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大街:震惊世人的『费巩失踪案』

姑苏晚报 20100801 26版

■邹绵绵

■ 邹绵绵

    桃花坞大街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部,东与观前相望,西与石路接壤,南至干将路,北至外城河。桃花坞大街176号,为市控保建筑,墙门上还设有书写有"费树蔚故居,即宝易堂。费仲深(1883——1935)名树蔚,吴江同里人,曾官北洋政府政事堂肃政使,爱国耆绅。善诗词。 "等介绍文字的标牌。

    唐寅故宅——传易堂——宝易堂

    桃花坞在苏城之西北隅,阊、齐门之间,汉代为张长史平子隐居植桑之地,唐宋时,遍植桃树,是吴人游春赏花之胜地。据清人《桃坞前后百绝自序》称:"汉张长史筑五亩园时,桃坞之名未著也。宋梅宣义居之,遂呼梅坞。章太师楶多栽桃李,而桃坞之名以创。厥后,小桃源、桃坞草堂、桃花仙馆叠出,皆本于是。 "这些便是桃坞地名的出处。

    相传此处("费树蔚故居")原为明代大画家唐寅故宅。至晚清为武进费念慈居所,主人因得宋人《江村归牧图》,而称归牧庵,又名传易堂。吴昌硕曾为费氏刻"传易堂"印章。费念慈(1855-1905)字屺怀,号西蠡,江苏常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在词馆,与文廷式、江标齐名。后以事被劾,放归,寄居苏州。工书,精书画金石赏鉴,善诗,著有《归牧集》。在苏期间曾参与由吴大澂、顾鹤逸等组织的"怡园画集"画会活动。

    民国12年(1923),"传易堂"为吴中名士费树蔚所购得,在整修中延用唐寅"梦墨亭"等亭台旧称,改堂名为"宝易堂"。费有《杂咏所居堂榭八绝句》,所咏堂榭亭台为"宝易堂、君子长生室、槃阿、梦墨亭、小乘定、逸啸楼、盟沤馆、蛱蝶斋" ,可见当时宅园内的建筑和景致。费还从耦园觅得灵璧巨石,费有《癸亥(1923年)大寒,得某氏园灵璧石,高九尺许,秀削飞动。以二十人舁之,走六七里,竟日而至予家,置梦墨亭中,诗以张之》,从中可见当时整修之规模。了解这些,对于保护、修复这座控保建筑应有参考作用。爱国耆绅费树蔚其人其事

    费树蔚(1883-1935)字仲深,号韦斋(意取西门豹性急佩韦自缓之义),又号愿梨(因服膺明末清初经学家黄宗羲,遂取黄氏梨洲之号)、左癖(因仰慕清代名臣左宗棠),或称迂琐,祖籍吴江同里。费氏为吴江望族,其祖元镕为休宁训读,父延釐同治四年(1865)进士,由编修洊升宫允,督学河南,盛年引退,始卜宅于苏城长庆里。费早年即"卓荦有经世之志。自始不屑学帖括,喜读近代名人传记,过目诵心,长老惊叹。吴愙斋尚书(吴大澂)奇其才,以女妻之"(张一麐)。曾官河南州牧,后经张一麐引荐入袁世凯幕府。光绪33年(1907)袁世凯赴京入军机处,费随同前往。宣统元年(1909)应徐世昌之邀入邮传部,任员外郎,兼理京汉铁路事。翌年(1910),丁母忧归回苏州。辛亥革命,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起义,费力持地方秩序。见当时苏城贫民生计日绌,遂纠集朋好集资创办公民布厂,以维持贫民生计。民国4年(1915年)7月,费任北洋政府政事堂肃政史。袁世凯僭号称帝,他直言劝谏,未采纳,遂隐退南归回到苏州。

    费回苏后,时与张一麐、金松岑、李根源等人以诗文相质,"遇不平事则义愤填膺,奋发急难不稍避"(张一麐)。又与张一麐(仲仁)等热心从事地方公益事业,而被一时称为"吴中二仲"。

    1918年,时任苏州总商会特别会董的祝大椿,拟将其经营的苏州振兴电灯公司暗售给日商大仓洋行,消息为公司职工获悉后罢工抵制。费为支持振兴公司职工争回民族主权,巩固民族电业之基础,他出面据理力争,强毅不屈,为使苏州振兴电灯公司不落入日商之手,不惜举债收购苏州振兴电灯公司,创办苏州电气厂,并出任董事长。 1922年,当吴江遇灾,费发起组织"悯农团",并创设江丰农工银行,以微利贷资,使灾民能恢复生产自救。还在吴江兴修水利、疏浚湖港、修圣庙,纂邑志,修吴江人物志。在苏为扶助商业发展,创办信孚银行,任董事长。还出任苏城年终饥寒维持会长等。他于维持地方秩序,维护民族工业,和赈灾救难等地方公益事业,堪称贡献良多。

    1924年,费当选为苏州总商会特别会董。同年,江浙战争期间,他竭力斡旋,使苏城免遭兵祸,并在吴江创设红十字会,自任会长。1925年与黄炎培、史量才等发起筹组太湖流域联合自治会。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费与张仲仁、刘正康(曾任苏州总商会会董)等组成治安会。组织了大宗棉衣、药物、罐头食品等物资,并安排人员乘铁棚车将物资运送至真如暨南大学之十九路军司令部,慰问前方将士支援抗战。可见他的一片爱国爱家之心。费善诗文,喜吟咏。曾在苏主持"东斋"酬唱雅集、消寒会等诗会。著有《费韦斋集》。柳亚子与《费韦斋集》

    费树蔚《费韦斋集》,系1951年初,由李根源、汪东、柳亚子发起,由费氏亲友醵资印行。将费遗作《韦斋诗钞》、《韦斋文钞》合为石印线装本共四册。扉页由李根源书题:"费韦斋集:吴下有二仲,交我情最深。今传韦斋集,聊尽后死心。 "以次还有"韦斋遗影"、陈三立题词手迹,和柳亚子序文,在此有必要将柳文作简要的介绍。

    柳亚子在文章中写道:"丈(指费仲深)为余外祖父吉甫翁讳延庆之侄,而哲弟莪庵翁讳延釐之爱子,故于余为舅氏。……舅氏分属尊行,顾长余仅三龄,余随先妣旅吴门长庆里外家,辄与舅氏共嬉戏。稍长,赏奇析疑益相得。辛亥革命起,余持彻底解决,尽去满清旧臣;而舅氏与项城有姻连(笔者注:因费与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均娶吴大澂之女为妻),且曾入其幕府,由是议论不相中。 "可知费仲深是柳的表舅,两人虽系舅甥,而年龄相近。故早年曾一起玩耍、读书,甚是亲密。但后来由于政见的不同而"两家遂绝庆弔,先妣弗能禁也。顾舅氏实阴护余",如1927年5月8日,国民党军警密捕柳亚子,柳藏身复壁之中,军警误将其妹夫凌某(诵益)捕去。"于是先妣走急足告舅氏,脱某于狱,家宅亦庆无恙,余则乘桴东渡矣! "至1928年"济南惨案"之后,柳归国后"复谒舅氏于桃花坞新邸,以醉吐车茵为谢,舅氏笑颌之,弗罪其狂也。""舅氏少负伟略,曾任袁政府肃政史,帝制议起,拂衣而返,与吴县张仲仁先生以诗文相质,世称二仲。"在谈到有关费树蔚诗文遗稿的保存和传世经过时写道:"'八·一三'变起,香曾表弟名巩者,持托子为,获逃劫火。顾香曾复以在重庆签名民主运动,为蒋逆党羽所劫持,存亡未卜。"韦斋诗文遗稿后由徐子为交还费夫人保存,幸获无恙。最后还写道:"舅氏诗律精严,与余持论弗尽合,余遑敢以玄晏自居,惟是谊托渭阳,恩仇离合之迹,当与世人共见,亦庶几稍慰舅氏于地下欤?一九五一年一月十八日,甥柳亚子敬序于都门上天下地之庐"(柳文手迹藏中国革命博物馆)柳文内容真切,将舅甥之间的"恩仇离合之迹"记述详明,很是感人。

    柳序之后,有张一麐《费君仲深家传》、傅增湘《吴江费君墓志铭》两文。革命烈士费巩

    费树蔚的爱国爱家之心,和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的高义,直接影响了他的儿女。费有诗《焘儿游学瑞士,勤工俭学,颇为外人所重。遂占五十六字训之,兼及熊儿、煦儿焉》:"爱怜弥笃望弥殷,久薄功名况艺文。力学尚堪当世用,多艰要使尔曹闻。虎皮羊鞹吾知免,老蚌明珠客所云。知否工倕非独巧,苦心先与济人群。 "诗是写与长子费福焘,兼示福熊、福煦二儿。诗中表示自己对功名、艺业的淡然;对于子女的爱怜和期望,希望他们不仅要刻苦学习,而且要能学以致用。勉励他们做学问要力戒华而不实、虚有其表,和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必须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要能服务于国家和广大民众。费作为一位曾经游宦多年的士大夫,在当时能以如此开明的思想来教育子女,直属难能可贵!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出色的父亲,他的子女个个优秀,他们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父子两代被人称赞为"明珠出老蚌",实非虚誉。尤其是次子费福熊,即爱国民主教授费巩烈士,则更为杰出。

    费巩(1905-1945),原名福熊,字香曾。他1905生于苏州,1917年赴上海入南洋模范小学,毕业后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1923年考入复旦大学,翌年被推为学生自治会评议委员会主席。学生自治会开办贫民子弟义务学校,被推为义务学校董事长。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是年冬,他在苏州桃花坞费氏"宝易堂"与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之女袁慧泉结婚。 1927年6月,他于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又自费学习外语两年,他先赴法国巴黎留学,第二年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其父在"庚午"(1930年)有诗《寄熊儿英伦》:"气骨真如我,襟情不入时。一经家世守,万里弟兄随。帷案分邻火,齑盐惜旅资(注:儿嗜学而刻苦)。太平终可卜,致用未妨迟。"读此诗正所谓"知子莫若父"。诗人目睹儿子早年在校所担任的职务,和参加的社会活动,自知他不仅刻苦好学,而且是一位气骨刚毅,有抱负,具经世之才,敢说敢为的真丈夫。然而,诗人的"太平终可卜,致用未妨迟"则显示了他的局限。正如柳亚子所言"等待着光明自己会来临,这也是不对的。 "(1946年1月《答记者问》)他的儿子用自己的才干、学识,为了推动民主运动,争取国家的光明("太平"),和人民大众的自由和进步,始终坚持真理,甚至不惜赴难。

    1931年,他在牛津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取道苏联回国,在中国公学任教。"九·一八"后,改名费巩。任《北平日报》社评委员,继入中国公学任教。翌年,回复旦大学任教,讲授中国的政治制度。 1933年秋,应聘到浙江大学任教,讲授政治经济学和西洋史。 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他积极支持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多次保护中共党员及进步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浙大内迁至贵州遵义。 1940年8月,他出任浙大训导长,坚决不加入国民党,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爱戴。 1944年,他连续撰文和演讲,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1945年1月,他应母校复旦大学之邀前往讲学。在重庆北碚,他计划举办"民主与法制"特别讲座。为了更新讲稿中的陈旧史实,他着手对国民党的腐败政治和工作效率做一番调查,并进一步考察其人事制度。上述行踪均被各方特务做了密报。他后又欣然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要求国民党召开党派会议,组织联合政府,取消党治特务,惩治贪污。《进言》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整个国统区掀起了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的民主运动。蒋介石为此坐立不安,下令镇压,杀一儆百。国民党特务奉命对《进言》签名者进行威胁、恐吓和利诱。他对反动派的卑鄙行为发表文章加以痛斥。这使国民党当局更加惊恐,将其视为眼中钉。但他仍置生死于度外,更加猛烈地抨击时政,终于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 1945年3月5日凌晨,他将搭船去北碚复旦大学,在重庆千厮门码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而"失踪"。经多方探询,均无结果。"费巩失踪"的消息引起了重庆各界的广泛关注。 1946年1月,中共代表提出和平谈判八项要求,其中第七项就提出"立即释放叶挺、廖承志、张学良、杨虎城、费巩"。但国民党当局对此不做交代。因而柳亚子1951年在所撰《费韦斋集》序文中会有"香曾(费巩字)复以在重庆签名民主运动,为蒋逆党羽所劫持,存亡未卜"之语。直至解放后经调查,费巩遭秘密绑架后,在"中美合作所"被秘密杀害,并被毁尸灭迹,年仅40岁。

    197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费巩为革命烈士。《苏州近现代人物》有《爱国民主教授费巩》记述了费巩烈士的光辉一生。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