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刊号申办记

姑苏晚报 20040101 一卷3页

■凡晓旺

1994年元月,(姑苏晚报》创刊伊始时,我与晚报初创期同仁张建雄去北京公干。当天下午抵达北京,傍晚时分前往(解放日报)驻北京办事处,拜访副主任、老朋友李文祺。老李见面就说:一会儿丁总(原《解放日报》总编丁锡满)就到北京,已去机场接了,他明天出席中国记协召开的一个会议。

    丁总为人慈善,平易近人,知识渊博,是一位既儒雅又紧跟时代的智慧型报人,且为我们晚报申办刊号出了大力,能在北京偶遇报界前辈,共度良宵,我很兴奋。当晚,丁总到达之后便开饭,几样南方下酒小菜,一坛绍兴老酒,喝得热烈,谈得尽兴,并相约明天中午再聚。

    第二天上午,中国记协开会。中午时分,我们如约来到办事处。不一会儿,丁总回来了。出乎意料的是,同来的,还有时任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翰、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此时此刻,面对突如其来的两位领导,也是支持《姑苏晚报》创刊的领导,我奉上了我们的习作,创刊不久的《姑苏晚报》……

    晚报刊号的申办,从程序上来讲,是行政行为、官方行为。因此,在申办刊号的过程中,便留下了应该记载下的官员的名字。他们是时任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翰、时任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司长、后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时任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载文,副处长曹华,时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正是他们的热情支持,为《姑苏晚报》刊号能及时通过行政审批程序,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干苏州日报社来说,在报业市场开放之初,我们是落后于先知先觉者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以只办日报的党报报社,捷足先登创办子报——晚报已大有人在。就江苏而言,南京、无锡、常州,便捷足先登,向报业的市场化迈进了。虽然没有市场压力,但在向省新闻出版局申办的同时,总有一种早点申办成功的冲动。当时《苏州日报》的薛良材总编,一位视办报如生命的硬汉子,也时刻把创办晚报作为一件大事挂在心头。时任《江南晚报》总编辑的蔡贵方提醒我们,在省新闻出版局确认可办晚报的程序中,要主动上北京争取时间,争取支持。于是,我和争上胶印设备的朱金观经理贸然开始了六上北京的申办旅程。

    那是1993年的夏天,我们自说自话走进了报纸司司长梁衡狭小的办公室,他正在埋头看公文。待我们说明来意,他很“官僚”地说:谁让你们来的,省里报上来,我们会按程序办的。的确,我们违反了程序越级催办。无奈之下,只得礼貌离去。

    事后,我们来到《解放日报》驻京办事处,老李出点子说:梁司长公事公办不错,你们申办晚报也是地方的公事,龚部长在上海就与丁总很要好,想快点不妨请丁总给龚部长写封信,引见你们去说说苏州办晚报的理由。龚部长是公管新闻出版的嘛!

    回到苏州,我向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周治华同志汇报了在北京申办晚报刊号的遭遇。他说,晓旺,你怎么事先不来找我呢?我与梁衡是老朋友,下次你去北京时,我写封信给梁衡,说明我们市委支持苏州日报社办晚报的态度。

    于是,我们又一次去了北京。

    李文祺帮我们预约了与龚部长见面的时间,去了上海驻京办事处招待所。龚部长为人随和,快人快语。当他看完了丁总的信后说:凭苏州的经济文化地位,应该有一张晚报才相称,我支持你们办晚报。  

    去新闻出版总署见梁司长时,他去开会了。于是晚上去他家传递周书记的信。偏偏当晚电梯坏了,我们只好爬十二层的楼梯到他家。周书记的信和我们一次又一次跑北京的诚意果然有了结果。梁司长表示,你们地方党委的意见,我们一定要考虑和支持的。

    当年九月,北京举办中国报刊博览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龚副部长,任命不久的梁副署长,朱载文副局长,曹华副处长,薛良材总编等各级领导在北京共同达成了及时完成《姑苏晚报》于1994年元月—日创刊审批的意向。

    1994年元月一日,《姑苏晚报》正式创刊,与读者见面。从此,苏州人有了自己的晚报——《姑苏晚报》。

    2003年夏天,《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来到苏州,专门点名约见九年多未见面的薛良材、凡晓旺和人民大学的校友、原苏州日报社社长徐国保。可见梁衡同志除了公事公办,也是位很念旧重感情的人。他对我说,晓旺,办报是件苦差事,十年前,你年轻壮实,现在,你已不再当年了。我以为,没有付出,哪有收获。人生和事业,都只是历史的一页,总要翻过去的。该记住的是为我们晚报事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所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人们。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