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隐庵的前世今生

城市商报 2015/7/24 B02版

■杜祯彬


  杜祯彬 文/图

  在天平山景区御碑亭前,有一方石刻,上书:“天平山范庄西南一里鸡笼山无隐胜境”,这是一处早期的游览指示碑。清末到民国,无隐庵内外曾广植牡丹、芍药,每当春季花开时,许多游览天平、灵岩两山的游客都会顺道前来观赏。如今,无隐庵的庙宇全毁,仅存十余方摩崖与书条石,还在无声中诉说着昔日的胜境!
  无隐庵地处天平山西南的鸡笼山南,又名无隐禅院。创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由履中和尚开山兴建。清乾隆年间,唯然和尚重予修葺。嘉庆初期,天台山古风和尚受邀住持重修无隐庵,古风则安排弟子涵虚和尚代为掌管无隐庵,并将庵归为葑门崇宁寺下院。又经兴衰,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曾任寒山寺、包山寺住持的大休上人退居无隐庵,并在此圆寂,安葬于庵后。文革初,无隐庵庵舍全毁,最后一任住持为慧海和尚。
  清嘉庆五年(1800年)八月,撰写《浮生六记》的沈三白将无隐庵一带的景致誉为“妙境”,卷三《浪游记快》载:“……于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众喜曰:‘非君则武陵源矣!’山门一启,即见佛面,金光与绿阴相映,庭阶石础苔积如绣,殿后台级如墙,石栏绕之。循台而西,有石形如馒头,高二丈许,细竹环其趾。再西折北,由斜廊蹑级而登,客堂三卷楹紧对大石。石下凿一小月池,清泉一派,荇藻交横。”
  李根源书中记载的无隐庵摩崖、书条有二十方,现已发现摩崖石刻9方,书条石2方。摩崖石刻包括:状元石韫玉书“无隐”,梅花居士钱泳书“空山无人,水流华开”,宝华敏通书“鹿野苑”,涵虚书“缘玄圆”,以及“入清净界”、“金莲池”、“鱼乐”、“泻雪涧”、“淩石台”等。两方书条石为“水晶宫”和“汇丰”。曾经享誉吴中的无隐庵周边,已是坟墓、乱石、垃圾遍布,期待清理遗址之后,还会有其它摩崖石刻、古景重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