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衙场徐景韩故居

苏州日报 20160819 B第02版

■倪浩文



  徐景韩故居位于姑苏区吴衙场,为1934年所建。铭文青砖外墙,一丁一顺砌筑,并嵌有“徐界”界碑。原入门处门楼痕迹尚存。主体建筑为中西式两层楼房,面阔三间,四坡落水顶,带有老虎窗,二楼水泥阳台造型简约。楼梯为断续设计,充分利用了空间。楼南北皆有庭院,南院存嘉木数株,北院有自流井及独立水塔。西侧另有附房。
  徐景韩(1884-1952),苏州人,1917年获东吴大学硕士学位,是当时东吴大学的首批硕士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能够确定的我国最早的化学硕士。徐景韩毕业后一度留校任教,后负笈美国芝加哥大学,主攻物理学,归国后返校教授力学基础,曾任学校物理系教务长、文理学院招生主任及院长。1924年他当选为斐陶斐荣誉学会(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学术团体之一)会员,1927年被选为美国加州大学西格玛赛(SigmaXi)荣誉学会会员,抗战期间在上海华东大学任教。徐景韩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常将学生用相同实验数据标绘的图表相互比较,指出优劣。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化工学院副院长苏元复就曾是其学生。1952年4月28日徐景韩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徐妻曹爱芳(1901-1995)也是苏州人,1921年景海女师肄业,1925年上海沪江大学肄业,曾任景海女师训导主任,后在东吴大学任代理注册主任、基督教卫斯理团契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在江苏师院图书馆工作。
  徐景韩长女徐琼书,美国纽约市立医院化验室主任;长子徐乃英,上海交大毕业,历任上海市市内电话局工程师、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工程师、邮电部第五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曾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市内电话电缆的防蚀方法,对延长电缆的寿命有明显效果,是我国研制长途通信电缆的开创人之一。另有一婿为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张吕祺,仍居于此。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师院及苏州大学曾有俄文系刘博、心理学系赵兴中、中文系陈一民等教师在此居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书画家王个簃先生也曾经在此楼一楼南侧的一间房内借住过。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江苏海门人,曾为吴昌硕长孙、后来的国画家吴长邺当家庭教师,同时他又师从吴昌硕学书画篆刻,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其画作隽秀、清润,尤其以写意花卉见长,多以山石、葡萄、石榴、松、柏、水仙等为题材。其书法擅篆籀,用笔浑厚苍老。至今,王个簃居住过的房间内仍陈列着他后来故地重游时创作的书法,而其南墙的壁炉也保存完好,连铸铁构件都未曾缺失,这在苏州的民国建筑中是极为少见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