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州人物 > 古代状元

朱希周

出生日期:1473

名称:朱希周

交替名称:原名朱璞/字懋忠/号玉峰

摘要:    弘治九年(1496)三月十五日,朱希周参加股试,一举夺魁。据《明史·朱希周传》讲,朱希周之所以能中状元,乃是因为明孝宗喜欢他的姓名,才擢为第一甲第一名的。是否真的如此,今也难以断言了。

    朱希周(1473  -1557  年),原名朱璞,字懋忠,号玉峰。朱家祖籍昆山(今属江苏),后迁吴县(今江苏苏州)。朱家乃书香门弟,朱希周的曾祖朱吉,官至户科给事中;他的父亲朱文云,官至按察副使。朱希周深受家庭的熏陶,发愤读书;他性恭谨,不喜夸饰,学惟务实。
        弘治九年(1496)三月十五日,朱希周参加殿试,一举夺魁。据《明史·朱希周传》讲,朱希周之所以能中状元,乃是因为明孝宗喜欢他的姓名,才擢为第一甲第一名的。是否真的如此,今也难以断言了。
        三年出一状元,中了状元是极荣耀的事,谁人不兴奋?朱希周则与众不同,他夺魁后,脸上无喜色,仍象从前一样,恭谨镇静。他荣归故里,也不象别的状元回乡那样夸耀,离家很远,便下车徒步而行。
        按照惯例,朱希周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进官侍讲,充任经筵讲官,与皇上讲论经义。
        弘治十八年五月七日,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年号"正德",是为武宗。武宗不类其父,孝宗贤明,励精图治,而武宗乃昏君。他亲信奸宦刘瑾,整日与刘瑾等竖小游玩。刘瑾不喜欢为人正直的朱希周,更不喜欢他在武宗身边做讲官。于是,他从朱希周等修纂的《会典》一书中吹毛求疵,把朱希周贬为修撰。
        朱希周再入翰林,主持编修《孝宗实录》。书成,武宗嘉奖编修人员,给百官晋级以庆贺,朱希周复官,再为侍讲、经筵讲官。后进宫为侍读学士。
        过了几年,朱希周被擢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设有象北京一样的衙门。但南京各衙门的长官没什么权力。五年后,被召回北京,出任礼部右侍郎。
        这时,已经是世宗朱厚熜君临天下了,朝廷里正在进行一场"大礼"之争。世宗是武宗的堂弟,他即位后,要追认父亲朱佑沅和母亲蒋氏为皇帝和皇后。而按封建礼法,朱厚照应为他的堂兄武宗的皇嗣,不应再追封生父、生母。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大多数人恪守封建礼仪,反对追封;少数人迎合世宗心意的,赞同追封。
        礼部分管礼典,礼仪之事归礼部管。礼部尚书席书因事外出,礼部左侍郎吴一鹏远在安陆(今属湖北),作为礼部第二副长官的朱希周一人掌理礼部事务。群臣见世宗不听劝谏,一意孤行,遂相约至左顺门跪伏示威。内阁大臣没有行动,朱希周跑去内阁,对内阁大臣们说:"群臣伏阈,诸位岂能坐视?"在他的鼓动下,内阁大臣们也参加了跪伏示威的行列。
        一向恭谨的朱希周这时竟活跃起来了。
        世宗闻讯臣子跪伏示威,恼羞成怒,诏令逮捕8个领头跪伏的,  朱希周待罪,听候处分。后又抓了若干人。
        第二天,世宗正式册封生母蒋氏为章圣皇太后,朱希周等几个尚书、侍郎拒不出席册封典礼。世宗大怒,降旨切责。朱希周见册封已成事实,再坚持无益,便上疏认罪。他这样做不是见风使舵,保全自己的禄位。因为还有若干人押在监狱,他要解救他们。他上疏认罪后,见世宗的怒气消退了些,便乘机说:"诸臣狂妄、轻率,原是不能宽宥的。但如今献皇帝的神主将至,必须百官斋戒、出迎,才能成礼。请皇上尽快宽宥,好举行大典。"所谓的"献皇帝"即将要册封给朱祐机的封号。然而,朱希周煞费苦心,世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放人。
        第二年,朱希周出任有职无权的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六年(1527)考核京官,南京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没有被罢黜的。礼部右侍郎、安仁(分属湖南)人桂萼曾是赞成世宗追封的少数人之一,与朱希周不合,他上疏弹劾朱希周畏惧权势,曲加庇护,因而南京六科才无一黜废。朱希周上疏说:"南京六科仅六名官员,确无可罢黜的。不顾舆论,私加庇护,是不对的;为避嫌而责斥他们,更不对。若六科官员皆有才干,定要罢黜一、二人才算尽职,那么,若六科官员都是不肖之徒,是否也只罢黜一、二人以塞责?"
        接着,他又上疏,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去官职,回家养病。世宗以温和的言辞批准了他的要求。
        朱希周回到了吴县家中。
        吴县市肆林立,奇珍异宝琳琅满目,行人熙攘,摩肩接踵。进了朱家,却如到了山村僻乡,极为简朴。朱希周衣着如乡村野叟,悠闲自在。乡里后生敬畏他的名声,每欲做一件不太光彩的事,便道:"真害怕让玉峰先生知道了。"
        朱希周晚年隐居阳山近30年,未曾一日去书不看。这期间,公卿大臣荐举他复起的达30余人次,他皆不以为意,淡然自守,粪土功名。临终,戒其子孙不得请恩于朝廷,万一大臣奏闻,皇上怜悯,赐给谥号,请勿以"文"为谥,触犯父讳。否则,亡魂何安?"小子切记之!"他嘱咐再三。享年84岁。
        远近闻讯,莫不惋惜。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此号极符合他一生的言行。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