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巷13】百花洲——那个让文征明午夜梦回的地方

城市商报 2015/7/17 A16版

■吴梦奇


  穿过古胥门,护城河边柳丝飞扬、舟船喧嚣,好一番热闹。作为如今的旅游码头,每天都会有不少游客前来,忍不住赞叹姑苏风光旖旎,可迎来送往间,多少人知道,这名叫百花洲的地儿,曾经可是比现在要美上百倍千倍?
  这儿故事不少,历代文人的咏叹更是不少。你瞧,文征明在北京做官时仍对此念念不忘,写下“中夜思归转缪悠,梦成刚在百花洲”的归思名句。 

  □商报记者 吴梦奇

  百花洲的地形比较特别,位于苏州的盘门与胥门之间,为一狭长的地带。百花洲,相传最早为春秋时吴王的花圃,不过让它芳名远播却是在南宋。
  南宋淳祐年间,该地建有百花庵,规模极大,号称有房屋一千九百九十间半。每逢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百花庵举办庙会,庵内外人头攒动,香火极盛。尤其是城内外的花农,纷纷来到这里进香祈福。因这儿是一片临水陆地,百花洲便因此得名。
  百花庵的盛景再难想象,不过另一番景象倒是可以恍惚猜测。从南宋至元、明、清时期,这儿都是接待官员的地方,为接官厅所在地,并建有姑苏馆。苏州八城门,设有接官厅的也只有这一处。
  姑苏馆由时任郡守王日奂所建,体势恢宏,是专门用于接待金国来使的,《吴郡志》中记载:“使者岁再往来此馆,专以奉信国。”在此登城西望,八百里太湖景色迷人,吴山点点皆在指顾之间。接待金国使者的官员也是朝廷特派的。著名诗人杨万里就曾多次奉命来此,写有《泊平江百花洲》诗,“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百花洲曾经风雅,曾经盛大,曾经还是苏州文人心目中的诗意胜地。明嘉靖二年春,五十四岁的文征明去往京城,白头来作秘书郎,官小禄薄,日日要早朝,又难以适应北方生活,诸多原因让他不久便萌生退意,却欲归无计。每至半夜更深人静,总是思乡入怀。这一天,他梦回了百花洲。
  一痕翠霭山围郭,十里红栏水映楼。梦中景象依旧是山清水秀,楼影绰约,分毫未变。想起来那时候,每到春季,领近的僧人就会邀我一起去览赏雨后的翠竹,秋季赏着明月,清风奏乐,相与吟诗。大抵,在百花洲的诗意生活才是文征明想要的,不然又怎会懊恼地自问,到底是什么让我抛却了故乡,却换来尘俗所困?
  千百年风云变幻,百花洲逐渐冷落,到了清末民初,这儿竟然成了一片废墟,成为垃圾、粪便的转运站以及死婴的埋葬地。稍后,不少自苏北而来的逃荒灾民在这儿搭棚定居,不仅环境恶劣,而且治安也极差。上了年纪的老苏州提起百花洲,都是摇摇头,更有“西风吹来闻臭气,冬风吹来吃垃圾”之谚。解放后经过多次改造,恢复粉墙黛瓦的姑苏风情。
  如今重建后的接官厅、姑苏馆,依稀古韵犹存,杨柳微风里,老大爷老阿婆们坐在屋檐下,摇着蒲扇喝着茶,安逸闲适,笃悠悠一个午后便过去了。
  胥门外,杨柳莺莺,画舫如画;胥门内,一座正在建造的馆舍夺目而来。
  不仅是古色古香的屋瓦建筑,还因外墙壁面上的巨幅砖细壁面。细细读来,才发现竟然是文征明与唐寅咏叹百花洲的作品。再细细一瞧,镌刻这巨幅作品的正是苏州著名金石篆刻家蔡廷辉。
  这座正在建造的馆舍便是苏州金石篆刻艺术馆。将艺术馆选址在百花洲,蔡廷辉也有他特别的用意,“百花洲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应该让更多人了解百花洲,了解吴地文化艺术。”为此,整个艺术馆的装修设计都是他亲自上阵,希望能充分体现苏州的历史文化,改善“百花洲”地段的环境,让来到这里的新老苏州人和各地游客都对苏州有更美好的印象和了解。
  在蔡廷辉看来,“要么勿弄,要弄就一定要弄好。”他把金石篆刻艺术与苏州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别具匠心地在馆舍室内叠石堆筑黄石假山约250平方,用去黄石1500吨。假山多洞穴,而且全部连通,作为艺术馆展厅,在欣赏金石篆刻艺术的同时,还可以亲身感受苏州的叠石造园艺术。除去这巨大的连通假山,步入艺术馆正门,还能见到一座湖石假山人工瀑布,瀑布用水完全依靠“天落水”,恢宏又不失清幽。
  造园已非易事,在屋舍内造园更是难上加难,可这一切对于造园经验丰富的蔡廷辉来说,却是一件干得热火朝天的事。“不仅里面要弄好,而且外面也要弄好。”昔时百花洲,繁花缤纷,佳木茂盛,蔡廷辉亦采购了罗汉松、黑松、紫薇、红枫、桔树、柿子、山茶、黄杨等多种花木果树,遍植四周。
  馆外壁面上,入眼夺目的巨幅砖刻作品,分别是明代吴门画派宗师沈周,以及学生文征明、唐寅歌咏百花洲的诗书笔迹。蔡廷辉用自己手中的刻刀一笔一笔将其镌刻在巨幅砖细壁面上,三幅作品中最高的纵长6.7米,横长3.8米。
  暑天烈日下,挥汗如雨,站在脚手架上,在巨幅壁面前,已经67岁的蔡廷辉显得有些渺小,但他手中凿刻出的诗句却恢宏大气,将诗人百年前的铿锵咏叹传递至今人的时空,回荡在百花洲上。
  蔡廷辉依然干劲十足,谈起百花洲的文化更是滔滔不绝。也许不久后,百花洲就将迎来一番新景象。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