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亭与昙花亭

姑苏晚报 20160729 B第16版

■王梦沂

   清末民初时,苏州人程觐岳曾买下了西百花巷1号的一套东西两路、前后五进、后门直通王洗马巷的大宅,题名“燕诒堂”。程觐岳在购买此宅时,西路花园中的假山上,保留有一座传奇的海棠亭,相传为苏州的香山巧匠徐正明所建。
  徐正明是清代香山梅社村里的一个木匠,从小聪明灵巧,善于思索,勇于创新。他曾通过多年钻研,制造过一架类似蜻蜓的“飞车”,是依靠脚踏转动机构飞离地面的,可带人飞越过小河沟。徐正明家境虽然比较贫困,但他仍喜欢把时间花在稀奇古怪的木工技术改造和发明上,并不用心去干活赚钱。旧时在太湖渔洋山转角上,曾有座昙花亭,也是徐正明设计建造的(可惜在清顺治年间毁于香火)。他建这座昙花亭,没收一分人工费,材料都是他人捐赠的。但就是这座亭子,让许多过去看不起徐正明的老船工老木匠都竖起了大拇指,一座小亭子为何会引起偌大反响呢?就其外形而言,该亭与一般八角亭并无二致,不同的是,徐正明将顶部宝瓶内部掏空成了两层,外壁与八角对应雕成四扇活动窗格,通过窗格可以看到宝瓶里面;内壁也对应八角雕成八根支柱,用以承载顶端重量;宝瓶中央则放置一盏硕大的油灯,外面罩上灯罩,风雨无碍。点亮里面的灯油,让船民在好几里外都能看到灯光,这应是最早的太湖灯标了。借着湖风,宝瓶外的窗格不断转动,灯光也就一现一现,于是大
  家就给亭子起了个名字叫“昙花亭”。
  技艺高超的徐正明,也成了香山工匠
  中建造亭子的高手。
  徐正明在西百花巷程宅设计建造的海棠亭,在苏州诸亭中更是堪称一绝。苏州的亭子造型,一般都以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而这座神奇的海棠亭,状如海棠,雕镂精细,各个部分均由海棠形曲线组合,宝顶雕成一朵硕大的海棠蓓蕾,周围饰有海棠花瓣,层层裹拥着花蕾,其外层的花瓣上又刻满了海棠图案,顶部作海棠满轩,亭顶构成了一朵巨大的海棠。传奇的是,海棠亭东西两门都能自动开合。人要登亭,距离亭子一步,门即豁然洞开,进入后门即砰然关闭,不烦人用手;人出来也是如此。就像如今流行的电子自动门,其技艺真高妙绝伦。人们都感到十分惊奇,“四顾谛审,莫知其机关何在”。可惜的是,徐正明当年还没来得及制作完亭内的挂落及吴王靠,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岁。后因年久而机关损坏,当年曾遍征工匠仿修,都无从下手,不知坏在哪里。有人猜测,这机关秘密可能埋在假山里,但都不敢贸然拆开假山,惟恐不能还复海棠亭旧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程宅原先的建筑基本被拆除或移建,海棠亭则迁建至程宅之南、位于景德路上的环秀山庄内,传奇的机关则完全失去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