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董小宛

姑苏晚报 20161009 B第03版

■记者

    舞台上,大幕徐徐拉开,越剧《董小宛与冒辟疆》开始演戏。这出戏,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与“金陵八艳”之一董小宛之间,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明末清初,秦淮河歌妓董小宛,爱慕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与之还乡遭遇冷落却无怨无悔,终以真善美感动冒家上下,赢得真挚爱情,表现了爱与恨、生与死这一永恒主题。
  “一从复社喜知名,梦绕肠会欲识荆。花前醉晤盟连里,劫后余生了夙因。”
  开场:江南诗意。巨幅的白绸,灵动书法,黑白分明,墨渍淋漓。特别是那一股被碧螺春茶泡香的诗韵,始终飘绕在舞台……
  苏州城外,有条半塘河,风景秀丽。河畔不远,野芳浜,虎丘,林木幽幽,世外桃源。其间,有座小楼,别致典雅。楼中住着“董家绣庄”的一对母女。每日里,弹琴吟诗,品茗对弈,于山水间,看片石孤云,听流水落花。
  “董家绣庄”是苏州城里一家苏绣绣庄,生意一直兴隆。董家是苏绣世家,女主人白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取名白,号青莲。小闺女,俊秀、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希望才德俱全。
  果然,董白才思敏捷,通诗达词,精琴工画,且善书画。她十五岁画的《彩蝶图》被无锡博物馆收藏;十七岁所书七言诗十一首扇面被吉林博物院收藏。
  “独坐枫林下,云峰映落辉。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
  第一场:惺惺相惜。秦淮河·青莲居。董小宛对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一往情深。送扇、论茶、题诗。冒辟疆被琴、歌、诗俱佳而又超凡脱俗的绝世女子所倾倒。董小宛慷慨解囊,用她的大半家当为冒辟疆排忧解难。冒辟疆为之震动、折服。
  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患上暴病,不久撒手人寰。董白母女,伤心欲绝。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伤。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畔,推窗见虎丘,建了小楼,带着女儿隐居,绣庄事则委托伙计去掌管。
  两年后,此时已是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枭雄四起,天下大乱。乱象迫近苏州,百姓惶惶不安。白氏打算关闭绣庄,收回资金以备逃难。谁知绣庄被伙计贪了,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欠下了外债。白氏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
  巨大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不能拖。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性格孤高自傲,不愿向人借贷。一急之下,答应别人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第二场:重续前缘。秦淮河·青莲居。等待。董小宛闭门谢客,刺绣为生。每天为冒辟疆沏一杯碧螺春睹物思人。两年,弹指一挥间,那七百三十个日夜的两年,日月、星辰、天地可鉴。再相见无语凝噎,再相见万般滋味。于他,这七百三十一杯茶,如饮泪,如饮血;于她,一首五言诗,如甘露,如醇酒。小宛,随我回家……公子,生死相随……
  董小宛,秀丽容貌,超尘脱俗,在秦淮河出了名的。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是,她孤芳自赏,自怜自爱,不随客人摆布。因此,影响了鸨母的进账,鸨母常常对她冷嘲热讽。董小宛一怒之下,离开南京,回到苏州。可家中母亲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将自己卖到山塘街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董小宛,我行我素,抱定不卖身的初衷。当时,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逸致,也有财力,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游太湖、登黄山、荡西湖……在旖旎风光里,她涌动柔情,给客人以荡人心魄的娇媚娇笑。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第三场:豪门见母。如皋·冒府。冒辟疆执意要娶董小宛为妾。老夫人坚决不允,几番试探,数次刁难,欲让董小宛知难而退。然而小宛“但愿顾及真情意,容留府中做下人”,她神闲气定,从容自信。她用善良、真诚、顺从、包容、勤勉、挚爱……捂热了老夫人的心,也焐热了冒府一家老小的心。
  董小宛,命运多舛,玉殒之谜,众说纷纭。
  有说,血染维扬。1645年初,清军乘南明内讧之机大举南犯,多尔衮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守将史可法,率城中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劳军,奔走于城墙上,将她赶制的“董糖”分发给将士。但终因寡不敌众,城破,一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也自刎拒辱。
  有说,姑苏玉殒。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后,一直在和硕豫清王多铎的麾下。洪承畴为讨好多铎,慕名去如皋寻董小宛,谎称请小宛去苏州教习餐饮制作。恰巧此时冒辟疆外出避祸。董小宛明知是计,但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孤身赴苏州。第二天,董小宛在自己的衣胞之地,以身藏的剪刀自尽殉节,血溅苏州五云轩。
  有说,香消紫禁。董小宛在秦溪被清兵掳去后,被送到洪承畴处。洪承畴把小宛送往了紫禁城内。小宛将计就计,想进京为汉人复辟。于是,小宛进了鄂府被鄂硕收为义女,取名董鄂氏。三年后,顺治皇帝选妃,小宛凭借天生丽质和出众才艺,顺利入宫。但是,当年入宫前留给冒辟疆的绝命书,被庄太后发现,于是,小宛饮鸩自尽。
  有说,梦游金陵。据考证,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董小宛,加之董小宛也长期生活在南京秦淮河,是“金陵八艳”之一。金陵,是林妹妹最终的芳消之地,以讹传讹,当然也就是当年董小宛的归宿之地了。
  “孤山回首已无家,不作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水雪误生涯。”
  第四场:危难真情。如皋郊外·逃难途中。抉择,谁走谁留?冒母执意要留,让孩子们去逃生!冒辟疆坚决要留,这是男人的担当!最后,还是董小宛的承担谦让,劝走了家人,送别了家人,并且也彻底赢得了冒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对她的敬重和尊重。
  《崇川咫闻录》:“董糖,冒氏民妾董小宛所造。”董小宛回到秦淮,与冒辟疆分别,因太过想念冒辟疆,又想到冒辟疆喜食甜食,于是便研制了“董糖”。“董糖”是一种以精细白糖、褪壳芝麻、纯净饴糖加上等面粉制成的酥糖。
  董小宛,经常研究食谱,据说,人们常吃的虎皮肉、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俗称“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影梅庵忆语》记载了董小宛制作桃膏、瓜膏,还有红腐乳的方法。董小宛腌制的咸菜,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
  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
  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妙不可
  言。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第五场:魂牵梦守。影梅庵。冒辟疆药石无效奄奄一息。董小宛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夜,是那样寂静。净手、焚香、沏茶、摇扇、看破生死,把臂细语,恩爱时光。董小宛总是能把平淡的日子过得很浪漫,就像此刻,把死亡变成诗画。冒辟疆神奇地活了下来,而小宛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家园,缺米少柴,日子十分艰难。冒辟疆病倒了,下痢兼疟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为照顾他,董小宛把一张破草席,摊在床榻边,只要丈夫一有响动,马上起身察看。恶寒发颤时,她把丈夫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为他揭被擦澡;腹痛为他揉摩;下痢为他端盆解带。半年光景,冒辟疆病情好转,而董小宛骨瘦如柴,仿佛大病了一场。
  艰难生活,饮食难饱。冒辟疆病愈后,董小宛却病倒了。由于体质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奏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在影梅庵里,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安详地走了。
  “事急投君险遭凶,此生难期与君逢。肠虽已断情未了,生不相从死相从。”
  第六场:影梅庵绝唱。大雪·影梅庵。弥留中的董小宛,仿佛已经追随到了为其采药艰难返回的冒辟疆。一段生死绝唱,如诉如泣如哀如叹;一段爱的咏叹,来世今生无尽感伤。冒辟疆无声地为小宛画眉点唇,理鬓更衣,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回首间,早已是泪流满面。小宛,随我回家,回家……
  传说,董小宛和冒辟疆,曾住嘉兴海盐水绘阁。她在南北湖畔鸡笼山上,面对暮春凄凉景致,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董小宛葬花”石碑,随流年,默默站立。由此,《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即改编自小宛葬花。
  传说,顺治帝为了董小宛而在五台山剃度出家。一代名媛董小宛,于江南沦陷后被清兵掳走,辗转进入顺治后宫。顺治帝为其所倾倒,以皇妃之礼待之。然董小宛心念故国,情怀情郎冒辟疆,誓死不从。后来为顺治帝的真情所感,相约可有夫妻之名而不可有夫妻之实。后董小宛忧郁而死,顺治万念俱灰,出家五台山。
  “红颜自古嗟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
  舞台上,大幕徐徐合拢。戏里戏外,点点泪光。董小宛,人生恍若一场戏。
  有一种征服是顺从,顺从不是不争取,而是更韧性的争取。这种韧性争取,往往表现为一种宽容,一种慈悲,同时伴随着一份如影随形的苦难承担。所以肯宽容,能慈悲,甘愿承担有如魔咒般缠绕身心的磨折,归根结蒂源自一份主动的爱。爱得越深切,顺从越持久,久而久之,顺从便化为了另外一种征服,最终到达爱的彼岸——哪怕彼岸是地狱,是天堂,是死亡。
  戏里董小宛,唱腔委婉优雅,韵味浓厚,扮相俊美靓丽,演技细腻传神,极具美感。冒辟疆和董小宛,一唱一和,凄美爱情,令人唏嘘不已。悲剧力量,堪比“梁祝”。这是人性与命运的演绎,对“生命”二字的阐述;也是人们记得住董小宛的根本所在。
  戏里的灯光布景、舞美音乐、唱腔服饰等,独具匠心,推陈出新。感动之余,一个地方戏的生命力是否与日俱增,应该是守旧呢?还是创新?还是应该同时存在两个版本,一个守旧,一个创新?比如,山塘街古戏台的绝美昆剧!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