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的春天

苏州日报 20040222 一卷108页

■范红新

美术馆的春天是美丽的,花儿在这里徐徐开放,小鸟在枝头啼。啭。这时,我听见了孩子们欢乐的歌声,还有隐藏在心中的小小愿望。

    霏霏细雨使院子里的一小片杉树林,长出了嫩嫩的、绿绿的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生机盎然。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杉树林洒落下来,辉映着春天的色彩。孩子们有的站在开满了绚烂花朵的樱花树下,有的倚靠在笔直的杉树干上,有的则索性坐在河岸边,三三两两,正在写生。他们聚精会神地在画纸上涂抹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生动的图画,点缀着美术馆的春天。

    我坐在美术馆的台阶上,河水泛着白光,映人有人寂坐的画室内。四周很静,远处的樱花树下有蜜蜂的声音,嗡嗡飞着,听起来似乎已很遥远。眼前的这幢灰白色罗马式建筑已很少见,石廊柱的粗壮投影,布在砖地上。我站起身来,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门厅,进入展厅,仰望着墙上的馆藏经典画作,伫足良久。可以说,这里的每幅作品,都倾注了画家的虔诚与求索,饱含着丰厚的意蕴,也埋藏着许多种质地的深情。现代画家颜文棵的《厨房》、 《旭日照墙东》、 《石湖串月》,当代画家卢卫星的《渔村》、姚茛的《温暖的阳光》等,都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巧妙结合,展现了画家独到的艺术创造力。

    顺着扶梯往下走,便是地下室了。现在全部是教室,里面摆放着画架与木椅,闪射着微光。角落里的矮桌上并置着石膏像、几何体、瓷瓶和果蔬,孩子们在老师的指点下,以流畅的线条、丰富的想像准确地表现出了物体的结构、明暗与虚实,墙上贴满了他们的素描、水粉等优秀习作。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坐在临窗的座椅上,静静地听老师说起米开朗基罗、梵高、毕加索的绘画与雕塑。休息时,透过玻璃窗正好可以望见院子里那片深深浅浅的绿意。

    信步走在空旷的教室里,我抚摩着一张张的木椅。这里也许曾经坐过一个孩子,他从小喜欢画画,立志想成为一名画家。但由于家境贫困,他几乎要放下心爱的画笔,是老师们的资助与鼓励,使他几经挫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好像看到了葱郁的杉树林里,一只受伤的小鸟,被从水洼中救起,阳光抚慰了它锥心的伤痛,和风吹干了它美丽的翼翅,它展翅高飞,渐渐融人了广阔的蓝天。

    美术馆的旧址是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从创办伊始,便担负着文化传播与美术教育的双重任务,它是我国新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凝聚了历代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心血。说它是一幢建筑也好,一所学校也好,一座绘画展示馆也好,最重要的是它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始终以温暖的怀抱接纳那些喜欢画画的孩子,不分贫富。在这个艺术的殿堂里教会他们做人,传授他们娴熟的绘画技巧。

    美术馆的春天是永恒的,它的生机盎然是缘于它的人才辈出?还是与时俱进?我站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下思索着,忽然,我听见了木地板上发出的坚实的咚咚声,看见孩子们拿着画夹与笔刷兴冲冲地从门里奔出来,像一群展翅起飞的小鸟……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