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街亲善和美风格凸现——国家4A景区验收七里山塘获好评

城市商报 20101214 08版

■顾晓芸



    文化气息浓郁的景区里,活跃着的不仅是游客,更有祖辈居住于此的居民,好客的“主人”让这条活着的千年老街,更富亲善和美的面貌。这个特别的印象,是七里山塘在12月11日留给国家旅游局4A景区验收组的,在此次最终“大考”中,山塘一年多的努力,得到了验收组一致好评,现场称赞这条老街上,社区景区一家人的鲜活文化味道。

    七里山塘,一条有着1200年历史的文化老街,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路上,完成了古代文化传承与现代商业繁华的完美融合,注重水文化的挖掘,将古街、体验、休闲、度假几大要素有机整合,努力打造苏州古城深度文化游的重要窗口、吴文化核心体验休闲胜地和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名街。老街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踏实。

    深厚文化底蕴老街最动人的身影

    一条1185年的白公堤挑起2500年的苏州历史,这是山塘街最动人的身影。东头连接着“阖闾大城”阊门,西头为“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这里自唐代以来就是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为方便百姓到虎丘,同时预防水灾,于是组织百姓开凿了山塘河,由阊门城河直达虎丘山麓,并与运河贯通。开凿处的淤泥堆积于河边就成“白公堤”,即山塘街。其后1100多年内,山塘街成为连接阊门与虎丘的唯一纽带。这里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钟爱,曾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苏州山塘 “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

    老街的历史格局保存完好,一街一河、河街并行,沿街建筑绝大多数都是一层或两层的传统建筑。清代《姑苏繁华图》和《虎丘山塘图》对山塘的风貌、格局甚至建筑细部都有完整描绘。山塘文物古迹众多,现保存名人宅第、会馆、戏台、牌坊、寺庙、祠堂、园林、名墓、古桥等几十处。其中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控保建筑16处,古牌坊9处,其他古迹40余处。传统民居依然密集,本地原住民达85%以上,枕河而居,邻里相望,并且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农历二月十二的“百花节”、农历四月十四的“轧神仙”等传统民俗活动代代相传。

    古韵山塘、文脉山塘、水韵山塘、人居山塘、民俗山塘,景区丰富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使山塘的形与神、柔与刚、雅与俗、动与静相得益彰,被誉为“一条活着的千年古街”、“神州第一古街”。

    保护性修复老街神韵一脉相承

    历史留下的神韵,需要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姿,2002年,市委市政府郑重决策、金阊区政府全面实施山塘保护性修复工程。按照“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和“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保护性修复方式,先挖掘再规划,先规划再试验,先试验再推开。

    这里的居民们亲眼见着,“破山塘”渐渐恢复成了老山塘、古山塘。一期试验段完成,二期2.6万平方米古宅民居修复,汀州会馆、古戏台移建工作,山塘桥至虎丘望山桥3600米沿街、沿河建筑的风貌整治工作完成,星桥湾、渡僧桥弄等主要地段的风貌整治工作,拆违章、解危房、整立面,老街在修复中“换妆”。

    基础设施也更完善。管线入地、路面修复、河道清淤、沿河驳岸、栏栅、码头修复,山塘历史文化遗存说明碑也制作安装,沿山塘河两侧绿化整治、公厕改造、景观灯光和沿街仿古宫灯建设,还有新民桥、百间楼停车场建设,沿街100余处民居解危工作。山塘街、山塘河在形成风貌整治线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基础设施线、绿化美化线、文化展示线和景观灯光线,丰富了内涵。

    身为景区,历史古迹重要节点的修复也丰富着这里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东齐会馆门楼、唐孝子坊、陶贞孝祠和野芳浜(水阁群、牌坊群、生态驳岸)、大小普济桥等节点修复先后完成,修复雕花楼和鲍传德宗祠,新修复的普福禅寺、贝家祠堂、桐桥遗址、陕西会馆、张公祠(南社第一次雅集处)等5处重要节点,也让众多游客眼前一亮。

    老街的神韵在修复中愈加生动,传统民俗文化也一直在挖掘弘扬中,不仅深挖、整理、收集了珍贵的山塘地区历史图像和实物资料,还恢复举办了农历正月初五 “接财神”、“百花节”、“轧神仙”等濒临失传的吴地民俗文化活动,其中“轧神仙”已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文化得以延续,山塘千年繁华古典神韵得以还原。

    “体验游”、“深度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

    七里山塘,游人如织,如今,不仅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国内游客,金发碧眼的老外也屡见不鲜。山塘名气响,离不开古街特色旅游的开发。2004年金阊区成立了山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把保护修复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开发了的七里山塘景区,开通了从山塘至虎丘的水上游览线。

    游在山塘,整条老街就是个大型景区,玉涵堂、安泰救火会、通贵桥、古戏台、吴一鹏故居等历史古迹,陕西会馆、普福禅寺、南社等五个水上旅游观光点,展示苏商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的苏州商会博物馆……散落各处的商业、景点、民俗、表演,都渗透着吴地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让游客体验感和参与性极强。

    散客时代,对喜欢自由自在的游客来说,这里的旅游要素很齐全,想住,有苏州典型江南特色的民居;吃呢,有黄天源、松鹤楼等百年老店,体验正宗苏帮菜;行,走走千年历史的青石板路,或是坐着摇橹船在水上行,还可以听吴侬软语的船歌;想带点苏州文化回去的话,特色产品十分丰富,有邹英姿刺绣展示馆、钟锦德紫檀木雕刻、石艺斋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从刺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手工艺品,到袜底酥、芝麻饼等传统糕点,都可以带回去馈赠亲朋。娱乐呢,体验一下轧神仙、花卉节、赛舟会等传统的民俗节日,也可以去听听昆曲、评弹咿咿呀呀的风情。

    景区名气渐响,如何提升老街的国际知名度,把古街的老苏州风情传递得更远?适逢上海世博会,通过新民桥附近的 “世博眼”、“信息树”,老街上特殊的民俗风情零距离展现给世人,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与此同时,金阊区旅游局、山塘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尝试与旅行社合作,邀请了3000多名欧美游客分批前来参加。在热闹的民俗节庆活动中,这些外国游客大呼过瘾。 “我们将积极创新体验游、文化游和深入体验游等多种旅游方式。比如组织中外游客去百姓家中,类似农家乐的一种形式,体验山塘街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好地感受一种原生态的吴风文化。 ”山塘旅游公司徐燮华说,山塘的水文化、休闲、度假、民俗、民风资源都将进一步挖掘,并融为一体,景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还将更高。

    亲善景区,社区景区是一家

    游过之后,还要逗留深度体验,这是山塘面对4A景区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要吸引匆匆过客,更要留住回头客,甚至让别人不想走,活着的老街有自己好客的居民,打起社区景区是一家的亲善牌。

    世博期间,古街特有的“俗”文化,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景区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来山塘乘船看水巷人家,是老外特别青睐的。游船一路走来,有婉转评弹,有甜糯苏式小点心,为增添游客的兴致,两艘新造的手摇船,就停泊在野芳浜附近。整个街区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沿线枕河人家把驳岸装扮成一个个姹紫嫣红的小花园;街区的社区活动室里,居民们翻出了“老家当”,建起了社区民间博物馆。游船所到之处,眼里是看不够的水乡风景,停泊靠岸,又是道不尽的水乡风情。枕河人家,让老外最是流连忘返。

    家门口就是景区,老街居民的热情仍在继续。居民在院落建起“山塘风情博物馆”,鞋箱、米桶、竹篮、汤婆子等“最苏州”的生活用品,山塘狸猫头、皮老虎等传统手工艺让游客争相体验。近百人的“山塘人家”志愿者导游队伍,集合了未成年人志愿者和山塘老年志愿者,热心为八方游客介绍七里山塘淳朴的地方风土人情。随着景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精细化、人性化,山塘游客接待中心、导示系统等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让每一个来山塘街旅游的人,来过了,还要再来”,金阊区旅游局局长郁伟明说,山塘景区在通过国家4A景区的验收“大考”后,将在新的起点上,按照更高的标准来推进山塘景区建设,在旅游配套设施上更加注重精细化、人性化,在景区人文环境营造上,将更加注重亲善、和谐、和美,在旅游服务质量上,将更加注重游客满意度的提升,在山塘四期保护性修复中,努力把山塘打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