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卫阊门

苏州日报 20141121 B第03版

■记者

 吴中才子唐伯虎曾写有一首描写苏州阊门胜景的诗。诗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早在明代,阊门就是苏州相当繁华的地方。到了清代,熟悉苏州的曹雪芹又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形容阊门: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据方志记载,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烧劫阊门、枫桥一带。一年后,又从浒墅关窜犯枫桥。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
  古代风水把方位定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黄为中央。苏州枫桥路自西往东,建有铁铃关、白虎关、青龙关。
  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是为了抗击倭寇所建。铁铃关雄踞枫桥而扼守古运河,关上原有楼三层。平面作长方形,以条石垒基,城砖砌墙,中辟拱门,上有关楼。楼壁列孔,用作瞭望巡视,加强戒备和发射矢石铳炮。在遇敌情时,关楼哨兵即可放烟报警,而在楼下派有团营重兵驻守,并设关隘,检查来往行人和船只,备矢石铳炮,易守难攻。铁铃关是苏州唯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
  白虎关在下津桥东侧南堍,建筑形式和铁铃关相仿,虎为“百兽之长”,取“白虎”为名,象征威武勇猛,寓意守关将士能像猛虎一样击败来犯之敌。
  青龙关在普安桥东堍,取“青龙”为名,主要是和“白虎”相对。年已九旬的葛林深老先生,年幼时住在青龙关旁。他说:“明朝时的敌楼早已塌毁,在清同治年间重建,尚有碑记。关上有楼,可以望见远方,关门是木栅栏,可以关闭,敌楼上刻有‘金阊胜迹’四个大字,故又称‘金阊关’。”葛老先生小时候常去关楼上玩耍,因无人管理,敌楼上长满了野草。1958年因敌楼年久失修,有倒塌的危险,并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且又妨碍交通,所以拆除了。
  这三个“关”连在一条线上,控桥扼道,前后呼应,成为枫桥路(及其枫江)三道防线。苏州军民曾在铁铃关与白虎关之间击溃倭寇多次进犯,保卫了苏州百姓安全及阊门地区的繁荣。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