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路:发现明朝宰相王锡爵墓

姑苏晚报 20101003 18版

■郑凤鸣

■郑凤鸣

    西园路位于苏州古城外西北,东西走向。东起桐泾北路西侧,西接苏浒公路。全长1402米,宽14米。从前这里是乡间小道,1958年拓宽,改为泥结碎石路。 1978年又拓宽路面,加砌人行道,改为沥青路。 1979年在路西端开辟新庄新村,以低层排屋的多层住宅为主。西园路原来因路西有安利化工厂而名 “安利路”。1982年因路东有西园寺而改名西园路。

    戒幢律寺

    西园路东首有座西园寺,西园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总称。该寺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本名归源寺,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和藏经楼等建筑。其中罗汉堂中央有一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1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不远处,还有一尊特殊的佛像,四面有四个不同面相的脸,据说代表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及主供神,即: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堂内还塑有大肚弥勒像,寒山、拾得像,关公、韦驮像等。

    西园寺中最为著名的是“疯僧”、“济公”两像。据说这两尊塑像,是塑造五百罗汉像的两个带班老师傅的比美之作。

    癫僧像取材于《说岳全传》中疯僧扫秦的故事。一日秦桧到杭州灵隐寺烧香。在寺做烧饭和尚的疯僧,嬉笑怒骂,当众揭发其残害岳飞的罪行。秦桧胆战心惊、狼狈不堪。疯僧身上那根腰带,塑得如同真的丝带束在腰间;那个结,束得好似用手一拉就能开的程度,逼真极了。

    济公是南宋著名高僧道济禅师,擅长诗文,潇洒自然,不畏强暴,乐于助人。济公塑像极富漫画色彩,歪戴僧帽,肩披破僧衣,手持破葵扇。“右面笑,左边恼,正面好气又好笑”。也就是说,随你不同角度观看,济公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从左侧望去,突出其眉梢的几条皱纹,笑容可掬;从右侧望去,歪嘴的皱纹很深,呈现的是愁眉苦脸之相;正面相看,则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尴尬面孔。济公的眼睛塑得更神,不管你在哪一个角度看,好像他都在盯着你不放。

    西园斑鼋

    戒幢律寺西花园的放生池同样引人入胜,池内有很多鱼和鳖,大都是佛教徒所放生。其中有五色鲤鱼和斑鼋。斑鼋又名斑鳖、斯氏鳖,俗称癞头鼋,因头部有黄色斑点分布,故名“斑鼋”,是目前世界上最珍稀的一种巨型鳖类动物。目前全世界只有4头,而且都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存活。其中苏州戒幢律寺西花园1头、苏州动物园1头、长沙动物园1头、越南还剑湖1头。

    大如圆桌的活体斑鳖,一向是西园寺的镇寺之宝,原先有两头。它们的寿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明末就被放生在这里了,至今已300多岁;另一种说法是,它们是清末探花潘祖荫放生在这里的,年龄在130岁左右。笔者比较认同后一种说法,一是因为据资料介绍,斑鳖的寿命最长为200多岁;二是潘祖荫生于1830年,卒于1890年。以西园寺斑鼋130岁左右来说,潘祖荫放生斑鼋的时间当在1877年左右,也就是潘祖荫年在47岁左右,是比较可信的。

    2007年,戒幢律寺西花园一头名为“方方”的斑鳖寿终,留下的一头斑鳖名为“圆圆”,雄性。

    西园路西耶稣堂

    据《金阊街巷史话》第96页载:“西园路西头的新庄新村旧时庙宇香火也很盛,建有司徒馆、五圣堂、耶稣堂等宗教场所”。

    耶稣堂供奉的是耶稣,信奉的是基督教。据《新约》介绍: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由圣灵感孕童贞女玛利亚,取肉身降世拯救人类。耶稣生平见于基督教新约的四大福音书。传统基督教神学观点认为耶稣生于伯利恒,而历史学观点则认为耶稣生于拿撒勒。根据福音书,在耶路撒冷的犹太祭司压力下,耶稣被古罗马犹太行省执政官彼拉多判处在十字架上钉死,后来复活升入天国。

    耶稣堂主要的崇拜活动是做礼拜,时间主要在星期日(守安息日的信徒则在星期六举行礼拜),由牧师或长老主礼。礼拜内容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祝福等。除星期日公众礼拜外,有时还有一些特殊的礼拜,如结婚礼拜、孝亲礼拜、感恩礼拜、敬老礼拜、丧事礼拜、追思礼拜等。

    在耶稣堂内举行的结婚仪式,由牧师或其他有圣职的人主持。婚礼开始时,新郎与新娘在圣台前会合,由牧师为之证婚。证婚仪式中有唱诗、祈祷、主礼人作勉词、交换戒指等,仪式结束,新郎偕新娘在音乐声中步出耶稣堂。

    王锡爵墓

    1966年12月,虎丘公社新庄大队在西园路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明代墓葬,苏州市博物馆在当地农民协助下,进行了清理。认为该墓系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王锡爵夫妇合葬墓。王锡爵(1534-1614),字符驭,号荆石,苏州太仓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至祭酒、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万历十二年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曾疏请“禁谣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等六议,为万历帝所采纳,并受褒扬。万历二十一年入阁为首辅。他力请罢止江南织造和江西陶瓷等专门为宫廷制造高贵奢侈品的机构,要求减轻云南的贡金和赈济河南饥荒,都得到许可施行。次年,因“争国本”中首肯“三王并封”遭朝中非议,辞首辅。万历三十五年,再次被征召入阁,凡三辞,皆不许。离职后,朝廷对他恩礼不衰,加赠太子太保,进建极殿,赐道里费。卒后,赠太保,谥文肃,赐葬,敕建专祠。王锡爵的曾孙王掞在清代也官到大学士,因此人称“祖孙宰相”、“两世鼎甲”。锡爵子王衡和孙王时敏又荫赠一品,因此,又称为“四代一品”。

    王锡爵夫妇合葬墓中出土有忠靖冠服、织银锦帛、龙纹缂丝、铜镜等。三面铜镜中,一面直径12.2厘米的铭文为“象君之明,日升月恒,拟君之寿,天长地久。万历辛卯开化县置薛怀泉造”,可证薛怀泉铭为明代所铸。另外,出土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展现了明代前期后宫女子的便服形象,皆为上衣下裙,交领窄袖,有些还饰以织金柿蒂窠纹样。

    徐福墓

    1984年5月,在西园路新庄村的一个工地的土墩下,发现了一座土坑双人合葬墓。经苏州市博物馆清理,东棺发现铁刀、剑各一件,泥冥印一件,正面刻“徐福”两字;背面刻“徐中儒”三字。还有许多青铜器,计42件。

    专业人士认为墓葬是汉代徐福墓。

    徐福,名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据说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习辟谷、气功、修仙、武术,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集仙药。民间传说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去了日本,由于采不到仙草,无法回来交差,索性一去不返,在日本的平原定居,被尊为广泽王。史籍中最早记载徐福史事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但是没有讲明徐福浮海到了何处。五代后周,和尚义楚则认为:“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中国百姓为纪念徐福,在许多地方建有“徐福庙”。新庄汉代徐福墓也许就是其中之一。

    官立农业学堂

    今西园路279号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苏州官立农业学堂,据《吴县志》等有关资料的记载:官立农业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苏州府知府何刚德设立,当时的校址在盘门内小仓口。民国元年(1912)官立农业学堂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首任校长王舜成。 1913年,选址阊门外下津桥的西园路中段,在76亩屋基荒地上,于4月破土动工。全校学生参与建校劳动。 1914年6月新校舍主体工程竣工,校门内正落前排为办公室,后排为教室;东落前排为平房作教师住房,后排为楼房,供学生自修及住宿。至今保留完整的为原校门内正落前排主体建筑。当年11月全校学生迁入新址上课。 11月11日为建校纪念日。

    抗战时期农业学校曾被日军强占为营房而停办,1946年复校,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建国后,学校定名为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 200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校址自1913年至今未变。

    官立农业学堂创立之初,就曾设置桑园和果园,聘请留洋学成归来者任教。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时,设农学、蚕学二科。 1919年在全国首创园艺专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实用园艺、城镇规划与绿化等专业。 1924年,苏农又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庭园学和观赏树木两种科目。

    在历史的进程中,苏农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的王太乙,是中山陵园艺建设的最早主持人;唐志才在《改良农器法》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改良中国农器、引进西洋农业机器的主张。首届蚕科专业的孙本忠,培育成功了我国第一个黄皮蚕种;第七届蚕科专业的曹治孙,首创了防僵粉。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任教员的费耕雨,在1924年春担任了浙江昆虫局首任局长。曾任苏州农业学校教员兼农场主任的顾复,培育成功了出粉率高的“锡麦1号”。

    现今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今非昔比,占地总面积扩大了17倍多,建有多媒体教室、实验(训)室、院内外实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图书馆、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室内外体育场地、影视厅,以及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合作设立的职业技术鉴定点。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全国花卉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并被设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农业部苏州培训中心。学院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与国外10多所学校缔结友好关系。先后派师生出国研修、考察、学习;接受法国、荷兰、意大利学生来院研修,接待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来访。刚柔相济野芳浜

    西园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附近有地名曰“冶芳浜”。冶芳浜在清代咸丰初,有冶炼铸币的工场。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后向西迁移到了西园路西口的硕房庄一带。

    冶芳浜同时是枫桥河的一条支流(古名新泾),俗称野芳浜。野芳浜由南向北逶迤而去,穿过一座座江南水桥,流入彩云桥和普济桥之间的山塘河。

    野芳浜北面山塘河的河面比较开阔,河边绿树成阴、芳草依依,蒹葭苍苍,很有村舍野趣,曾经是苏州的名胜处、弦歌地、风流乡。野芳浜是山塘河上画舫最大的集泊点,浜口两岸为宴饮丛集场所。旧时达官贵人、富豪士绅每于野芳浜泊舟,对之流连忘返。

    解放后苏州的“硅谷”

    “硅谷”泛指高技术产业。解放后,西园路建立了不少工厂,而且都是机械、医药、电子、化工方面的领军企业,堪称当时苏州的“硅谷”。其中比较大的有西园路6号的苏州起重机械厂,成立于1958年,曾获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西园路8号的苏州市第一药厂成立于1958年,药品生产车间通过国家GMP认证,部分产品荣获苏州市名牌产品称号;西园路14号的苏州电子计算机厂成立于1963年,是全国500家最大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也是国家定点生产微型计算机和可编过程控制器(PLC)企业、最早获得国家微机系统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西园路16号的苏州轴承厂成立于1958年,是滚针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滚针的专业制造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滚针轴承专业工艺设备;西园路30号的苏州安利化工厂建于1955年,并始产有机玻璃,为国内第三家生产有机玻璃企业,60年代又领先开发化纤、尼龙等产品;西园路37号的苏州铸件厂是一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65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船用产品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产品认可证书》;西园路40号的苏州搪瓷玻璃设备厂,成立于1969年,是江苏省重要的搪瓷玻璃设备生产企业,具有生产大型反应釜的能力。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