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巷:推广普通话第一人——朱文熊

姑苏晚报 20100808 26版

■许宗祺

■ 许宗祺

    在苏州古城中心观前街地区,有一条闹中取静的通幽小巷,名为颜家巷。小巷东起临顿河与钮家巷相望,西至宫巷,全长308米,路宽3-4米,沥青路面。因宋代工部侍郎颜度居此,故名。小巷人文荟萃,古宅存遗。26号和28号为清代名士庞莱臣故居,20号为清代赵宅,皆列为市控制保护建筑。

    巷因宋代工部侍郎颜度居此而名

    颜度,字鲁子,昆山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临海,改知长兴。八年,召拜监察御史(《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

    明·正德《姑苏志·人物九》第六页有:“颜度字鲁子,兖公五十三世孙。自唐鲁公真卿兄子颢为常熟令,其后遂为吴人。度居昆山,以文章政事名一时,历海门簿,临海令。乾道五年知长兴县,遇事慈恕,以善恶福应之说谕人,人不忍欺。其听讼,于淳朴中时出智计,以得其实,闻者称为神明。一日,某王自宁国入朝,舟次县界,皆以妇人挽韅(xian)。王怪,问之,皆云'知县颜佛子爱惜民力,纵男子耕种,卒难召集。恐累颜公,故妇女悉当其役。'洎(ji)入,对孝宗问卿,治郡得人乎?即以度对。未几,召拜监察御史,迁军器监司农,宗正太常少卿权工部侍郎,卒年七十五。度与朱熹友善。孝宗谓,度每出一言不动如山,因以如山为号焉。”

    其中的故事是讲,有一天,某藩王自属地进京觐见孝宗皇帝。当藩王所坐的官船在临海县靠岸时,牵马接藩王上岸的竟然都是妇女。藩王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那些妇女为什么。而迎接藩王的妇女都一口说道“眼下时当农忙,知县颜度因为爱惜民力,让男子都去耕作了。所以本该来牵马接你的兵丁男子也一时难以征集。因为担心你以此而怪罪颜度,所以我们这些妇人都来为你效力了。

    宋代的颜度是这条老街的开拓者、彰显者,难道仅仅靠他一个人的名声就能够让这条老街名垂千年?也许,一条古巷不是单凭一个人的历史就能够延伸千年,从而让人们心怀感念的。可以讲,颜度仅仅是个带头人,能够让颜家巷这条古巷之名经久不衰、璨若晨星、闪烁发光的应该是这古巷史上的后来人。所以后来有了“德泽凤雅”的大收藏家庞莱臣;苏州人家喻户晓的评弹艺术家徐云志、金声伯;南京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金满生(金声伯之父),他于1958年为安徽省博物馆修复了蔡侯墓出土的青铜器群,并复制了现存英国的吴邗王壶。更有许多名不彰显,不为苏州人熟知,却又作出了顶天立地一番事业之人,丰满了小巷的文化血脉。

    “推广普通话”第一人——朱文熊

    朱文熊(1883-1961)乳名杏生,字造五,苏州昆山陈墓(今锦溪镇)人。

    朱文熊自幼聪敏勤奋,除精通四书五经外,还旁涉数学代数,并有所长,应乡试中秀才。后考入苏州中西学堂学习,因学习成绩优异,时常得到数学教师张剑虹、国文老师章式之的褒扬。清光绪三十(1904)年,经江苏巡抚端方的亲自选考,得以出洋留学。

    是年8月,入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再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主修物理和数学。其间,与鲁迅、许寿棠成为同窗好友。

    宣统二年(1910),朱文熊学成回国,先在吉林省学校里教授化学,后于1913年7月受聘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年任教育部(教材)编审员,与鲁迅等83人组成“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后又任京师图书馆馆长职。1919年被教育部部长蒋梦麟聘为“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同期的会员还有蔡元培、胡适之和林语堂等。

    在第一次“国语统一筹备会”会议上,朱文熊指出“我国言(音)与文相离,故教育不能普及,而国不能强盛,泰西各国,言文相合,故其文化之发达也易。”因此,他自创了一种“言文一致”的以拉丁字母排音的“汉语拼音”方案来实现中国文字的改革,并在“拼音方案”说明中首创了“普通话”一词,且把它定意为“各省通用之话”。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朱文熊提出的“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方案在解放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上世纪三十年代,朱文熊回到苏州原颜家巷6号老宅定居,后任教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十分重视汉字的改革工作,1955年10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议决定用“普通话”为我国“国语”。

    1956年1月,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上吴玉章作了关于文字改革工作的发言。会上,毛泽东主席突然接口道:“我很赞成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因为,这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简单明了。”195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先生在《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字拼音字母的总结》报告里,充分肯定了朱文熊在我国汉语拼音发展当中的首创作用。并在1959年5月14号亲笔致函朱文熊先生,褒奖他“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文字改革工作,对于文字改革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天文学史研究的开拓者朱文鑫

    中国第一部天文学史专著——《天文学小史》由居住于原颜家巷6号的朱文鑫所著。享有国际声誉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中科院院士席泽宗称誉朱文鑫是“中国现代意义上天文学史研究的开拓者,是第一个写出天文通史的中国人。”

    《天文学小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共两册。上册为绪论“天文学之源流”及上编“古天文学史”。下册为下编,“新天文学史”及附录“外国人名中西对照表”与“外国地名中西对照表。”上编由“一、中国天文史”及“二、西洋天文学史”两节构成。下编按世纪的顺序自“十六世纪天文学史”至“二十世纪天文学史”,凡五节。全书用文言文叙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与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梗概,可算是在现代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研究中外天文学历史的开山之作。

    朱文鑫(1883.10.9-1939.5.15)字贡三,别号槃亭。江苏昆山陈墓镇人(现锦溪镇),为文字改革先躯朱文熊的族弟。其父祖方字歛昉(1864-1925)擅长于数学,早年在镇上创办“两等小学堂”。

    1883年10月9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九),朱文鑫诞生于陈墓镇众安桥东堍朱氏老宅,乳名昌生。

    1897年(15岁)经乡试被录取为五贡之一的副贡。1899年(17岁)经州县学考中秀才。

    1901年(19岁),朱文鑫考入时称新学的苏州“江苏高等学堂”。求学时,在国学、数学方面成绩优良,与叶楚伧同窗为友,其间参与反清学潮。

    1904年(22岁),朱文鑫江苏高等学堂肄业,与叶楚伧同赴上海参加爱国学社,和蔡元培、章炳麟、邹容等人从事反清活动。

    1905年,回到苏州任苏州师范传习所教员。1906年(24岁)在苏州与冯召清、柳亚子等发起创办苏州女学校,朱文鑫为校长。

    1907年,朱文鑫考取江苏“庚子赔款”留洋生,11月赴美,入威斯康星大学,师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考慕司笃克博士。

    1911年,朱文鑫于威斯康星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并留校任助教,后又加入美国数学学会和天文学会,同时当选为留美中国学生会会长。其间他撰写了《中国教育史》,《攀巴斯切园奇题解》分别由威斯康星大学和美国数学学会出版。

    1912年(30岁)2月,离美回国。到上海后曾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其间,经叶楚伧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8月至1924年1月应长沙高等工业学校之聘,兼任教授。

    1913年(31岁)2月,受华侨林兆禧先生委托执掌上海“南洋路矿学校(后更名为东华大学)”。同年8月至1925年6月还兼任开明女学教授。

    1915年(33岁时,著作《微分方程式》(英文)、《图解代数》、《算式集要》(英文)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南洋路矿学校出版。

    留学生赵元任、胡明复等发起创办《科学》杂志,同年10月25日成立“中国科学社”,朱文鑫曾积极参与其间,后又撰写《中等教育算学通论》刊载于《科学》第二期。

    1916年(34岁)7月至1924年12月,兼任南洋大学教授。适逢南洋大学二十周年校庆,由他设计建亭纪念。该亭仿照诸葛孔明八卦阵图和国外古代迷宫的建筑,层层叠叠、迂回曲折,既不易进,也难于出。回廊里有学生作向导,引人入胜,以娱来宾。当年校长唐文治取名“槃亭”并撰有“槃亭记”一篇,以记盛事(“槃亭”二字由张謇题写)。朱文鑫先生自此别号“槃亭”。名士吴敬恒、张一麐、吴湖帆、叶楚伧、庄蕴宽等,有记“槃亭题词”。

    1917年(35岁),朱文鑫先生因执掌南洋路矿学校成绩卓著,得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赠“造路救国”匾额(原件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1919年(37岁)在南洋、复旦大学任课期间,支持进步学生的爱国行动,陆定一、费振东等都曾受到朱文鑫先生的特别关怀。并出面营救因谋炸“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案”事泄、遭反动当局逮捕入狱的中共早期党员金家凤、侯绍裘、沈昌等人,保释他们安全出狱。

    1919年秋-1921年秋,他被选为全国欧美同学会总干事。还兼任代办海军部租船督处秘书长。其时仍致力于对古代天文学的研究。1927年,《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由中华书局初版。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他开始步入政界,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上海临时政治会议上海市内地方机关调查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建设厅秘书兼第一科科长。此时,他因在沪应酬颇多,影响自己的学术研究,朱文鑫决定回到苏州,在原颜家巷6号老屋定居。

    1928年12月-1931年12月兼任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兼总务主任。1930年6月-1932年6月任江苏省土地局局长。

    1928年中国天文学会第六届年会至1933年第十届年会上,朱文鑫当选为秘书、评议员,并兼任第八届年会天文名词编译委员。其间,江苏书局出版了他的《梅氏表之复测》。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了他《星团星云实测录》。

    1931年《天文考古录》一书完稿,当年交商务印书馆付印时,不料发生1932年“一·二八”事变,书稿全部毁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于是,他在颜家巷6号老宅里又花了两年时间重新整理,并于1934年出版。

    1932年8月起,朱文鑫被聘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董事会董事。

    1933年12月到1935年12月任中央政治会议秘书,中央政治委员会交通专门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1934年,朱文鑫英文论著《中国史之哈雷彗》、《历代日食统计》分别于3月、4月刊载于美国《大众天文学》杂志。另有《历法通志》、《历代日食考》、《星团星云实测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5年朱文鑫53岁时,他的代表作《天文学小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时,他还翻译了《近世宇宙论》。

    1938年(56岁)突患中风,时轻时重,他于病中仍坚持读书写作。翌年,朱文鑫当选为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委员会永久委员(理事会)。

    1939年(57岁)5月初,朱文鑫先生的病情忽又加重,遂于5月15日病逝在上海。后灵柩运回故乡,再安葬于陈墓(锦溪)镇家族墓地。

    初夏的中午,我走在颜家巷这条闹中取静的古旧小街,自己的思绪也随着高低不平的路面而起伏,心灵亦一步步走入老街的历史。

    老街历史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滋养、灌溉着一代代古吴的后人,使当今的苏州人能从感叹中超脱于物欲世界。在一番深思之后,自己心底的欣慰渐渐舒漾开来,化成一种对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信。随之,自己的感悟也就变得更深远、更广阔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