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乐土是吴中

姑苏晚报 20040705 一卷88页

■周秦

沉醉于乾隆盛世风光中的徐扬似乎并不像我们那样多愁善感,他在阊门城头站了一会儿,也许想起了前朝乡贤唐寅的名作《阊门即事诗》: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千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于是意犹未尽地在画稿上端添上二座古塔——那是苏州城里最高的建筑物报恩寺塔,与瑞光塔一北一南,遥相对峙而成为古城的标志——然后兴致、勃勃地下了城楼,出了阊门,继续他那追逐繁华的旅行。  

    枫江诸桥中比普安桥更靠近阊门的是渡僧桥,传说三国时代有神僧在此折柳渡河,百姓因就此地募款建桥。渡僧桥紧挨钓桥西堍,当“南北之通津,会城之要道”(乾隆十三年《重建渡僧桥记》),地势非常重要。旧时桥北下塘街口开有三庆、庆会、金桂等好几家戏园,其中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五月间专演昆曲的三庆茶园虽已散为民居,屡经修建而面目全非,却侥幸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从三庆茶园旧址沿着下塘街西行一百多米,在你的右边会出现—条狭窄的石板小巷,路牌随意钉在巷口人家的山墙上,默默地指示着过往行人,这里是叶家弄。寻常巷陌,百年老屋,你能想到此地居然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吗?其实,巷名已经透露了消息:巷首那座不起眼的旧房子就是魏良铺之后最重要的昆曲家叶堂的故居——纳书楹。

    在苏州百姓中,叶堂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他的祖父叶桂(1667—1746),他是清代最有名的神医之一。叶宅坐北朝南,三路七进,虽历经沧桑,东半部尚称完整。尤以中路第三进正厅,扁作梁架,前后翻轩,灵芝纹垫拱板,彩绘脊桁,仍是清前期建筑风格。二百多年前,叶堂就是在这儿研习曲理,校订曲谱,建立并完善他的昆唱规范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春,他自序《纳书楹曲谱》有云:“盖自弱冠至今,靡他嗜好,露晨月夕,侧耳摇唇,究心于此事者垂五十年。而余亦既老矣。”案叶堂生前挚友潘奕隽《三松堂集》卷十七(题叶怀庭遗照》诗序,作者于嘉庆九年(1804)“五月廿五日雨中重过山塘听歌”,有人告诉他“是叶广平派”的曲唱,这勾起他对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与叶堂、王文治等人集经训堂宴饮度曲的往事,于是作诗悼念亡友。据此则叶堂卒于嘉庆九年(1804)前应无疑问。然而吴门却另有传说,谓“道光年间尚有人见其徘徊于上津桥畔”(王仁宇《苏州名人故居》),这不正是昆曲精神不死的极好写照吗?

    当徐扬作画行经此地的时候,叶桂早已作古,叶堂则尚未成名。于是他匆匆跨过渡僧桥,头也不回地向北直奔山塘桥,在桥堍路边展开画卷,将那顶高高的石拱桥一笔不苟地搬上了《姑苏繁华图》。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