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右副都御史孔镛——孔付司(副史)巷

苏州日报 20091120 C第02版

■潘君明

□潘君明

    孔付司巷,位于凤凰街中段东侧,东起迎枫桥弄,西出凤凰街。明·卢熊《苏州府志》、清·乾隆、同治《苏州府志》、民国年间《吴县志》均作“孔夫子巷”。古代,巷口立有“孔圣坊”。巷称孔圣里。巷内有孔夫子庙,塑像祭祀,俗称“孔夫子巷”。在孔圣坊周围,还有供奉孔子弟子颜回的颜回坊,供奉子路的子路巷,供奉孟子的孟子祠堂,都是读书人顶礼膜拜的地方。由于时代变迁,孔夫子庙年久失修,倾圮湮没。

    约在民国三十年代后期,因孔庙消失,故改称孔副史巷,这与明代右副都御史孔镛住此巷内有关。孔镛,字韶文,长洲(今苏州)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历任都昌知县、高州知府、广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右副都御史等职。他居官期间,体恤下情,爱护百姓,在边陲任职三十余年,善于处理少数民族事件,卓识远见,屡建边功。因长期在边陲工作,触瘴成疾。弘治二年(1489),召为工部右侍郎,死于进京道中。后人为纪念他,将他所居小巷称为“孔副史巷”。苏州人“副”与“付”、“史”与“司”同音,现写作“孔付司巷”,但与原意不符,显然系谐音所致,应纠正为“孔副史巷”。

    巷中段原为清代苏州织造署衙门(即今市第十中学),内有西花园,专供皇帝南巡之用。宣统《吴县志稿》云:“康熙十三年(1674)始为苏州织造衙门,左为行宫,为南巡驻跸之处。其总局,改设于孔副司巷。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同治十年(1872)德寿重建,自为记。 ”1930年织造府衙门改为私立振华女子中学。解放后为江苏师范学院附中,现为市第十中学。原4号为罗家花园,民国十七年(1928)由罗良鉴(字喾子,曾任蒙藏委员会主任等职,解放前夕去香港,飞机失事死),领取土地证而建造。园内花木扶疏,假山池水相依,野藤满架,富有野趣。吴中名士金松岑曾应邀入园欣赏,有诗云:“罗家园子花照眼,丁香海棠相妩媚”。毗邻之地,由其妹领取土地 ,构筑湖石小院,亦相当精致。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