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老街坊里的新生活

城市商报 20091101 22版

■大秋

商报记者大秋 通讯员苏容 文摄

    颜家巷、井巷、葑门横街、瓣莲巷……

    纵横交错于苏州古城内的每一条老街古巷,都是一部历史——记载并延写着这座古城市井烟火的、活生生的历史。

    这些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正在揭开新的一页:始于2007年的苏州市街巷整治工程,迄今即将完成656条街巷的改造整治,惠及居民7.5万余户。

    修旧如旧,让人们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印记;新旧对接,让古老街巷的居民们享受现代化的生活——这就是苏州街巷整治的 “新旧辩证法”。

    巧手修缮 百年会馆原貌重现

    历经 123年历史风霜的武安会馆,在平江区整治办工作人员和香山工匠的“回春妙手”下,即将重现昔日风采,令人惊叹的是,整修后的会馆,其外观、形制,竟然和原来的毫厘不差,堪称“修旧如旧”的典范之作。

    武安会馆位于天库前10号,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河南武安县(今属河北省)旅苏绸缎业商人集资创建,占地仅106.33平方米,整体布局仍属完整,且其布局、形制在苏州古建筑中并不多见。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苏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王嘉明介绍,由于年代久远,整修前的武安会馆已十分破败,部分结构岌岌可危。“损毁最严重的是照壁,”王嘉明说,整修前的这堵墙已经整体倾斜,顶部的结构早已被破坏,另外,会馆的第一进房屋也被鉴定为危房,门前的两只石狮子倒伏在地。

    平江区整治办于今年年初开始,专门对该会馆进行多次现场查勘,决定进行保护性修缮。修缮施工方案经市整治办同意及文物局审核,由具有古建设计、施工资质的香山古建公司负责实施。

    王嘉明说,武安会馆是苏州第一座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修复的古建筑,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以照壁为例,前期勘察结果表明,这堵照壁本身已具有较大危险性,已不存在维修的可能性,只能重建。但这堵照壁的重建,遵循的是原样原地修复的原则,在拆除老墙之前,工程人员对原有的每一块砖拍照、编号,重建后,这些砖头还是在其原来的位置上。对于原先缺损的部分,尽量用相似的旧材料补齐,实在找不到的只好以新材料代替。在施工中,后补的新材料全部按照传统的“砖细”工艺处理,每一块毛坯砖,都由手工磨细、磨园,与123年前始建武安会馆时的工艺一模一样。

    在全市的街巷整治工作中,武安会馆并非“修旧如旧”的唯一作品,一大批古建筑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沧浪区的同德里、同益里,是苏州城内典型的民国历史街区。整治工程中,对原构件最大可能地使用,以求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信息、历史遗物,如实反映历史遗存。新建了民国建筑风格入口巷门,恢复了原有清水砖墙及拉毛工艺,修复了石库门,统一恢复了古色古香的门券,雕上巴洛克风格卷涡状花纹的门楣;通过铲刮、勾勒、贴面、拉毛等方式,先后铲除了水泥混凝土覆盖的旧有墙面,恢复勾勒出原有的清水砖和红砖墙体;立面窗户把零乱的铝合金门窗改为朱漆雕花木窗式样,防盗窗设在内部……

    平江区的肃封里控保建筑群在整治过程中,广泛收集其他零星路段上的老金山石材的小方石,回用至大院内,维护了控保建筑风貌的统一性。墙面均取粉白带灰、墙面压线抛方去灰存黑,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 “粉墙黛瓦”的古城特色。

    新旧对接 老屋内的21世纪生活

    “街巷整治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文物修复,它是居民们的生活场所,在恢复古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必须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各种需求,”苏州市街巷综合整治办有关负责人说。

    改造后的同德里、同益里,就是一个“面子”老、“里子”现代化的典型。从外表看,青砖墙、石库门、西洋风格的装饰,走在这样的街区里,时光仿佛回溯七八十年,不禁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1930年代上海滩的怀旧感。

    在改造同德里、同益里时,沧浪区整治办充分考虑到方便居民生活:管道重新铺设,污水支管入院到户,电信、广电线路入地,路灯灯型更换,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管道煤气扩容,新增统一的铁艺空调外机架和铁艺雨蓬,力争传统风格和现代元素的协调统一。现在,这些1930年代房屋里的设施非常现代化,随便走进一户居民家里,空调、洗衣机、电脑、有线电视、卫生洁具等一应俱全。

    肃封里属平江区2008年一期整治工程,其6号、7号、8号均为控保建筑,该巷曾是天官坊嘉寿堂陆宅的东备弄。族中相传陆家系朱元璋的后裔,定居苏州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民国年间袁世凯的女儿嫁给陆鼎生后也曾经住在这里。

    这么一个古老的巷子里,在整治过程中不仅对老住宅共用部位的供电线路进行整治梳理,主动预防各类火灾事故发生,还在苏州古城区内首先试点性地安装了消防喷淋系统,这可是现代化写字楼里才有的设备。

    另外,环保、生态等先进理念也在老街巷整治中得到体现。

    在长洲路和泗井巷,几乎每家院子的天井里都有一口水井,由于以前都是旧式的管网结构,井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逐渐变得混浊,甚至黑臭了十几年。通过街巷整治,街巷大院内共铺设污水管网1500米,砌污水井750个,消灭化粪池70个,消灭马桶37只,污水支管到户521户,到户率100%。雨污分流管道的排设极大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井水的水质明显提升。

    居民家庭厨房的油烟曾是长洲路和泗井巷的一大污染源。整治中,工程人员专门为114个油烟机量身定做了不锈钢环保外罩,特别是在垂直出口新增了一个排风转向风门,一方面,对外排油烟进行过滤,既环保又避免直排影响行人通过;另一方面,达到美观大方,样式统一的效果。

    修旧如旧历史沧桑感和个性化的体现

    在街巷整治过程中,还注重对一些老街巷内历史元素的保护、修复,对界碑、古井、名坊进行保护、修缮,恢复原样,保留历史墙面原样。

    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徐刚毅表示,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是要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不同于原先的全部推倒重建,也不同于之前对这些老街坊不管不问的态度,这样,既能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又能保护这些记录苏州历史的老建筑。前两年进行街巷整治的时候,不少居民反映,所有的墙壁都是一种白色,这样历史的沧桑感就没有了。所以,在如今的街巷整治过程中,就要避免统一,比如在望星桥北堍,现在的颜色就不是一种白了,有本白。灰白……这样的建筑物就更接近历史,而每一户的墙头也不一样,也就体现出了个性化。

    原苏州市规划局总建筑师彭红年同样也提到了在街巷整治过程中的粉刷问题。 “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仍旧用什么,”彭红年明确表示,一定不要重新粉刷,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城市的历史是多元的。同时,彭红年还提了一个建议,如今的街巷整治要从设计上下功夫,应该对每一幢房子的立面做设计,这样才不会让施工人员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施工方也要加强管理,不要让好好的设计做出来的时候却“走样”了。

    理解支持让街巷整治工程利在长远

    “这种背街小巷的整治,需要更多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说起正在进行中的街巷整治,街巷整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生活在老街坊里的居民增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欢迎。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老城区内拥有为数众多的街巷,据统计,平江、沧浪和金阊三个城区现存街巷总数1048条,街巷总长度28.2万米,涉及居民13.4万户。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很多街巷墙面旧损、绿化残缺,环境脏乱差;不少居民大院破旧、凌乱,雨污横流,缺少基本的卫生设施;管线分布混乱,消防通道不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散落在街巷内的控保建筑和公房缺乏维护修缮……总之,“好像居住在解放前”,居民要求改变的呼声较高。因此,从2007年开始,苏州市开始对这些老街巷进行综合整治。三年以来,将总共完成656条街巷的整治。

    在实际的街巷整治过程中,整治工作面临着不少的难题,老房屋的保护和居民现代化需求的矛盾,邻里之间的矛盾,施工期间短暂的“阵痛”与今后长久的“便利”的矛盾……那么,如何来处理好这些矛盾呢?尽管整治办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施工时尽量不打扰居民的生活,施工期间多跟相关居民沟通,以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尽管如此,仍然碰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进深是苏州不少老街坊的普遍问题,一个大院子里住上10多户人家也很普遍,那么在实际的支管到户施工中,有时候就不可避免需要通过邻居的家里,有些居民对此理解,就没问题,也有个别居民不同意,最终没办法只能从外面绕上一圈,或者实在没办法就只能不装,那么有些居民就没法用上抽水马桶了。 “明年这类问题还会更加突出,”整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明年还将对百余条街巷进行整治,而这些街巷大部分需要设立雨污水提升泵站,施工难度大大超过以往,可以说都是“硬骨头”。所以,“相关居民请以多数人的利益为先,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支持。 ”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