。今天,蒋吟秋先生和同仁们冒着生命危险用智慧保护的近2万册古籍完好地存放在苏州图书馆现代化的库房中。它们不仅是苏州图书馆的珍宝,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图书藏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蒋吟秋先生于1981年因病逝世,有遗著《版本答问》、《文选书录》、《吴中先哲藏书考略》、《沧浪亭新志》等著作传世。挹清堂里,清气长留,浩歌亭下,歌声如海,可园先贤的业绩,长留人间。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