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社工 摘国际戏曲节金奖

姑苏晚报 20160906 A第02版

■杭雷

    本报讯(记者 杭雷)在9月1日至4日期间由新加坡华族戏曲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戏曲节上,沧浪街道90后社工胡希茜以昆曲《牡丹亭》当中的“寻梦”选段登上国际舞台,最终摘得金奖。昨天,从新加坡刚刚凯旋的胡希茜接受了记者采访。
  新加坡国际戏曲节是一项国际戏曲赛事,汇集了京剧、潮剧、芗剧、琼剧、越剧、粤剧、昆曲等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通过舞台演出、演唱比赛等方式,为传统戏曲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和切磋的艺术平台。
  胡希茜是个土生土长的苏州女孩,卸了妆之后的胡希茜就像一个邻家小妹,安静而甜美。今年22岁的她,画上妆容、穿上昆曲服饰站上舞台,把杜丽娘留恋梦境、寻觅梦痕、莺啼婉转、水袖飘曳的身姿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似牡丹亭畔……”一张口,闺门旦的扮相、唱腔都很有专业范儿。最终这个可爱的苏州小娘鱼征服了国际戏曲节上的评委们,从50多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首次登上国际舞台就摘得金奖。
  回到家后,胡希茜还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之中,“完全没想到自己能得金奖,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总算对我的家乡、我自己都有了一个交代。”说起此次比赛,胡希茜告诉记者,到新加坡的第二天,她就患上了感冒,比赛时一直在担心嗓子会影响发挥,好在最后坚持下来了。胡希茜回忆说,决赛登台前,她紧张到手脚冰凉,只能靠喝热水平复心情,不过登台后,反倒专心于比赛,将这些杂念全部抛开了,最后发挥得也比较满意。胡希茜还告诉记者,她的外婆是一位戏曲迷,受外婆影响,胡希茜从小就开始学习越剧。2008年,15岁的胡希茜与昆曲结缘,当时上初中二年级的她被招生老师看中,进入苏州艺术学校学习昆曲表演,日夜苦练,在学校的5年里,胡希茜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功底,后又进入苏州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专业深造。2014年加入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实验艺术团,并随该团赴德、法交流演出。
  今年,沧浪街道成立“微舞台”为民服务项目,招聘有文艺特长的人进入社区,助推辖区草根团队发展,胡希茜进入沧浪街道桂花社区工作,成为一名走街串巷服务居民的“小巷总理”,负责社区的文化体育工作。多才多艺的胡希茜很快成为喜爱文艺的居民们的“小老师”,管理起社区近10支文体团队,组织交流演出、排练,还给团队做形体、发声、走台的指导和训练,成了社区文艺大家庭中的一员。

  延伸阅读把精品文艺
  和群众文艺融合发展

  沧浪街道地处苏州古城区核心地带,辖区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街道文艺创作硕果累累,除了90后社工胡希茜摘得国际戏曲节金奖外,近日,苏州市首届群众文化“繁星奖”公布获奖名单,沧浪街道的四个原创作品获得两金两铜一星的优异成绩。群舞《忆糖粥》、评弹《上头条》分别获得舞蹈类、曲艺类金奖;男声组唱《赛龙舟调》、论文《苏州端午节的吴地文明密码——论苏州端午习俗的人文意义》分别获得音乐类、理论研究成果类铜奖;同时,沧浪街道文化站站长陈露获得“群文之星”的荣誉称号。
  近年来,街道相继投入了2000余万元建造了桃园综艺馆和文体活动中心,街道文化活动阵地面积达到4746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室13座,大部分活动用房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并建有室外文体活动广场20个、场地6块、社区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13处。沧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立告诉记者,有了硬件基础后,街道开始打造“群文人才库”,2014年,沧浪街道文联成立,街道从百姓当中挖掘文艺骨干,充实到“群文人才库”,并以他们为核心,吸引居民参加,组建居民文艺团队,搭建排练、演出平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