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传统年俗图

苏州日报 20160205 B第02版

■程伟祖


  上世纪五十年代,临近过年时节,我放学回家,见别的小孩在叉铁箍,一边跑一边叉,很有趣。我呆立路边凝望许久,心想着也要模仿做一副。可回家后找遍角角落落,也未能找到适合做车杆的铁丝,只能死心伏案提笔写字。但到底是孩子,虽说人在写字,却心神不定,心活念念要一根做叉杆的铁丝。诚意不负有心人,突然看见祖母在掸檐尘时,掸扫着悬挂梁上挂灯笼用的长扎钩,心想用此来代替铁丝制作叉杆,不是恰到其好?这灯钩长约有70厘米,方型,两头带大小钩头悬梁而挂,除年三十过节之用外,平时也无人问津。于是我等祖母走开后,搭起凳子爬上去,取下了灯钩。
  我家的朝南客堂,是八扇落地长窗,对面是砖雕石库门,长窗的上半扇为云母片镶嵌,每扇中间只有一块约30×30厘米的小玻璃透光,冬天关闭后会显得十分昏暗。只有每当过年时,待灯笼蜡烛点亮用竹叉挂上去后,又加电灯的助光,那个真叫灯火通明,显得特别地喜气。每当家里要揩擦灯笼、掸檐尘、开柜拿喜神时,我就知道要过年了,发压岁钿、换新衣服的日脚要来了。
  还记得家里客堂内的长台下,藏有一只轴箱,轴箱是由两只红漆三脚木凳搁着的,平时从没见人开启。开轴箱一年只有两次,七月半拿钟馗朱砂挂轴,还有就是过年要挂的喜神。喜神轴子是两幅工笔彩画,为太祖爷和太祖母,清代服饰打扮,翻边马蹄袖,缎袍绸带,红冠绿边,看上去很端庄威武。小时候我看见喜神不敢出声,因为画像太严肃了,有点害怕,后来也习以为常了,直至“文革”时彻底烧毁,再也不见。
  年前最大的事,就是掸檐尘。掸檐尘有讲究,要选择吉日,常规一般在年末廿三,这也是苏州人家除旧迎新的一种习俗。不过在先前,掸檐尘可不是为了整洁。旧时有个说法,说很早以前有个看不见摸不到的、长年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坏虫叫“三尸神”,据说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好坏的。三尸神本性欢喜惹是生非,为了表功讨好,它每月廿三都要上天庭一次,专说人间的坏话。为此惹得玉帝大怒,降旨三尸神:“你挨家挨户进行巡查,凡是亵渎天庭,不奉公守法的坏人,将其名字写他墙上。待到大年夜晚上,由王灵官执鞭下凡,按墙上名字取性命,一个不漏!”于是三尸神来劲了,愈加胡作非为,为此人间百姓痛恨至极,趁着三尸神腊月廿三回天宫时,把家中每个角落、上下周壁,屋前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也将三尸神平时记下的恶告名字连同尘污一起,洗擦得干干净净,结果王灵官下界扑了一个空。玉帝得知真相后,将三尸神打入天牢。但年末廿三家家掸檐尘的习俗,却流传至今。
  最开心是年初一。巷子里到处有噼里啪啦的炮仗声,醒来后穿上新衣,枕头下摸出压岁钱装好。先两手抱拳,跟大人说“恭喜恭喜”,然后窜出石库门,看见小伙伴们也穿新衣裳了,从口袋这边摸出一节鞭炮,点燃一声爆响,那边摸出一把花生或几颗水果糖,显得洋洋得意。大人们手里拎着红封纸的牛皮纸包、黄篮头等拜年食品,走进隔壁或对面人家的门。到处是“恭喜”“新年好”的拜年声——儿时脑海中,这幅传统年俗图,挥之不去。

  □程伟祖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