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阊门大马路

苏州日报 20100917 C第03版

■姜晋

□姜 晋

    苏州阊门不仅河道水运繁畅,而且陆路的交通和商业也十分兴旺。清末民初时期的阊门大马路和石路的相继贯通,更是给阊门带来了经济的繁兴。19世纪末、20世纪初阊门外大马路,因沪宁铁路通车而日益繁华。

    当时的阊门大马路南端接租界,北端通火车站,已成为苏城陆路运输的一条大动脉。那时平门、金门尚未辟设,齐门又较偏,车马去火车站,阊门外马路成为必经之道,成千上万旅客形成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途经大马路奔向全国各地。这也促成了阊门大马路沿街的商铺成市。其中,就有众多的客栈旅社纷至沓来。民国年间《吾苏旅社之概述》载:“自车站至阊、胥、盘门外辟为马路,因火车较轮船为迅速便利,故旅客群相趋之,而金阊一带因而市面顿形繁盛,于是旅社事业蜂起。 ”1927年《旅游必读》录苏州旅社34家,其中23家分布在阊门外。

    我收藏的一枚日本“北原东洋堂”印制的清末苏州阊门大马路风景明信片,展现了1900年前后的阊门大马路及其两侧的街景,其景观也显现了清末苏州阊门商业少有的繁华。从这张明信片的摄影照片上可以看出,当时的阊门大马路上,来往的马车、黄包车和行人等车水马龙。街左侧的一边是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右侧一边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店铺客栈等。右侧前方,一座新建的“苏台旅馆”,作为苏城清末民初时期上规模的旅馆,正逐渐取代往日阊门一带街巷中那些小格局的客栈。这座具有江南传统建筑风味的“苏台旅馆”,其路对面的一排西洋式小楼却是“舶来品”。晚清的苏州阊门大马路,这种中西错杂,有些不伦不类的建筑风格成为当时苏州晚清马路的又一特色。

    载人马车在晚清由欧洲传入中国,流行于苏州街上约是1900年的光景。清末民初时,穿行于阊门大马路与虎丘之间的游览马车有好多种。根据苏州人家家境贫富差别的消费需要,各种式样新颖的西式马车也应运而生,花样繁多,有设篷的,不设篷的,也有装饰得像只大花轿的,或者干脆有套上马鞍和铁脚镫之类让人坐骑的。另外,还有双轮、四轮马车;有一马,双马的马车,其构造随意,宜晴宜雨。马车上的装饰极为考究,也为乘坐者想得非常周到。那绿呢窗帘,白铜的痰盂,铮亮的镜子,插绢花的花瓶,冬天铺上狐皮褥垫,白铜手炉脚,一应俱全。主人威风,车夫自然也不寒碜,服装是特制的,夏天穿葛纱,戴凉帽,冬日着皮衣,加披肩。凡此种种,高低贵贱的各种马车都是根据古城人的经济实力来租用或乘坐。清末苏州画家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里也画有诸多苏州马车的形象。

    转眼已一个多世纪的岁月变迁。如今阊门、石路繁华依旧。不过,这种繁华和发展已驰上了一条高速的快车道。(照片由作者提供)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