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村八胜”探秘

苏州日报 20150327 B第02版

■记者

 “蔚村”是昆山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之一,即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为御外越和淮夷进犯所建的尉城所在地,清代以来俗称“城隍潭”,现行政上属于昆山市周市镇斜塘村。清《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确庵文稿(四十卷)》中有一组“蔚村八胜诗”,六位诗人围绕“八胜”,每人一胜一诗,共计48首,并有“附记”。依据组诗,“蔚村八胜”依次为:七十二潭、古祠、古井、龙窟嘴、杨家宅、郭母溇、大浜、四堰。
  七十二潭
  明末清初太仓居士陈瑚在蔚村度过了大半生,办教育、兴修水利、推行自治,泽被后世。蔚村有古潭七十二,其中顽潭最大,后经陈瑚改造,被冠以“陈”的标记,俗称“陈顽潭”。老百姓敬重陈瑚,尊奉其为城隍神,于是“陈顽潭”谐音为“城隍潭”,并流传开来。从此,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七十二个城隍潭”。
  “附记”:“蔚村在昆城东北三十里,地远而僻,水道纡折,无乡导,则不得入焉。相传为有唐鄂公尉迟恭躬耕处,陈顽潭即其故宅址。”
  古祠
  古祠为纪念尉迟恭所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唐太宗封赏鄂公尉迟恭受封为娄侯,人称吴国公。尉迟恭带领官兵在蔚州安营扎寨,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开发农田,造福后人。其死后,民间追谥他为“景云大王”,建造“景云大王庙”,又名娄侯庙。
  当地的老百姓把娄侯庙俗称为“土地庙”,把尉迟恭尊之为“土地爷”。据史料记载,当年娄侯庙里塑有尉迟恭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白马的塑像,还有马童百福等,每年春、秋举办两次大型的祭祀活动。“附记”说:“潭之阳有鄂公祠,土人(当地人)奉为社,以祈风雨。”该祠几经存废,至今不复存在,老百姓自发地在原址修建了两间小屋子,每年祭祀,香火依旧不断。该遗址现属于斜塘村24组庙前村后。
  古井
  “文革”期间,古祠既已夷为平地,古井自然难逃被填埋的厄运。如果要找到古井遗址,只要在古祠区域挖掘,应该可以找到。
  “附记”“:祠下有井,甃砖为苔藓所蚀,苍碧粼粼。井中有神甍,一时浮沉水间,人欲取,卒隐不可得。”龙窟嘴传说中七十二个城隍潭来历与白龙有关:白龙偷吃东海龙宫里的夜明珠,被天帝碎尸七十二段,扔下凡间,搅出七十二个坑,形成了七十二个潭。其灵魂羽化而登仙,飞天而去。“附记”:“祠北为龙窟嘴,曾有白龙于中飞去,故名。”“祠北”现为毛家潭、里潭,处于斜塘村21组、22组、23组和24组的环抱之中。
  杨家宅
  杨家宅就是现在的杨家村,属于斜塘村20组、21组、22组。整个城隍潭区域,有八个小自然村,杨家村地处中心区域,范围最大,人口最多,属于这一带的富庶地区,村公所、学堂、祠庙也都设在杨家村。“附记”:“杨氏宅,即今予(陈瑚)所遁迹读书处也。嘉靖中,倭寇海上,凤里周公锡避兵居此宅。周为明贤,土人谓:此宅前后居停隐者,亦宅相之善。”这里说到,倭寇从海上登陆刘家港(现称浏河港),沿盐铁塘一路向南,必经太仓双凤镇。与双凤紧邻的城隍潭,特殊的地形地貌成为最理想的避难场所,首选之地当为杨家村。
  郭母溇
  郭母溇是一条南北向的河道,两边的村庄就以该河道命名,现在属于斜塘村14组、15组、25组。既为“郭母”,应该有姓郭的人家,可是,这里压根儿就没有一家姓郭,猜想这位母亲的娘家姓郭。之前,这个村一直被书面写作“瓜五溇”或“挂鱼溇”,因为这三种方言发音是一样的。2000年版《周市镇志》作“瓜五溇”,2013年版《昆山民间文化精粹》作“挂鱼溇”,“附记”还历史真实面貌。
  “附记”:“(龙窟嘴)更北为郭母溇。郭母不知何时人也,亦不详其事迹,地以人著,大抵亦闲妇人云。”
  大浜
  大浜是八胜中唯一与今天的地名完全重合的一个名字,现在属于斜塘村16组、17组。其中16组叫北大浜,已经整体拆迁,17组叫南大浜,部分被拆迁。大浜位于城隍潭最东北,村民不用交税,他们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看守东大门水闸。城隍潭的水流经过这个水闸汇入斜塘湖,经盐铁塘直奔浏河港,归入大海。雨季汛期,海水倒灌时就要在闸门处修筑土坝。枯水期,土坝挖低,便于抬过两头翘的划子船。遇到天气异常,下起暴雨,大浜的老百姓连夜取了门板、树棍,加高土坝,防止倒灌。
  四堰
  据史料记载,公元623年,唐大将尉迟恭带兵进驻蔚村时,带领手下疏浚河道,兴修沟渠。在蔚村四周筑起了大堤,引洪排涝,这应该是“四堰”的最初起因,当年的蔚村比现在的城隍潭村要大许多。“四堰”既为八胜之一,规模、气势非同一般。可惜后来年久失修,时有决堤,水灾频发。陈瑚到了蔚村后,把方圆十五里范围的十八个堰圩修筑完毕。《周市镇志·文物古迹》:“瑚导乡人,筑岸御水,用兵家束伍法,不日而成。”陈瑚的这项“筑岸御水”泽被后世的工程,让蔚村再次处于“四堰”的保护之下,直至今天。
  来稿邮箱:szhj9163@126.com,并请在“主题”一栏注明“老苏州”字样。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