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虞山文化进校园

苏州日报 20161125 A第10版

■新月

  地方课程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的课程。当前,虞山文化进校园的最大瓶颈,就在于其尚未纳入全市的地方课程,无法在各所学校全面铺开教授,致使虞山文化在各所学校的浸润程度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知晓程度不一。根据规定,地方课程的开发必须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对此,应由常熟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快列出在县域范围内实施该课程的充分理由,提交立项申请、制定课程纲要,报省教育厅审批。同时,在获得审批同意后,给予充分的人力、财力保障,加快组织专门力量,开发课程资源。

  要加快制定出台科学的施教规划

  虞山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拥而上,要做好全面的科学规划。首先要鼓励学校课程设计。根据政策,我国现行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其中,学校课程是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性。因此,在地方课程尚未获批的情况下,要积极鼓励各学校根据自身资源、师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性地开设部分虞山文化课程,开展各种形式的与虞山文化相关的校园特色活动,在主观能动范围内加快推进虞山文化进校园步伐。其次要做好校园设施规划。校园是教学的阵地,校园设施要体现文化内涵、融入文化元素。要结合加快全市教育资源完善布局,以及校安工程相关工作,科学规划建设校园内的各种设施,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耳濡目染感受到优秀的虞山文化,加深他们的文化认知。再者要做好课程设计规划。无论是地方课程还是学校课程,科学规划好虞山文化的课程设计都极为重要。在功能层面,要关注其针对性与普适性,把握好课程本体与学生发展、辐射效应之间的关系;在体系层面,要形成规范合理的课程目标与评价标准,从学校与学生的教育实际出发,对课程、教材、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效作出科学评估;在形态层面,要突破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体现多样性、融合性、综合性和针对性特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体验。

  要进一步重视施教队伍建设

  加快虞山文化进校园的步伐,让更多的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要采取培养加引进的方式,多管齐下加速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虞山文化进校园的第一对象是教书育人的广大教师,要在对教师增加专题培训的同时,完善教师培训的工作机制,在继续教育和常态培训中纳入虞山文化内容,不断提升在职教师对虞山文化的掌握度。在此基础上,各校推荐对虞山文化感兴趣、有特长的教师组成地方文化课程开发中心组,教育部门会同文化等部门聘请专家对中心组成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加快专职教师培养。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当前,常熟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各派传承人有所建树。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导向,让本地其他单位的文化人才在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七尺讲台上一显身手,成为虞山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力量。 □新 月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