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郎中巷德寿坊

苏州日报 20100827 C第03版

■何大明

□何大明/文 姚永强/摄老宅档案

    富郎中巷德寿坊3号,建于民国时期,为近代辛亥革命元老、民主革命家沈瓞民故居。

    德寿坊占地206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74.12平方米。整个住宅建筑坐南朝北,以长约50米的弄堂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前后三进,南面二进为楼房,最北一进平房,平房东侧留一方广约亩许的庭院。西部为传统建筑三进,依次为大厅、楼厅和平房,楼厅为沈瓞民的起居室和书斋。书斋名自得斋,左右有附房若干。现已散为民居。

    富郎中巷原名德寿坊。北宋时期,为表彰刑部郎中苏州守令富严之德,立有一坊,名德寿坊。后来改称富郎中巷。民国十四年(1925年),富郎中巷东侧建起一座里弄式住宅楼,坊名和宅名一体,就叫德寿坊。大门门楼用清水砖扁砌,古朴典雅。长方形的门额,题为“德寿坊”。与众不同,门额顶端塑有一颗红色五角星,至今基本保存完好。这枚五角星的设计者,名叫叶天底(1898—1928年),中共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9月,叶天底和侯绍裘、张闻天组建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叶天底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 1928年2月8日,叶天底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浙江陆军监狱。

    沈瓞民(1878—1969年),名祖绵,字瓞民、迪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影响,到上海创办“时宜学塾”、“识字处”,宣传救国思想。“二次革命”失败后沈瓞民被捕,经光复会营救,再次流亡日本。袁世凯死后,沈瓞民回国,在山东、山西、江西等地勘察煤矿。

    沈瓞民定居苏州,时在1921年,先是赁居于镇抚司前张宅。 1933年,他将《中国外患史》书稿连同版权一起出售得数千元,遂购得德寿坊住宅楼。他在宅内建藏书楼,名“自得斋”。楼内有中日图书和《易经》等书籍,共四万余册。沈瓞民在苏定居后潜心著述,一度在章氏国学会担任特约讲习,抗战期间,爱国人士潘以三在共产党授意下,开设上海长江商行。这是向苏北解放区输送医药用品、纸张的一条地下运输线。沈瓞民任长江商行董事。 1949年建国后,任江苏省、苏州市政协委员,并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沈瓞民长期研究《易经》,著有《三易新论》、《读史方舆纪要校补》等。其它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地理学、经学诸方面均有专著。 1969年病逝于寓所。

    沈瓞民之子沈延国(1914—1985年),字子玄。他从小得其父亲家学遗风,并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受其教益。沈延国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后入光华大学专攻中国文学。大学毕业后,他在苏州章氏国学会任讲师,兼任《制言》杂志编辑,培训国学人才。 1940年,他协助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在上海筹建“太炎文学院”,任教务长,主讲中国文学课程。同时,兼任诚明文商学院、南洋中学国文讲师。抗日战争胜利后,沈延国返回光华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教务长。在新四军地下经济组织长江商行,他担任商行董事兼秘书。

    解放后,沈延国继续从事教育事业。1972年,他退休后回到德寿坊故居,致力于古籍整理,开设古籍整理研究班三期。同时,他还担任沧浪区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创办东吴业余科技进修学校,并担任副校长。逝世前,为苏州、上海、浙江省政协编写了许多属于抢救性的文史资料,在文史专辑中陆续发表。沈延国生前著作不少,有新编《吕氏春秋集解》、《邓析子集证》。编校《章太炎全集》、《周易证释》等著作。完成的初稿有《章太炎传》、《章太炎与鲁迅》、《吴下集林》等著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