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老宅,竟有一座御史府第

城市商报 20160120 B第06版

■记者

《明史·顾佐传》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
  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
  ……
  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邵宗九载满,吏部已考称,亦与焉。
  古镇上有什么,当然是老宅。可在同里古镇的老宅中,竟然还藏着御史府第,那就是珍珠塔。此外,《珍珠塔》中方卿和陈翠娥的爱情故事耳熟能详,这对坚贞不渝的情侣的原型就在同里。
  先来说说这陈御史。古时,陈家牌楼位于同里镇北的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死后,朝廷为表彰其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而旌表之。牌楼三个门面大小,用四根直径尺许的方形石柱拔地耸立。牌坊上方为楠木结构,坊上飞檐翘角,正中额匾上刻着“清朝侍御”四个大字,下面额板上镂刻“大明万历庚辰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在许多木架上还雕刻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牌楼后是陈王道的故居,内有陈氏家祠、孚寄堂和陈彩娥书楼等。牌坊前还有一对大青石狮子,十分威严。
  除了这个故事,著名的传统锡剧《珍珠塔》就源于此故事,主要写的是方卿和陈翠娥之间的爱情故事。
  传说河南方家世代做官,因被参,满门抄封流贬。方卿千里投奔襄阳,向姑母方朵花告借求助。孰料姑母势利,见方卿落魄冷言讽嘲:若能得中高官,愿头顶香盘,跪接方卿。方卿愤而离去。表姐翠娥贤淑善良,假托点心,将珍珠塔暗赠于方。姑爹陈培德深
  明大意,驱马追至九松亭,
  将女儿许配方卿。黄州道上,方卿遇盗,珍珠塔被劫。陈翠娥知悉方卿遇险,遂一病不起,陈培德情急之下,假造方卿书信,慰抚女儿。三年后,方卿得中状元,官封七省巡按,乔装改扮重来襄阳,唱曲道情试探姑母,望其幡然醒悟。不料姑母本性难移,终于自食其果,羞惭地头顶香盘跪接方卿。方卿感慨扶起姑母,以香盘鉴戒,昭示后人传颂关爱,姑侄间冰释前嫌。
  这陈御史府内可以看见珍珠塔,还能感受古代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绝对值得一去。

  【古镇简介】

  古镇同里,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古宅园庭,重耀历史的艺术光华,是荷载人类智慧和才能的特别载体。80年代初,修复开放了退思园;90年代初修复开放了崇本堂、嘉荫堂和三桥;90年代中、晚期修建开放了罗星洲、耕乐堂、明清街和南园茶社、肖甸湖森林公司等;二十一世纪初修复开放了《珍珠塔》景点群、松石悟园、古风园及中华性博物馆等等。同里古镇,有20余处旅游景点,众多的小街深巷、古院老宅,专家誉之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艺术家称之为“天然摄影棚”;悠荡的小船,古老的习俗,温馨的民居,别具风味特色的小吃等都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除了珍珠塔,还有许多地方可以逛哦。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2001年,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桥,是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桥为梁式,小巧玲珑,桥上有联一副,曰永济南北太平路,落成嘉庆廿三年。吉利桥跨漆字、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桥型为拱形桥,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南侧一联曰: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长庆桥,俗名谢家桥,跨东柳、两圩,旧名福建桥,又称广利桥。桥上有桥联一副,曰:公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桥联表明建桥者义结同心,为民造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罗星洲,是一块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圣地,位于同里镇东,是浮现在湖面上的一个小岛,只须乘小船前往数分钟便抵达。沿途可欣赏同里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的水乡景色。放眼望去,眼前就是以烟雨景观闻名的罗星洲寺庙,像是浮在碧波上的仙境。罗星洲上有城隍殿、文昌阁、斗姆阁、旱船、曲桥、游庙、荷池、鱼乐池等,建筑布局紧凑,集庙宇、园林于一身。每当夕阳西下,由岛上可远望同里湖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意境。每逢夏秋季节,荷花盛开,同里人都会来到罗星洲赏荷,热闹得很。另外,一年一度农历初一到初十的罗天大醮,也吸引不少虔诚的善男信女前往祈福膜拜,人声鼎沸,重现古时的盛况。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