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山的故事

苏州日报 20160226 B第02版

■记者

瓦山的故事
  瓦山,太湖消夏湾内的一个岛名。它位于金庭镇东蔡村的下方,与圻村近邻。瓦山,顾名思义,山形如瓦。岛如瓦,可见其小。从前,太湖水涨时,人们多多少少有点担心它会不会沉没。但奇怪的是,无论太湖水怎样涨,它从来没有下沉过。
  瓦山,历史上称为“众安洲”。乾隆四十八年,里人徐开云记曰:“众安洲在消夏湾中,四面环水,水外环山,红菱碧莲,紫荷绿萍,左萦右拂,俨一泓洲也。洲之高,不过一仞,大不踰数亩。虽巨浸不没……”
  据说,春秋时,吴王常携西施来消夏湾内消暑。相传,就在瓦山上建了逍遥宫。吴王就在这里恣情纵乐。有时,西施住在明月湾石牌山间的行宫里,吴王则住在瓦山的逍遥宫内。西施早晨起来,在画眉潭边梳洗一番后,有时会站在明月湾山顶遥望湖中的瓦山,泪眼婆娑,心中怨恨吴王的多情与无情。因此,民间有“西施望瓦山”一说。
  吴国灭亡后,逍遥宫风吹雨打,逐渐倒塌,成了废墟。南宋建炎年间,官府想起大禹治水的功绩来。于是,在逍遥宫的遗址上建了禹王庙,以纪念大禹。后稷庶子帮助大禹治水,立下赫赫功勋,被封为水平王。因而,在这里也塑了像一并祀之。禹王之庙,就又称为水平王庙。
  在封建王朝,祭祀神灵是一种重要的典礼活动。《苏州府志》载:“太湖水神庙俗号水平王庙,宋庆历间知府胡宿奏请列诸祀典。”瓦山曾有一碑,碑上刻有徐开云撰写的《霖泉记》,云:“庙前有水一泓,深九尺,广四尺,曰:霖泉。其名不知厥始。是泉也,色清若铉,味甘茗醴。与湖绝殊揆。其品贵不在惠山下也……乾隆癸未,吴中大旱。是五月至六月不雨。巡按陈子恭公祷于之水平王庙时,方盛暑天无纤云。既乃取泉一盂,拜至神前。方出庙,大雨如注……”。
  明代年间,这庙里除了供奉水平王像,还供奉了着一些无头的石像。老辈人说,这些石像都是抗倭英雄。我听后,不太明白。既然是纪念他们,为啥要塑些无头像呢?他说,如果塑造有头像的话,人们以为是佛像呢。没有了头,人们会问个原因。这样,主持就可以告诉你无头的缘故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围湖造田。瓦山四周变成了稻田。后来破“四旧”,瓦山也遇上了。水平王庙也好,抗倭英雄也罢,统统被打倒在地,扫地出庙,无头英雄们塑像纷纷被推进了霖泉内。
  其时,乾隆四十八年竖在庙内的《霖泉记》碑也被文物贩子贩走了。庙宇拆除了,霖泉失去了它的灵气。再后来,这里又一度成为了监狱的看守所,成为羊毛衫厂、皮鞋厂、苗圃场等等。
  今天,你走进瓦山,已看不出是一座山,仅是高出田间的土墩而已。五六间房屋,一方果林,似乎也没有什么耐看的地方。但当翻开它的历史,你就会刮目相看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