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苏州古典园林品牌影响力

苏州日报 20150320 A第10版

■陶冠群

 □苏报记者  □苏报记者 陶冠群 苏报通讯员 曹凤娇/文 苏报记者 杭兴微/图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石泰峰在苏州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和苏州旅游等调研时提出,“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打响园林会奖品牌”。在年初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总体要求。1月27日,苏州古典园林成为苏州地区唯一列入《光明日报》公布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项目。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卫京牵头的《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研究》课题组也在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园林休闲”的发展新思路。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陈卫京局长,就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遗产,也是一种科学技艺

  苏报记者:今年1月份,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通过《光明日报》公布了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这是该所专家历经一年半时间的集体调研推选出的结果,苏州古典园林榜上有名。您作为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看到这个新闻后有什么感想?
  陈卫京:我关注过这个新闻,苏州古典园林能列为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之一,我觉得在意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再次印证了苏州古典园林在17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理由。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认为“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这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的最好诠释。
  这次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评选结果,进一步说明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苏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一种物质遗产,也是一种科学技艺。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我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

  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

  苏报记者: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石泰峰去年在苏州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保护调研中提出“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您是怎么理解这个“保护第一”的?
  陈卫京: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古城和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我认为石书记强调的“保护第一”,既是对古典园林传承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高准则。
  “保护第一”就是坚持保护与传承。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传承,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好苏州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利用好苏州古典园林,合理开展园林旅游,打造园林经济核心品牌影响力。在园林经济发展后又反哺古典园林保护,按照《苏州市总体城市规划》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积极抢修一批古典园林,做好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第一”就是保护典型和群体。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性的。不仅要保护典型例证,更要保护苏州古典园林群体,只有这种全面、立体的保护,才能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苏州古典园林,她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才能够更多地得到保留。
  “保护第一”还要关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作为物质遗产而受到保护,但古典园林里面又蕴含着大量的非物质的技艺。为保持古典园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我们在国家住建部的要求下,积极申报《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技艺——苏州园林》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全面保护苏州古典园林。
  “保护第一”,更要坚持传统与创新。苏州古典园林首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保护上要遵循传统,在修复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坚持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在管理上必须推陈出新,运用现代手段,加强古典园林监测,建立科学化、制度化及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苏报记者:您刚才提到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性的,不仅要保护典型例证,更要保护苏州古典园林群体。目前苏州的古典园林整体上保护现状怎么样?
  陈卫京:在石书记调研苏州古城、古典园林保护工作后,我们再次对苏州古城区域内现存的53处古典园林的保护现状进行了整体调研。调研发现,由我局直接管辖的12处古典园林保存完好,并一直承担着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等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而社会上分散管理的41处古典园林,从保护的实际现状上看,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大部分古典园林保持原状或正在修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古典园林保护状况堪忧,有的长期得不到应有维护,有的濒临残败、废弃,有的甚至仅存遗迹。
  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整体保护成效显著,但由于体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古典园林保护状况参差不齐,周边环境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发挥古典园林在苏州古城保护中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影响力

  苏报记者: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高标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守护者、建设者、传承人。加快构建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的保护体系”。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那么园林部门对发挥苏州古典园林在古城保护的核心作用上有什么具体打算?
  陈卫京:针对当前苏州古典园林这种整体现状,我们的总体思路是,要按照苏州市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扩大)会议精神和石书记关于古典园林的重要指示,“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目标,坚持发挥古典园林在苏州古城保护中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布现存古典园林保护名录。将分期分批报经市政府批准后,争取今年向社会公布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对现存古典园林实行更加集中、更加统一的保护管理。二是建立古典园林分类保护体系。主要是构建分层次、
  分年代、分体系的保护机制,按照产权归属确定保护管理主体,界定保护管理责任,切实将其纳入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保护管理的轨道。三是分步实施古典园林保护规划。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按步骤地实施部分古典园林的整体恢复,尽最大努力阻止古典园林的自然灭失和人为损毁,确保“古典园林一个都不能少”。四是加强古典园林的依法保护。按照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推进《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积极将古典园林保护管理内容纳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作用。
  在新的时期,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推动苏州古典园林与苏州古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在苏州古城保护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大园林、大生态、大休闲的角度来思考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苏报记者: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纳入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按照市政府的这一要求,您有什么具体想法?
  陈卫京:苏州市政府提出的“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为我们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结合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秀美环境”的部署,我们要从大园林、大生态、大休闲的角度来思考园林绿化事业发展。
  我们要以突出古典园林文化特色为核心,以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为蓝本,结合江苏省第九届园博会明年在苏州的举办,营造当代苏式园林。继续建设上方山石湖生态园和虎丘湿地公园,计划2015年市区新增绿地430万平方米,建设城乡绿化、道路绿化、小游园、湿地公园等,强调建设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坚持节约型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合理利用,走出园林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苏报记者:石书记在2月调研苏州市旅游工作时强调,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旅游业理应有所作为,更能大有作为。苏州园林是苏州市旅游的首席品牌,接下来苏州园林在合理利用和展示上有什么新思路?
  陈卫京:根据市委石书记的要求,我们将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积极适应新常态,充分满足游客需求,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古典园林要跳出门票经济的框框,打造园林会奖经济,最终形成苏
  州古典园林的品牌经济效应。
  在当前重视世界遗产保护、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做好保护的同时考虑永续发展,让更多人分享遗产留下的精神财富,体现遗产园林的价值,这是我们一直重点研究和推动的工作,并先后推出了拙政园“私人订制”、留园“品花茶看花道”、网师园婚庆仪式等园林会奖体验活动,在拙政园举办“阿玛尼”新品香水发布会,策划推出一批具有园林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把国际高端产品、现代服务业与苏州园林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一园一品,独一无二。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的全面交流合作,并将于3月28日在拙政园开展“中国四大名园”工作交流,共同探讨遗产园林保护、文化旅游发展、园林精细化管理等议题,构筑互利共赢的发展优势,以遗产园林为龙头引领苏州的文化休闲旅游,加上以虎丘山、石湖、枫桥等风景名胜为主体的生态休闲旅游,走出园林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将努力把苏州古典园林进一步打造成为苏州城市文化品牌的升级之作、国际形象的代言和标志、城市文化旅游的支柱,使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历史文化名城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苏报通讯员 曹凤娇/文 苏报记者 杭兴微/图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石泰峰在苏州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和苏州旅游等调研时提出,“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打响园林会奖品牌”。在年初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总体要求。1月27日,苏州古典园林成为苏州地区唯一列入《光明日报》公布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项目。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卫京牵头的《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研究》课题组也在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园林休闲”的发展新思路。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陈卫京局长,就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遗产,也是一种科学技艺

  苏报记者:今年1月份,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通过《光明日报》公布了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这是该所专家历经一年半时间的集体调研推选出的结果,苏州古典园林榜上有名。您作为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看到这个新闻后有什么感想?
  陈卫京:我关注过这个新闻,苏州古典园林能列为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之一,我觉得在意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再次印证了苏州古典园林在17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理由。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认为“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这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的最好诠释。
  这次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评选结果,进一步说明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苏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一种物质遗产,也是一种科学技艺。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我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

  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

  苏报记者: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石泰峰去年在苏州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保护调研中提出“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您是怎么理解这个“保护第一”的?
  陈卫京: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古城和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我认为石书记强调的“保护第一”,既是对古典园林传承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高准则。
  “保护第一”就是坚持保护与传承。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传承,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好苏州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利用好苏州古典园林,合理开展园林旅游,打造园林经济核心品牌影响力。在园林经济发展后又反哺古典园林保护,按照《苏州市总体城市规划》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积极抢修一批古典园林,做好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第一”就是保护典型和群体。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性的。不仅要保护典型例证,更要保护苏州古典园林群体,只有这种全面、立体的保护,才能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苏州古典园林,她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才能够更多地得到保留。
  “保护第一”还要关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作为物质遗产而受到保护,但古典园林里面又蕴含着大量的非物质的技艺。为保持古典园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我们在国家住建部的要求下,积极申报《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技艺——苏州园林》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全面保护苏州古典园林。
  “保护第一”,更要坚持传统与创新。苏州古典园林首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保护上要遵循传统,在修复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坚持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在管理上必须推陈出新,运用现代手段,加强古典园林监测,建立科学化、制度化及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苏报记者:您刚才提到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性的,不仅要保护典型例证,更要保护苏州古典园林群体。目前苏州的古典园林整体上保护现状怎么样?
  陈卫京:在石书记调研苏州古城、古典园林保护工作后,我们再次对苏州古城区域内现存的53处古典园林的保护现状进行了整体调研。调研发现,由我局直接管辖的12处古典园林保存完好,并一直承担着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等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而社会上分散管理的41处古典园林,从保护的实际现状上看,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大部分古典园林保持原状或正在修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古典园林保护状况堪忧,有的长期得不到应有维护,有的濒临残败、废弃,有的甚至仅存遗迹。
  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整体保护成效显著,但由于体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古典园林保护状况参差不齐,周边环境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发挥古典园林在苏州古城保护中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影响力

  苏报记者: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高标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守护者、建设者、传承人。加快构建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的保护体系”。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那么园林部门对发挥苏州古典园林在古城保护的核心作用上有什么具体打算?
  陈卫京:针对当前苏州古典园林这种整体现状,我们的总体思路是,要按照苏州市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扩大)会议精神和石书记关于古典园林的重要指示,“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目标,坚持发挥古典园林在苏州古城保护中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布现存古典园林保护名录。将分期分批报经市政府批准后,争取今年向社会公布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对现存古典园林实行更加集中、更加统一的保护管理。二是建立古典园林分类保护体系。主要是构建分层次、
  分年代、分体系的保护机制,按照产权归属确定保护管理主体,界定保护管理责任,切实将其纳入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保护管理的轨道。三是分步实施古典园林保护规划。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按步骤地实施部分古典园林的整体恢复,尽最大努力阻止古典园林的自然灭失和人为损毁,确保“古典园林一个都不能少”。四是加强古典园林的依法保护。按照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推进《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积极将古典园林保护管理内容纳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作用。
  在新的时期,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推动苏州古典园林与苏州古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在苏州古城保护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大园林、大生态、大休闲的角度来思考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苏报记者: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纳入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按照市政府的这一要求,您有什么具体想法?
  陈卫京:苏州市政府提出的“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为我们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结合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秀美环境”的部署,我们要从大园林、大生态、大休闲的角度来思考园林绿化事业发展。
  我们要以突出古典园林文化特色为核心,以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为蓝本,结合江苏省第九届园博会明年在苏州的举办,营造当代苏式园林。继续建设上方山石湖生态园和虎丘湿地公园,计划2015年市区新增绿地430万平方米,建设城乡绿化、道路绿化、小游园、湿地公园等,强调建设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坚持节约型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合理利用,走出园林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苏报记者:石书记在2月调研苏州市旅游工作时强调,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旅游业理应有所作为,更能大有作为。苏州园林是苏州市旅游的首席品牌,接下来苏州园林在合理利用和展示上有什么新思路?
  陈卫京:根据市委石书记的要求,我们将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积极适应新常态,充分满足游客需求,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古典园林要跳出门票经济的框框,打造园林会奖经济,最终形成苏
  州古典园林的品牌经济效应。
  在当前重视世界遗产保护、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做好保护的同时考虑永续发展,让更多人分享遗产留下的精神财富,体现遗产园林的价值,这是我们一直重点研究和推动的工作,并先后推出了拙政园“私人订制”、留园“品花茶看花道”、网师园婚庆仪式等园林会奖体验活动,在拙政园举办“阿玛尼”新品香水发布会,策划推出一批具有园林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把国际高端产品、现代服务业与苏州园林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一园一品,独一无二。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的全面交流合作,并将于3月28日在拙政园开展“中国四大名园”工作交流,共同探讨遗产园林保护、文化旅游发展、园林精细化管理等议题,构筑互利共赢的发展优势,以遗产园林为龙头引领苏州的文化休闲旅游,加上以虎丘山、石湖、枫桥等风景名胜为主体的生态休闲旅游,走出园林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将努力把苏州古典园林进一步打造成为苏州城市文化品牌的升级之作、国际形象的代言和标志、城市文化旅游的支柱,使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历史文化名城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