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的街市”三幅画

苏州日报 20100618 A第01版

■刘晓平

□ 本报记者 刘晓平

    到今天,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启动已整八年。

    八年一瞬间。从蒙尘千年的“破山塘”,转身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3600米山塘街的嬗变成为苏州古城保护的新样本。

    嬗变,始自“临摹”。八年来,按照《山塘街历史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姑苏繁华图》、《虎丘山塘今胜图》等图画,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从最初180米的试验段开始,一步步复原“粉墙黛瓦、古迹荟萃,枕河人家、舟楫往来”的繁华山塘,先后完成了整体风貌保护、重要节点修复、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内涵挖掘等工作。点点成线,线线汇面,镜像之下,如今,“天上的街市”的模样愈发清晰生动。

    八年后再回眸,找寻山塘这个古城保护样本的意义和启迪,我们的目光仍由这三幅画开始。因为,无论是“临摹”复原,还是融古通今的新绘,按图索“骥”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苏州智慧。

    图景一

    《山塘街历史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还原古街历史文化风貌

    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搞了8年,老山塘、现任金阊区政协主席的平龙根全程参与,一步也没拉下。 8年来,一张《山塘街历史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是他手中最重要的“宝贝”之一。

    在这张图上,从“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开始,沿着山塘河由东向西,共标出了白居易纪念馆、御碑亭、冈州会馆、安泰救火会、古戏台、玉涵堂、山塘雕花楼、汪氏义庄、观音阁、贝节孝坊、五人墓、普福禅寺、张国维祠、李鸿章祠等30多个历史文化遗存。古街跨越千年,白居易、王安石、吴一鹏、康熙、乾隆等一个个先后前来,又留下一串串印迹,见证了当年古街的繁华盛况,也成就了璀璨吴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故苏第一名街”,自唐代以来,山塘街不仅是商贾聚集之处,更是文人墨客、朝野名士流连之地。怎样修复才能不破坏这条古街的原有风貌?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之前,这成了摆上金阊区有关部门案头的首要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文化遗存,工程动工前,市、区确定了“先挖掘后规划,先规划再试验,先试验再推开”的原则。对山塘历史文化遗存的调研、论证迅即展开,一幅《山塘街历史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也被精心绘制出炉。“有了这张图,保护性修复工程就有据可依了”,平龙根说, 8年间,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先后完成了试验段和二期2.6万平方米古宅民居修复、汀州会馆、古戏台移建工作;借社会力量修复了雕花楼和鲍传德宗祠;对东齐会馆门楼、唐孝子坊、陶贞孝祠和野芳浜、大小普济桥、普福禅寺、贝家祠堂、桐桥遗址、陕西会馆、张公祠等节点进行修复。

    2007年,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慕名而来。在参观玉涵堂时,眼前的古建新生让他欣然写下“文物化新,玉涵于堂”几个字,这既是对玉涵堂修复工程的认可,也是对整个修复工程的肯定。

    图景二

    《姑苏繁华图》

    ——再现老苏州原生态生活

    如果要用一幅画来代言苏州,那么,《姑苏繁华图》就是最佳选择。

    这幅传世名作生动刻画了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这“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一街就是清乾隆年间的十里山塘:

    阊门吊桥上人流如潮,桥下运河中帆樯林立;夹河两岸,商贾云集,热闹的街市上,钱庄、粮油行、药铺、杂货店、珠宝店、古玩店等店铺鳞次栉比。店铺内,盆景花卉、虎丘细席、精工竹器、漆器盘盒、名人书画、古玩玉器等商品琳琅满目,店铺外,茶楼酒肆,画舫游船,好一派江南水乡丰饶图景。“老山塘”徐文高,对这一幕幕场景并不陌生。打小生活在山塘街,听的是山塘的动人传说,走的是留有名人足迹的石板路,骄傲感油然而生。但眼看着繁丽的山塘一度残破,“水是脏的,驳岸是破的,房子也成了危房,心里哪还能再骄傲起来。 ”徐文高说。

    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让徐文高找回了曾经的骄傲。工程启动后,《姑苏繁华图》成为再现老苏州生活图景的生动依据:古街上,纵横交错的管线先后入地,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混浊不堪的山塘河清淤后清澈如初……沿着山塘河,驳岸、栏栅、码头一一修复,公厕改造、停车场建起,危房得到修缮,山塘两岸沿线不仅完成了基础设施线、绿化美化线、文化展示线和景观灯光线,就连小巷深处,星桥湾、渡僧桥、前小邾弄等地段也一一兼顾,拆违章、解危房、整立面,“破山塘”恢复成老山塘、古山塘。

    沿河两边的店铺也一爿爿开出。试验段和二期区域,邹英姿、钟锦德、蔡云娣等大批工艺师先后落户,苏绣、紫檀木、石壶、苏扇、玉雕等各种传统艺术点缀了古街市井的繁华;传统小吃、民间工艺也聚拢而来,古街成了吴文化展示的一大窗口。

    繁华的场景又回到身边,“老山塘”的热情也被点燃。一批熟悉山塘历史的居民主动请缨,当上了工程“顾问”。徐文高就是其中之一。带着对山塘的满腔热爱,他陆续写就了《山塘钩沉录》、《山塘古诗词》等书籍,记录山塘的点滴旧事,以资工程利用。为了保护修复成果,居民们还自发成立志愿者队伍,轮流守护在山塘河沿线。因为,经过修复,居民们又找回了曾经的生活记忆:腊月送年画,正月接财神,二月百花节,四月轧神仙……“生活在山塘街上,有说不尽的历史,有看不完的热闹,现在的山塘就是‘天堂里的街市’。 ”徐文高说。

    图景三

    《虎丘山塘今胜图》

    ——山塘繁华绮丽还看未来

    青山绿水桥畔,修复一新的“葫芦庙”普福禅寺古朴庄严,与义风园、青山桥浜巷门相连呼应,《红楼梦》里的“十里街”、“仁清巷”悄然再现,“红楼意境”呼之欲出;

    山塘河到半塘野芳浜处,河面豁然宽阔,自然风光和水乡风貌相连,曾经引来王安石的赞叹:“行到半塘七里半”。再过若干年,这里还将建起花房、楼台,成为七里山塘最引人入胜的场所之一;

    张国维祠(南社纪念馆)在现有修复的基础上,将适当扩大面积,使之真正成为全国南社文化研究的中心;

    ……

    这是正在绘制的《虎丘山塘今胜图》中的一幕幕场景。按照“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修复方式,工程没有终点。为了让未来的保护性修复路线更清晰,金阊区委托国家一级美术师劳思用写意的手法,在描出现有保护性修复成果的同时,绘出了山塘未来的发展蓝图。

    平龙根介绍说,在完成原有保护性修复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延伸修复新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多渠道、多深度地深度挖掘,使之“连点成组,连组成片”,整体性地体现保护性修复成果,是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第四期保护性修复工程的目标。

    启动不久的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3.5平方公里的虎丘地区,将被打造成为“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苏州的城市客厅”,经过三年左右的综合改造,这里将成为历史人文首推之地、旅游休闲首访之地、生态宜居首选之地、城市品牌首席之地。而山塘街第四期重点修复的半塘以西就在这一范围之内。

    开弓没有回头箭。按照“老苏州的核心、吴文化的灵魂、鲜活的吴文化博物馆、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第四期保护性修复工程即将展开。在综合考虑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地块功能确定、产业形态分布、基础设施配套等基础上,把花文化、婚纱文化、传奇文化、水文化、江南小镇文化等进一步充实到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原有的六大功能区域中,“从山塘桥到虎丘西山庙桥,盛世繁华区、市井风貌区、历史风情区、传奇文化区、民贤古迹区、风景名胜区,片片相连,七里山塘将再现绮丽繁华盛况。 ”平龙根说。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