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端午亮出民俗“大餐”——一系列精彩活动邀你共享

姑苏日报 20150619 A第12版

■高小花


  本报记者 高小花 摄影 张健
  与冬至、春节一样,端午是苏州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这个时节,大街小巷处处是粽子飘香;一把把“避邪”的菖蒲艾草也挂上了居民的大门;黄瓜、咸蛋黄等“五黄”也准备好了,准备端上团圆的餐桌;孩子则穿上“五黄”衣,额头用雄黄画上“王”字……苏城的端午氛围被推到了极致。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不同,“吴地端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调。
  18日,端午虽还未到,山塘街小巷深处却早已是粽香四溢。前倪家场2号的万宝娣早早就忙碌着为端午做起了准备,今年,她早早就开始包粽子了,这次准备了60斤糯米。而包裹的粽子有枕头粽、三角粽、小脚粽等多个式样。
  68岁的万阿姨被老山塘人尊称为“裹粽达人”,一是她包裹粽子时手脚快,二是还卖相好、吃口佳。
  今年端午,她和往年一样,包裹的粽子除了自己预留外,其他都分送亲戚和邻居。万宝娣说,老苏州在端午前夕,街坊邻居都是聚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开开心心地包粽子,然后大家再各自拿回去煮了迎接端午。现在大家住进了楼房很难一起包粽子了,所以自己就多包些,分给左邻右舍,感觉上还有着老苏州的传统呢。
  作为稻米文化的源头在苏州,粽子也可以说是从苏州起源的。苏州政协文史委主任叶正亭说,用吴地盛产的稻米,包裹上水边生长的芦叶,再用稻草为绳捆扎,就形成了粽子这样的一种美食。粽子也是苏州作为稻作文化的一个实物性符号。他说,同时,苏州人也很是讲究,粽子从形式上分为三种:枕头粽、三角粽和小脚粽,内容上也很“规矩”,小脚粽一定是清水粽,顶多加点红豆;三角粽是蜜枣粽或豆沙粽等;枕头粽是肉粽。历史上,苏州还有一种灰汤粽,用新鲜的稻草烧成灰,制成汤,再拿来煮粽子。灰汤中含有大量的钙,所以,灰汤粽更有营养。
  19日,姑苏区娄门街道官渎社区举办了一场“巧手做香囊,欢喜迎端午”活动,并邀请了制作香囊的能手王老师做现场指导。王老师向居民们介绍了香囊的基本制作方法并指导大家如何操作,不少阿姨都戴起了老花镜,年纪轻的帮着穿针引线,大家个个兴致盎然,缝造型、塞棉花、放草药,一个个色彩绚丽的香囊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浓浓的香气弥漫在活动室每个角落。香囊做好了,居民朋友们一同分享劳动成果,大家在香囊的制作过程中感受着浓浓的端午氛围。
  黄白英家住姑苏区城北街道锦华社区辖区的苏江花园,上有81岁的婆婆,下有几个月大的孙女,这一家可谓是四世同堂。这个端午,也是四世同堂后的第一个端午,一家人特别重视。18日,一家人趁着下雨天,都休息在家,四代同堂一起提前过上一个端午节。

  民俗“大餐”
  市民同享

  “吴地端午”亮相盘门
  第十一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将于6月20日在盘门景区拉开帷幕。盘门景区主要有八个活动,其中,“祀福端午”,将按照民间传统习俗,由献花敬酒、宣读祭文、敬香拜祭、集体参拜等程序组成;“诗意端午”,邀请诗词爱好者,吟诵端午诗词;“指尖端午”,现场展示玉雕、核雕、陶瓷制作、首饰制作、扇子、大漆工艺、瓷器修补、金属工艺等传统手艺;“粽情端午”拟从去年获上海基尼斯纪录的284种花式粽子中选取若干品种,由老苏州居民现场传授包裹技法。
  在6月20日当天,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市民可凭苏州本地有效居民身份证免费进入盘门景区(注:登瑞光塔、游船不在免费开放之列)。
  伍氏宗亲胥口祭祖
  6月20日,“我们的节日——胥王园第九届端午民俗文化节”将在吴中区胥口镇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伍氏宗亲以及当地群众将共同参与此次盛会。活动当天,伍氏宗亲和当地群众还要一同以传统方式隆重祭祀先祖伍子胥。包括向胥江投粽等,活动现场还会有打连厢和腰鼓、舞龙和舞狮等地方特色表演。
  龙舟竞渡园区金鸡湖
  6月20日,一年一度的园区端午金鸡湖龙舟赛将开赛。今年的龙舟赛,将有来自国内多个城市及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53支队伍近千名运动员参赛。和以往的龙舟赛不一样,今年还有别出心裁的互动方式。
  今年赛龙舟现场会有“水”“陆”“空”三栖表演,水上有帆船项目,空中有热气球和动力伞项目。而在地上,将有非遗文化传承人带来龙头二胡、艺唐丝绸等传统技艺展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