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老”——访民国建筑群“救国里”

苏州日报 20100205 C第03版

■井蟾

□井 蟾 文□姚永强 摄

    数次路经养育巷,总是与救国里擦肩而过,这片静藏在繁华都市长街背后的民国建筑群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缘于一位住在这里的居民徐荣的来信。信中,徐荣不无感慨地疾呼,半个世纪前的高尚住宅如今已沦为私搭乱建、群租而居,污水横流的民宅,往日的时尚洋楼顿失颜色。

    说起救国里,不得不提及苏州一位著名爱国人士,他就是李根源的莫逆之交张一麐(1867-1943)。张一麐,字仲仁,吴县人,曾任徐世昌内阁教育总长,国民参政员。他与李根源二人在苏共同致力乡村改革、农村办校传播文明,营救“七君子”,舍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赢得了苏州人民乃至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赞誉和尊敬,被称为“吴下两老”,郭沫若更赞其为“天下大老”。

    救国里构建之时,正值震惊中外的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1931年“9·18”事变,为表示自己爱国救国的强烈思想,张一麐特将这一片建筑弄命名“救国里”。此前,担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政事堂机要局局长之重职的张一麐因不满袁世凯的帝制,愤然离京。并于1921年回到了故乡苏州,与息隐苏州的李根源常住在穹窿山下阙茔村舍。 1931年9月18日夜间,日本侵略者大规模进犯我东北,正在善人桥创办试验农村的张一麐,匆匆返回苏州城中,创办《斗报周刊》,亲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按时间推算,救国里即在此时筹建。

    1932年1月28日,第一次淞沪战争爆发,张一麐与李根源、吴江同治翰林费树蔚等绅耆,在城西留园马路孤儿院成立了苏州治安会。他亲自乘了铁棚车,将各界踊跃捐赠的大宗棉衣、药物、罐头食品等送到沪郊,慰劳英勇奋战的将士。就在全国上下抗日救国的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国民党政府在1936年11月22日深夜秘密逮捕了沈均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史良等,史称“七君子事件”。 12月4日,“七君子”被羁押到苏州江苏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张一麐四处奔走,联络苏州绅耆,积极开展营救工作,并于1937年6月10日在其住所花厅内,宴请律师,自己担任了具保人,保释了沈钧儒,李根源保释了章乃器。 1937年7月31日,在苏州看守所关押了7个月零27天的“七君子”获释出狱。那天,张一麐、李根源与苏州200余位各界人士,早就等候在苏州城中古吴路看守所门前。是夜,张一麐、李根源等苏州绅耆,特地在国货公司屋顶花园公宴了“七君子”及其他们的家属。 8月1日上午,“七君子”乘火车离开苏州回到了上海。

    1937年8月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张一麐又首倡成立老子军,推98岁的爱国教育家马相伯为军统,张一麐自荐总司令,李根源任参谋长。此后,张一麐与李根源等就联络苏州各界,组织抗敌后援会,成立临时医院,救治了伤兵5万余人、收殓了多数已不详姓名的阵亡将士遗体1200多具。闻听了张一麐、李根源等耆老老当益壮投入抗日后援工作的感人事迹,郭沫若于1937年9月由沪赴宁路过苏州时,专门拜访了张一麐、李根源两位老人,写下了《轰炸中去来》的战地通讯,由衷颂扬两老“实在是值得称为天下的大老”。

    后张一麐辗转到达重庆,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连任3届。他在参政会上则坚定地支持团结、抗战、进步的号召,直言指责国民党制造磨擦、抗日不力的问题,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心情郁愤的张一麐,终年身体日见衰退,加上不服那里的水土,脾肿后又患了肺炎,于1943年10月24日病故,终年76岁。 1947年秋,张一麐亲属按照其遗愿,将其灵柩运回苏州,安葬在吴县香山白马岭白马寺后的山坳中。

    张一麐的一生便是一部中国近代史,如今张一麐早年在吴殿直巷的古红梅阁已毁于一炬,长春巷的住宅也已湮没。惟有他于上世纪30年代参与建设的救国里那六幢二层楼建筑还可凭寄追思。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