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山塘延续法治文化脉络

姑苏晚报 20091212 07版

■高小花

浓缩了古代法治文化精髓的石碑、会馆、古牌坊等被挖掘出来,古为今鉴,昨天山塘这条千年老街也正式成为“法治文化街”——

    本报记者高小花

    雍正年间设立的《奉宪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记》不仅防止染坊污染环境,也避免了居民与染坊间“滋生事端”;明清时期,为防止地痞无赖滋扰生事,立《元和县严禁滋扰桐桥观音阁及行人碑》示禁;乾隆六十年,设立《元和县永禁渔船虎丘放生河道网捕碑》,禁止捕猎、打鱼来保护生态。唐肇虞孝子坊及祠门、贝氏祠堂节孝坊等众多牌坊祠堂以及会馆等也起到教化和自律作用……千年山塘不仅商贸繁荣,民俗活动频繁,也蕴藏着丰富的法治文化底蕴。而今,这些被挖掘出来……

    一石一碑蕴藏古代法治思想

    全长3600米的山塘街有大小祠堂65座,牌坊51座,寺庙观堂至少28处。当这些古迹被挖掘出来后发现,这一石一碑、一亭一台都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法治思想。

    山塘街留存的大量碑刻中,许多是记载当时官府的禁令。其中涉及治安管理的有4块,涉及环境保护的有3块。如为保护经营商户、行人和进香客船免受勒索和滋扰,颁立《元和县严禁滋扰虎丘山塘铺户及进香客船碑》等;为治理受污染的山塘河水,又颁立《奉宪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记》,使河水恢复清澈,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为防止水污染而立下的法规……这些禁令因顺应民意、反映民生,一经施行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古山塘人文气息浓厚,寓法于礼,寓教于乐,感悟教化无处不在。唐肇虞孝子坊及祠门、陶松龄聘室张氏贞孝祠、陈松妻张氏节孝坊、贝氏祠堂节孝坊等等均为古人用心之作。古山塘曾有各类会馆100多所。这些会馆维护了自身权益,加强了自身管理,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的平衡作用。

    时至今天法制脉络传承发扬

    山塘街跨越了1184年,而山塘街的法制思想也传承着千年。

    今天的山塘街以及周边地区也像其他所有的地方一样,都或多或少会产生矛盾,但在山塘百姓善用民事调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不断涌现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如借鉴古老“吃讲茶”习俗探索出的人民调解制度。位于山塘的曹杨社区于2006年4月成立“夕阳红”调解工作室,由社区老年志愿者组成,为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化解隔阂,深得居民的支持和信赖。同样位于山塘的桐星社区针对外来人口增多、人员流动性较大等治安新形势,建立了“邻里守望、户院联动”的防范新模式,推出了“居民进出牌”、“警民联防宣传板”、“派出所联动的守望点”等富有人情味的创新举措。“看好自己的家、管好自己的院”,桐星打造新型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基础,赢得“没有围墙的安全小区”的赞誉。据记者了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桐星社区位于山塘街上的12个大院就成为安全大院。在今年,这些大院已经连续有八个月的发案率为零,而整个辖区内的发案率同比减少了50%。

    古为今鉴延续法治文化脉络

    “以人为鉴明得失,以史为鉴知兴替”,金阊区把千年山塘留下的蕴含传统法制思想的这一石一碑进行挖掘,并加以整理,提炼出可以对现代社会起到辅助作用的内容,特别强调百姓自律和行业自律。据称,从传统法律法规、传统法制宣传、传统社会治理三方面入手,挖掘出白居易纪念苑、安泰救火会、陕西会馆、贝节孝坊、放生观河、五人墓等法治景点十一个,教育基地五处。这位人士称,在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把当代人的思想融入传统法治文化之中,然后探索出符合现代理念、贴近百姓生活的法治文化,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譬如白居易纪念苑内开辟出的“山塘清风廊”,挖掘了历史法制文化后,并使之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山塘清风廊”共有26幅青石碑刻图,既有白居易、范仲淹、海瑞、林则徐等16位与苏州有历史渊源的历代清官的廉政惠民事迹,又有陈鹏年等8位清官廉吏的廉政警句、诗词。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