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神仙”,一种“最姑苏”的生活

苏州日报 20150602 A第10版

■徐志强

 “我是被扛在父亲的肩膀上认识 ‘轧神仙’ 的,我儿子是扛在我的肩膀上认识 ‘轧神仙’的。”在“老苏州”的印象里,传递着吴风古韵的“轧神仙”就是这样,在一辈又一辈人中传递着。作为一项极具苏州地域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其与古胥门元宵灯会、“吴地端午”节庆并称为“姑苏三宝”,并于去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的“轧神仙”民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宋代淳熙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民间相传,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生日,其在这一天化为乞丐、小贩,混迹苏州阊门福济观中救度众生,城乡民众聚集观中以祈遇仙敕度,称“轧神仙”,并逐渐发展成苏州特有的“轧神仙”民俗庙会。
  1999年,神仙庙从阊门下塘迁址南浩街,神仙庙落成,当年的“轧神仙”就吸引了约120万人参与。之后,“轧神仙”一年比一年热闹,不仅吸引着本地人,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赶来。作为苏州人心目中的狂欢节,“轧神仙”已成为展示苏州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张名片。
  传承到今天,“轧神仙”的生动记忆,依然让市民津津乐道——“八仙巡游”,石路步行街、山塘街、南浩街等区域就成了欢乐的海洋;“神仙花草”集市,挤满了前来选购各种花草盆栽的老百姓;神仙庙内的祭祀仪式,引来民众祈福;山塘街各类民间绝活展示,唤起“老苏州”的儿时记忆;石路老街坊的美食节,让市民一饱口福……
  如何在传承的同时,把“轧神仙”办得更好?多年来,姑苏区一直在积极探索。“轧神仙”的根是让民众在“轧”的热闹里体验快乐,抓住“还节于民”、“回归本真”才是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节庆的最佳路径。沿着这一方向,2015年的“轧神仙”活动本着展示民俗文化、整合节庆资源、打造姑苏品牌、活跃商圈市场的定位,充分调动了沿线商家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真正让老百姓成为“轧神仙”——“苏州人自己的节日”的主人。同时,不断尝试将现代技术创新与传统民俗有机融合,通过“掌上石路”微信服务号,设立“道古论今”、“寻商觅影”、“神仙游戏”板块,推出线上互动游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新苏州人”参与。
  “四月十四轧神仙,一轧轧了八百年,你轧我,我轧你,我们都来轧神仙。”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这首“轧神仙”歌就会如期唱起。如今,“轧神仙”这个苏州人的“狂欢节”正成为展示苏州城市形象的新招牌,成为一个有着城市地域特色的传统民俗节日,焕发出苏州熔古铸今的人文新貌,打造“最姑苏”的民俗文旅新生活。
  □本版摄影徐志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