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绍运图”考辨

苏州日报 20140815 B第05版

■韩万寿

苏州碑刻博物馆有一块叫“帝王绍运图”的宋碑,碑的上端刻列了自黄帝起至大宋今上皇帝止共一百九十五位君王,碑的下端是一段文字说明。对这块碑的介绍,无论是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讲解,还是在百度中搜索,都是:南宋礼部尚书黄裳于1190年绘成纸本,为嘉王邸翊善所进,后为东嘉人王志远在四川获得,于1247年带来苏州摹刻。对此,我个人以为有以下几点疑问,与大家一起探讨。

  □韩万寿

  “帝王绍运图”疑点

  疑问一:从皇帝登基时间上讲,1190年光宗皇帝登基,同年黄裳为嘉王(后来的宁宗)邸翊善(侍从讲授)所进的“帝王绍运图”中排列的帝王,只能到光宗皇帝为止。1195年,宁宗皇帝登基,1194年(也有说1196年)黄裳去世,即使在黄裳的有生之年有可能将宁宗皇帝补录进“帝王绍运图”,该图排列的帝王也只能到宁宗皇帝为止。1225年理宗皇帝登基,此时黄裳去世已约三十年时间,因此,在黄裳的“帝王绍运图”中怎么会有今上皇帝(指理宗皇帝)呢?
  疑问二:从伦理上讲,光宗皇帝授黄裳为嘉王邸翊善,黄裳在所进的“帝王绍运图”中,排列的帝王只能到光宗皇帝为止,怎么会有后面的宁宗皇帝和今上皇帝呢?
  疑问三:从规制上讲,只有在皇帝去世后才会有庙号,黄裳在光宗皇帝朝代所进的“帝王绍运图”怎么会有光宗皇帝的庙号呢?更不应当有后面宁宗皇帝的庙号啊!
  疑问四:按照我国传统习惯,国家存续期间不修史,黄裳在大宋朝存续期间,怎么会把大宋朝的皇帝编进历史呢?
  疑问五:从文字的含义上来讲,“帝王绍运图”石碑下端有一段文字说明:“自五帝以降,迄于国朝,凡一百九十五君……”在封建社会,国朝是指本朝,“迄于国朝”是指到本朝为止。黄裳进“帝王绍运图”时是光宗皇帝,光宗皇帝在图列君王中是第一百九十三位,怎么会是“凡一百九十五君”的说法呢?
  疑问六:还是“帝王绍运图”下端的文字,“自五帝以降,迄于国朝,凡一百九十五君,历三千五百余年……”图列第一百九十五君的时间,比照我国历代纪元表,应当是“历三千八百年”,两者相差两百多年,这是黄裳的差错吗?
  “帝王绍运图”为什么会让人产生这么多疑问?为什么会刻列了一百九十五位君王?最大的可能是王志远在将纸本刻碑时,没有按照黄裳的“帝王绍运图”原图摹刻,而是在原图的基础上添入了后续朝代的君王,直至刻碑时的今上皇帝。在他看来,完善了黄裳的“帝王绍运图”,做了一件功德圆满的大好事。

  被窜改的“帝王绍运图”

  在上面,我通过从伦理、规制、时间、文字的含义等多个方面分析,提出:黄裳的“帝王绍运图”所录入的君王数并没有一百九十五位。同理,图的下端的说明文字中,也不该是“迄于国朝,凡一百九十五君”。
  那么,黄裳的“帝王绍运图”究竟录入了多少位君王?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文中“自五帝以降”,究竟迄于何时?然后再从所确定的时间段中,确定录入的君王数。
  前面通过分析,否定了“迄于国朝,凡一百九十五君”的说法,同时也不能找到直接的证据证明黄裳原文所写迄于何时。但我们似乎可以从原文所写的内容中间接地找到证据,来证明究竟迄于何时。
  细读原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究竟迄于何时的答案。
  第一,文章开头所写:“自五帝以降……历三千五百余年”,比照我国历代纪元表,自黄帝(公元前2600年)起,三千五百余年的时间迄点,应当是迄于五代。
  第二,文章接着写:“世道之理乱,王统之离合……”为了具体诠释其含义,黄裳引用了司马光对诸多历史事件的议论,从“周室东迁以来,王政不行……”一直到“五代三纲颓绝……”,所引事件的时间迄点又是五代。
  第三,文章结尾所写:“由是观之,上下一千七百余年,天下一统者五百余年而已。以图之所载,与光之所言,合而观之……”一千七百余年的时间段,正是周室东迁至五代的年代。黄裳的这句话更是直接告诉人们说:“我所绘的图和司马光所说的话,可以对照起来看”,一样都是到五代为止。时间的迄点还是五代。
  从文章开头所限定的迄点时间,到文章中间引用司马光对历史事件所议论的迄点时间,再到文章末尾黄裳对一千七百余年历史所发感慨的迄点时间,所有的迄点时间都是迄于五代。由此可以推断为,黄裳的“帝王绍运图”下端的文字说明中,是“自五帝以降,迄于五代”。在确定了时间段后,便可以确定在黄裳的“帝王绍运图”中,所录入的帝王数是一百八十一位。
  为什么现在的碑刻“帝王绍运图”下端的说明文中,写的是“自五帝以降,迄于国朝”呢?可以推断为:王志远在摹刻“帝王绍运图”时,与时俱进,添入了十四位大宋朝君王的庙号。为了相对应,简单地将原文中“凡一百八十一君”改为“凡一百九十五君”,简单地将原文中“迄于五代”改为“迄于国朝”,对其他结构性问题、传统、规制等问题,全未考虑,才有现在的诸多疑点。
  总之,我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碑刻“帝王绍运图”并不是按照黄裳所绘的“帝王绍运图”摹刻的,而是被王志远窜改过的“帝王绍运图”。

  还原“帝王绍运图”

  黄裳所绘的“帝王绍运图”应是:
  一,图的上端绘列有自黄帝起至五代恭帝止共一百八十一位君王。
  二,图的下端说明文字是““帝王绍运图”自五帝以降,迄于五代,凡一百八十一君,历三千五百余年……为君者亦可以知所戒矣。”

  “帝王绍运图”的成图年份

  关于“帝王绍运图”的成图年份,现在(包括网络搜索)一致的说法是:黄裳描绘于1190年,为嘉王邸翊善所进。笔者以为不然。
  “帝王绍运图”的成图年份,我们可以从研读该碑下端文字说明中得到解答。
  在该碑下端的说明文字中,有一段:“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太宗皇帝嗣而成之,凡二百二十有五年,然后,大禹之迹复混。”句中“凡二百二十有五年”的意思是一共就二百二十五年;“大禹之迹”的意思是大禹治水所经过的黄河流域,“复混”的意思是由混变清,再由清变混的过程。
  这里所谓的“变清”的时间点,有两种可能:一是太祖皇帝“起而拯之”的时间点(公元960年),二是太宗皇帝“嗣而成之”的时间点(公元976年)。
  这里所谓的“复混”的时间点,也有两种可能:一是金兵入侵,宋朝南迁的时间点(公元1127年),二是黄裳写作此文的时间点。
  通过对上述各个时间点、时间段的匹配,我们可以把这段文字简单地译为:“自太祖皇帝建立大宋朝到现在(黄裳写作此文的时间),一共才二百二十五年时间,黄河流域又陷入混乱之中。”
  宋太祖于公元960年建立大宋,经过了225年后,即是公元1185年,这就是黄裳写此文、绘此图的年份。
  黄裳于1183年至1186年间,在孝宗皇帝朝中任国子博士,可以推论:正是在此期间,他绘就了帝王绍运图。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