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人生的 精气神

姑苏晚报 20160805 B第12版

■李婷


  ◎首席记者李婷实习生颜凤清

  作为江苏戏剧曲艺编剧界的中坚力量,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专职剧作家胡磊蕾在文艺界可谓硕果累累,贡献繁多。她的作品如长篇评弹《赛金花》、中篇评弹《徐悲鸿》、《绣神》、《雷雨》已经是脍炙人口,更为她赢来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节目奖、文学奖、中国评弹艺术节金奖、中国曲艺优秀作品金奖、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等级别颇高的多项殊荣。今年十月中旬,胡磊蕾评弹原创作品专场还将分别在苏州和上海两地举行。这些成绩之后,兼具文学与艺术素养的胡磊蕾更有一颗对自己本行的热爱与恪守之心。

  保持初心:数十年不断的写作之缘

  作为名声在外的国家一级编剧,胡磊蕾还是一位诗人词家。如今笔下功夫日趋纯熟的她,也不免时常追忆与写作之间的缘分。仅在十岁时,心怀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力的她便乐于创作,并有作文发表并转载于全国各大少年作文刊物上。“我喜欢自由发挥、天马行空”,她的才情在青少年时期便已尽显,在报刊、杂志、电台发表的文章和作品多达百余件。初中快毕业时,她意外接到评弹学校和南京卫校的两张录取通知书,更收到前者的校领导来信,劝她为尚且匮乏的曲艺文本创作领域开拓可能性。在开明的父亲的支持和自己的慎重考虑之后,当年的胡磊蕾选择了评弹学校,“这也是为了实现自己‘与笔为伴’的梦想”,她回忆道。
  自1997年,她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开始,在戏剧创作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开始了小戏小品的写作进程。也就是在这时,胡磊蕾笔下有了《小泥人》的雏形,这部作品在学校诸多教师的指点下在苏州范围内获得了金奖,而后又在顾芗、张克勤两位老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下,更在省内乃至全国更大的比赛中摘金夺银。
  在那之后,她逐渐拓宽自己文笔的施展方向,不但从事开篇、短篇、中篇、长篇的评弹的全方位创作,也在滑稽戏、苏剧、舞剧、微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上有所摸索与实践。2005年进入文艺创作中心任职专业编剧后更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创作之中。胡磊蕾表示:“一个能把儿时的理想变成她职业的人是多么的幸福,那个幸福的人就是我。我想此生我都会‘与笔为伴’。”

  眼到才能手到:领悟力和鉴赏力至关重要

  胡磊蕾1994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弹词表演专业,接着在1999年于南京艺术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再到2009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艺术编剧方向取得硕士学位,又在近年入选全国首届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并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文化产业实践活动考察与培训,写作经验与阅历皆是颇为丰富。她本人十分强调领悟力和剖析力,“‘眼高手低’对我而言不是贬义词,眼睛若到不了高处,手永远只会在低处。”在求学阶段,她博览古今中外的戏剧典范,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从易卜生到萨特,从汤显祖到关汉卿,从曹禺到老舍……也就是这样广泛的吸收和鉴赏过程中,她才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好"的作品的观念,这关乎如何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如何建立起有张有弛的叙事架构等方方面面。
  关于这些从博览和求教而得的经验与理念,胡磊蕾也会自己总结和梳理,她所作的一些理论指导性文章既是她自身的发展见证,也是为行业内其他求学之人提供借鉴和帮助。除此之外,她对于国内的文艺状况和曲艺事业的命运都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成为了她在艺术之途上不固守已有的成就和境界,而能在吸收与转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关键。

  美在融合:作品的丰富性

  在胡磊蕾从起步而慢慢进入事业成熟阶段的十余年中,她在编剧行业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并始终怀着一种勤恳与虚心的职业精神对待每一件经手的作品,比如短篇评弹《南唐绝恋》、《村民的心声》,快板与评弹《生命的价值》,弹词开篇《桥》、《蘩漪悲歌》、《苏州好人颂》,评弹音乐剧《茉莉花开》,大型滑稽戏《王老虎抢亲》、舞剧《唐寅》、苏剧《茉莉飘香》等。
  在创作中,她力求不仅有音乐上的平仄之美,更要保持戏曲较高的文学性,“如曹禺的《雷雨》、《日出》不仅可以立之于舞台,也是百读不厌的文学作品。”在不同形式美感的融合上,她可以说是作了多番考虑与尝试,如在创作《绣神》时,胡磊蕾借鉴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在一回书中同时写到两个场景;又如在《雷雨》中借鉴话剧手法、并强化心理描写等。
  而胡磊蕾所坚持的曲艺作品的丰富性,不仅在于形式的美感,更在于作品的内涵。在2015年画坛巨擘徐悲鸿120周年诞辰之际,胡磊蕾着手创作评弹《徐悲鸿》,为深入了解这位艺坛名人,并规避描写时容易走进的误区,在与前辈和同行的交流与指导下,胡磊蕾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首次将徐悲鸿艺术人生搬上评弹舞台的曲本著作。此后这部评弹作品更是代表苏州评弹首次登上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并受到文化部领导和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一致首肯。《徐悲鸿》这样的作品正是融美学理念和中华精神为一体的代表之作,“戏曲之美,美在融合”,胡磊蕾正是在她至今的舞台艺术创作中贯彻了这一点。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