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一梦悠悠六十年(下)

姑苏晚报 20160729 B第15版

■尹建民

  “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原生地、原生态、原真性”,数十年守护保存延续的苏昆艺术风格和演出经营方式,使苏昆有了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风貌,也吸引无数仁人志士对苏昆的注目和赏识。新世纪初,昆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喜讯传来,使尚不茁壮健硕的清雅、隽永之兰花真正枝壮叶茂、香飘满园了。不是吗?昆剧故乡随着2000年首届昆剧艺术节的艰难首创举办,吹响了昆剧圆梦复苏繁荣的号角。在昆曲被世界人民所公认,其地位、作用真正和其文化艺术之价值相匹配之下,昆剧的故乡高高举起了保护,弘扬发展昆剧的大旗。两个“五位一体”的昆剧新战略、新措施的出台,三年一次昆剧艺术节的定点举办,昆剧电视专场首创并连续播出,苏州昆曲博物馆成立,苏州昆剧传习所重建,以开放经营理念,引进企业家合作打造实景版《游园惊梦》昆剧专场,在昆剧传习所五亩园旧址开创了展示昆剧高雅艺术新的模式,江苏省苏昆剧团更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打造昆剧之乡和昆剧传承基地,创立中国昆剧研究中心,昆剧每年连续送戏进大、中、小学,成立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启动昆曲为百万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连年举办虎丘曲会,活跃昆曲社团活动。培育大批昆剧年轻观众层和业余小演员,在世界物质遗产苏州园林中,唱响非物质遗产的水磨声腔。苏州市保护昆剧条例的隆重出台……终得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当今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经济实力名扬天下的苏州市拿得出、打得响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著名文化品牌。而这一切的高潮是经典版昆剧《长生殿》(上中下)和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的应运而生、破土而出。使这二台古老雅致、现代理念、精心打造、美仑美奂的苏州昆曲幽兰真正地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白先勇,“昆曲义工”,著名华人作家,昆曲终身的挚爱者,和苏州昆曲的结缘似乎有着天意。天意是苏州昆曲的沃田良土,幽兰的别有清香吸引了他。人和,苏州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昆曲的真诚呵护、关爱,苏州昆曲有那么一批含苞待放惹人喜爱的幼苗。由于天人作合,白先勇和苏州昆曲结缘,促成了海外著名的文化菁英和苏州文化界领导、昆曲从业人士的合作,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走遍海峡两岸、世界各地和数十所国内外高校,使成千上万的现代昆迷成为新的昆曲追星族。也正是苏州有目光、有远见的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加上苏州昆曲从业人员紧紧抓住和海外文化名人企业家紧密合作的这个机遇,汇集团结了两岸三地的华人文化菁英共同打造,才会造势成这样的昆曲热潮和“苏昆现象”!一个城市,没有强势、鲜明、与众不同的文化品牌,如何竞争胜出?而一个艺术团体,没有好戏好演员如何名列前茅、享有声誉?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实践,既出了好戏、又生产出了好演员,通过剧目带出了演员,通过演员也提高了剧目,还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而另一台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王芳领衔主演的《长生殿》同样引领苏州昆剧院优秀品牌剧目走向世界。王芳也因出色塑造了杨贵妃形象,荣获“二度梅”殊荣,这在全国昆曲界王芳属第二位。而使《长生殿》也红遍海内外,声誉鹊起的促成者、制作人,乃是台湾著名儒商陈启德先生。陈启德很低调,也很谦逊,但他是文化的觉悟者和昆曲艺术还愿者、追求者、痴爱者,他一念之下付出了对昆曲的满腔热血,为《长生殿》投下了巨资。陈启德似乎和苏州昆曲也有缘分,他看中了苏州的天时、地利、人和,看中了苏州昆曲特有的风韵,看中了苏州昆曲有王芳这样一位天公作成的杨贵妃。终使苏州昆曲又出了一个风姿绰约、雍容华贵、美仑美奂的宫廷美人,演绎了李杨之间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爱情诗篇。一个剧院,相继孕育出享誉海内外的二台品牌大戏,塑造了一批品牌演员,一株幽兰绽放出二朵鲜艳夺目、姹紫嫣红的馨香花瓣,苏州昆曲的地位和知名度大大升华、声誉日隆、影响深远,加上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苏州土地上为昆曲播下而结出的丰硕果实,昭示了苏州昆曲人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宏伟大志、致远精神。
  从2004年起始直至今天,十余年的合作之路,十余年的奋斗之路,十余年的海内外演出市场经营之路,十余年的苏州昆剧圆梦之路。继《长生殿》《牡丹亭》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连续巡演数百场后,又强势推出中日版《牡丹亭》和《西施》《满床笏》《玉簪记》《西厢记》等名剧,造就“苏昆现象”,掀起阵阵昆剧热潮。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青年昆曲粉丝层,使昆曲真正贴近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心!
  王芳继1994年首获中国戏曲梅花奖后,又以《西施》摘得“文华奖”,《长生殿》荣获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2014年再以苏剧《柳如是》荣登上海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殊荣。
  俞玖林、沈丰英、周雪峰也以青春版《牡丹亭》等剧目荣获梅花奖。剧院一批优秀昆剧中青年传人也相继获得各项奖励和荣誉,为剧团争光添彩。
  在第一代苏昆剧团创始人相继离世仅存96岁至今健在的尹斯明老师和第二、第三代继、承字辈艺人纷纷告老退休后,王芳等一批第四代“弘字辈”第五代“扬字辈”已成为苏州昆剧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昆剧抢救、继承、创新、发展的重任。而刚进院正在茁壮成长的第六代“振”字辈青年学子也将成为苏州昆剧活态传承的后继者、延续者、发扬者,继续追求圆满苏州昆曲的梦境。
  六十年的追梦,一个甲子的追梦,终于在今天六十年的奋斗中得以圆梦。苏州昆剧院在60年继承先辈前人所创下的业绩中,在与时俱进的自身奋斗中,在60年来剧院所获得的无数次立功奖励中,在为明天苏州昆剧院创造出更多的荣誉,实现更多灿烂、多姿的美梦中,将更努力地以抓住机遇,负重奋进,改革推动,出人出戏为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继承和创作更多体现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抓手目标,再圆一个“源远流长、盛世流芳”60年之美梦!
  ◎图/文尹建民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