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螺肥

苏州日报 20160318 B第08版

■曹乾石

  俗话说,春分韭,清明螺。眼下,又到“清明”吃螺蛳的时候了。
  老家地处江南水网密集地区,纵横交错的河塘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螺蛳。螺肉十分鲜美,无论是清蒸还是生炒,都十分可口,是寻常百姓餐桌上一道既经济又实惠的乡土美食。
  记得小时候,吃螺蛳是一件十分方便的事情。家前屋后就是塘河,碧波粼粼的河里,水草丰茂,螺蛳成群。每当清晨或傍晚,一粒粒褐青色的短尾硬壳螺蛳从河底的污泥中爬上滩岸,爬满了水栈的一个个浅水石阶,它们悠悠自得,慢慢掀开头顶的硬盖,吐着两根短短的、软软的触须,把大半个身子露出壳外,安逸地栖息在水中。每天傍晚,我就拿着脸盆,到屋后的水栈石上,花一刻钟工夫,就可摸来一二碗肥壮螺蛳。拿回家用清水洗净,倒入盛满水的盆子里浸养一夜,让它把壳体内的污物全部吐尽。第二天再剪去螺尾,洗净后放入葱、姜及油盐酱清蒸,或放入葱、姜、糖等作料生炒。这样烧出的螺蛳,味道十分鲜美,你只要在碗中抓起一粒,把螺口对准嘴边,轻轻一吸,一团鲜美的螺肉就吸出来了。
  当然,也有考究的人家,把螺蛳用开水烫熟,再用针尖把壳内的螺肉挖出来,去掉螺盖。用螺肉同笋丝、韭菜等生炒,也是一种美味佳肴。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螺蛳成了人们的宝贝,夏天下河摸,春秋用网捞,到了寒冬,到河泥潭中捡。捡螺蛳是一个十分艰苦的活儿。那时每个生产队都要搞冬季积肥,用网夹从河中夹起淤泥倒入船舱中,再用木锨把淤泥挪到靠河的泥潭里,河泥中有许多螺蛳,等到河泥沉淀后,一粒粒螺蛳从淤泥中露出来,整整齐齐地排在河泥潭中。清晨,我们为了捡到螺蛳,冒着凛冽的寒风,赤着脚跳入冰冷的泥潭中捡螺蛳,捡回的螺蛳舍不得吃,拿到街上卖,换得几个油盐钱。邻居大伯是厂里的机修工,每月有几十元工资,每天下班,手里总是提着一袋从农贸市场买回的带尾螺蛳,大伯把螺蛳炒熟当作下酒菜。昏黄的灯光下,大伯一手端着酒盅,一手拿着小竹签,呷一口酒,拿竹签挑出一粒螺肉送到嘴里,吃得有滋有味。三盅下肚,大伯喝得脸红脖子粗,还会来几句走了调的京腔。
  “清明”前后,是螺肉最肥嫩季节,自古就有“清明螺赛只鹅”的美称。这时节,家家户户吃螺蛳。母亲是烹调螺蛳的高手,经她手烧出来的螺蛳,不但没有泥土味,而且还好吸,味道鲜美。她还能用螺蛳做出一道道好菜,最拿手的要数螺肉蒸蛋了。拿一两个鲜鸡蛋捣碎把蛋汁倒入碗中,用温开水冲后捣碎成糊状,再放进20多粒出壳的螺蛳肉,然后放在锅中蒸煮,旺火烧开后再焖一刻钟,一碗黄澄澄的螺肉蒸蛋就好了,一粒粒青墨晶莹的螺蛳肉镶嵌在淡黄色的蛋汁中,真像一幅水墨丹青。
  近年来,工业发展,河塘的水质污染严重,河中的螺蛳越来越少了,街头集市上卖的螺蛳,失掉了以前的鲜美味道。但愿这昔日农村十分普遍的河中“一鲜”以后不会像鲥鱼、刀鱼一样难觅踪影。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