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法治谜

苏州日报 20161021 B第02版

■邱景衡


  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诗禅》中收录了三百多则古代法律的灯谜,其中就有《大明律》法律条令谜。1991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谜书集成》一书中收录了一部分,而笔者曾参与此书的编撰。
  《诗禅》的作者李开先,号中麓(1502-1568),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嗜好灯谜。在明代,元宵佳节时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张华灯而出奇谜”“城内外灯如昼而谜如市”的猜谜盛况。李开先在家中请客席间还要“作此灯谜”以助雅兴。他在《诗禅》中收入“律条”谜,并非偶然,李开先官至正四品位太常寺少卿,是个清官,用灯谜宣传《大明律》于他是理所当然的事。例如书中所载以“箸”为谜面,猜“挑饭人口”(会意筷子的用途)转而谐音猜律条名:“挑贩人口”,即如今的贩卖人口罪。《金瓶梅》中有“张四道:‘我闻得此人,单管挑贩人口’”云云。
  明朝的灯谜滑稽得很,许多谜都是用谐音法来猜,其格式被称为“昭阳格”“新赋格”,这种以方言乡音谐声的猜法一直延续至清代。再如:宫娥袖上揾啼痕。猜律条名:非奸即盗,即由“妃肩渍道”谐音而来。“宫娥袖上”为“妃肩”,“揾啼痕”为“渍道”,意为嫔妃因啼哭使香肩沾上了道道泪痕。以“蟾宫尽是粉妆成”会意“月素”,谐音为谜底律条名“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在唐朝就被视为大逆不道,《唐律疏议·斗讼·越诉》:“诸越诉及受者,各笞四十”,宋元明清各朝对“越诉”都要治罪。“斜倚香几占去客”描述了倚站案几旁占卜问出行凶吉的一个画面,会意为“立案卜行”,把“卜”谐音成“不”,以扣合谜底“立案不行”这一明代法律用语。以“至公堂上考儒生”为谜面,谐音会意为“到厅观士”,猜“盗听官事”,类似于盗窃国家机密罪,按大明律要打二十大板或处罚金。
  明朝法律对官吏的人事档案审查制度很严格,有“官吏给由”法,凡各衙门官吏上任后,必须在五日内将自己的人事档案材料“给由”(报送)到吏部付勘完备,“若不即付勘完备者,迟一日,吏典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如果有档案造假或篡改等情节,即所谓“更易地方、改换出身、蔽匿过名者,并杖一百,罢职役不叙”。《诗禅》中有一条谜就是以此为题,谜面是“看罢新书才打春”。打春是立春的俗称,唐宋明清以来,都有鞭打春牛劝农春耕的民俗,“看罢新书”就是看了皇历鞭牛迎春种。好一幅农耕图也!还是用同声相扣,“观历击牛”谐音“官吏给由”这个谜底。
  也有不用谐音法猜的,稍后于《诗禅》的《新奇灯谜》一书为明末崇祯年间坊刻本,作者不详。其对书中的灯谜进行了分类,涉及法律的有“律条”“大明律”两个类别几十条灯谜。可见用猜灯谜普及法律知识最晚也始于明朝。书里的灯谜与《诗禅》一样,谜面措句都以诗化的语言来表达,例如《大明律》类中的:才换弓鞋解罗带,孤眠偏厌雨声多,闺门无伴重重闭,懒启朱唇为甚么。谜面四句话每句隐一个字,依次大意为:脱、漏、户、口。“脱漏户口”就是少报虚报藏匿家里的人口,这在明代可是个不大不小的罪名。早在唐朝《唐律疏议》“户婚律”里就有“脱漏户口”罪。因为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土地分配、赋税征收及徭役摊派,均以户籍为依据,脱漏户口就等于逃避劳役、赋税,将依法受到刑罚处罚。此外,在《律条》类中有一条谜,以“自作红妆篆字符”为谜面猜律条名,谜底是“私造印信”。谜面把“印信”的颜色、篆刻、字符等特征描摹得十分到位,“自作”二字则点明了“私造”。在明朝,“私造印信”(私刻公章)是要被杀头的!
  笔者也做了两条谜以飨同好:“广泛深入学习宪法了解宪法”,打古代法典一,谜底:大明律;“法典条文铸于鼎,规章法则镌于璧”打成语一,谜底:金科玉律。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