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叠翠 万笏揖师

苏州日报 20140424 A第14版

■李萍

“雨过天平翠作堆”,这个时节,天平山峰峦叠翠,静影沉璧,山水之间,绿意涨满双眼。在如伞如盖的古枫掩映之中,天平山庄依山临水,曲桥宛转,啼莺相唤。山庄的主人范允临是北宋名贤范仲淹十七世孙,他在祖茔之地构建的这处别业,俗称范园。范允临巧借自然地形,依山为榭,引泉为沼,馆阁亭榭随山势层迭而上,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真乃“门前绿水飞奔下,屋里青山跳出来”,极具天然之趣。
  高义园是天平山庄的主体建筑,乾隆南巡,六下江南,曾四次到天平山致祭范仲淹,有感于范公捐田创办义庄之举,御赐“高义园”三字,制匾立坊嘉表。范仲淹裔孙范瑶为纪念圣驾临幸,还特聘名画师精心绘制《万笏朝天图》长卷,寓意万民朝拜天子,以示皇恩浩荡。
  “万笏朝天”实为天平山的奇石景观,为天平三绝之一。满山的嶙峋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犹如古代朝臣手执的笏板。传说天平山本乱石横生,势如五虎扑羊、乱箭穿胸,而范仲淹无视风水险恶,将龙脉福地拱手让出办学,自择绝地葬先祖于此。范家先祖落葬之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惊得满山顽石翻身,成就了“万笏朝天”的石柱奇构。明代大画家唐寅曾歌咏抒怀道:“天平之山何其高,岩岩突兀凌青霄。风回松壑烟涛绿,飞泉漱石穿平桥。千峰万峰如秉笏,崚崚嶒嶒相壁立。”
  时下,那些深藏山中的奇石被蓊蓊郁郁的树林遮盖,露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要探访奇石,需得登山寻胜,前往白云泉、一线天的山路当是首选,而走东麓桃花涧的游山古道也别有情趣。桃花涧是范允临营建的一处景致,“山之左为桃源,峭壁回湍,桃花片片流出。右孤山,种梅千树。渡涧为小兰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件件有之……桃则溪之,梅则屿之,竹则林之……”范允临生相奇丑,却才华横溢。他擅长书画,与董其昌齐名;他精通乐律,蓄养昆曲家班声容兼备、色艺双绝;他在天平山建造山园精巧布局;他还自诩为山中之人,与夫人枕着一脉青山诗和酬唱,雅集四方,流连觞咏,乐山乐水。
  走进山涧,繁华落尽,绿肥红瘦,山谷中摇漾着一树树新绿。山涧旁的坡地上,却有二月兰星星点点,有杜鹃花开得如火如荼,隔着院落,传为唐伯虎栽植的罗汉松枝繁叶茂,透出高墙。循山而上,脚下泉流淙淙,耳畔松涛阵阵,眼前青峰若笏。卓笔峰,这块山道上最奇特的岩石,酷似擎天巨笔,直指苍穹,挥就着“倒蘸银河水,横书五云笺”的气势。再往上,有的岩石如屏如矗,或插或倚;有的双崖壁立、相对如门;有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远甚于险峻的龙门一线天; 有的刻着题名题诗,更增添了一笔寓景于情的人文色彩。莲花洞旁,月照法师“万笏朝天”题刻铁划银钩,是为点睛之笔; 莲花洞上,复建有文昌阁、佛堂,寂静清雅;莲花洞四周,峰石屹立若佛莲绽放,驻足于此,颇富禅意。
  “登山如登桥,步步走上白云霄”,前行经二线天、白云洞、云上峰等胜景登顶,但见山下竹树环翠,四周群山拱卫。临风伫立山巅,顿觉“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折向后山,入叶天士纪念馆,内辟百草园,种植杜仲、白芨、鸡血藤等近百种草药。叶天士是吴中名医,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人们把他当神佛供奉。据载,范允临老来得子,但孩子“生无谷道”,众医生束手无策,最终由叶天士父亲手术治愈。因而,同样造福百姓的吴中叶、范两家还有着不解之缘。
  从新开的景观大道下山,沿途青山佛寺历历,苍松翠柏点染若画,石壁上的诗文“白云泉水问源头,身与范公形影游。体味饔飧断齑粥,从知天下乐与忧”,不禁让人想起天平山与范仲淹的渊源。天平山是皇帝赐予范仲淹的家山,山上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寓有深意,无论是“万笏朝天”的石林,还是云根玉液的白云泉,还是红似春花的灵枫都是范文公精神的象征。
  高义叠翠,万笏揖师,千百年来,天平山已演化成了一代先贤的风骨之山。因了范仲淹,天平山愈发生动而厚重起来。

  □李 萍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