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名家

苏州日报 20160824 A第08版

■玉怀

报上一帧张寒月先生在平江街头的老照片令人动容,蓦然间忆起和这位篆刻大师相处的日子,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和张老同在工艺美术厂上班,且处同一楼面,两张写字桌相隔不过两三米间距,称得上左邻右舍。
  张老那时年近七旬,身板硬朗,整天坐在写字桌前刻印章,中午回家吃饭,他的家就在丁香巷里的一条小弄堂。我们厂则在菉葭巷靠平江路一头,是处老宅,前门在悬桥巷,宅内一进又一进,都是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我工作的车间在一幢两层老楼的楼上,楼面近百平方米,两头还有厢房,我们车间占去三分之二楼面,余下的三分之一,南边是核雕小组,北边是篆刻小组,由张寒月、乔毅及张老的一个小徒弟三人组成。
  张老为人敦厚质朴,在晚辈面前从不以名家自居。当年的我对篆刻艺术一窍不通,认为篆刻就是刻印章,在书画作品上盖章之用。我按工厂惯常的叫法,称他张师傅,至今想来,未免失礼。张老上班时言语不多,独个儿戴着老花镜伏在桌上刻呀刻,总有刻不完的章,似乎不知疲倦,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哪有这么多印章啊?如今的我已经懂得,金石篆刻是一门艺术,它一点不亚于书画作品,它不是简单地刻印章,是把书法、山水、人物浓缩在一方金石间,篆刻作品属于精致高雅的艺术品。若是当初就明白这些知识,想必我和张老会有更多交流的话语。
  偶尔空闲,我喜欢走到张老桌前,看他刻印章,边和他说说话。他嘴上和我交谈,手里的活儿从不停下,有时看到传达室送来他的信件,信封上有“西泠印社”的专用章,心里猜测,张老是名声在外。其间,一邻居得知我认识张寒月先生,托我请张老刻个章,我不好意思拒绝,只能去和张老说了。老人很爽快,说过一天你上我家来取吧。那天中午休息时我去了,路上突然想起空着手怎么上门?就在桥头糖果店称了两斤饼干。印章给了邻居,也没提这事。今日想想,自己那时真好意思,大师的一枚印章,有多珍贵!当年的人就这么简单朴实,情看得比钱重。
  后来,我们车间搬家,我和张老也失去了联系。几年后,我结识了一位通晓书画的老师,说起张寒月先生,他说张老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金石杵”之名,几十年中治印不下数万,还出版过多部篆刻专著,是苏州金石篆刻的代表人物。孤陋寡闻的我才逐渐了解金石篆刻,知道篆刻是通过手中的刻刀来创造艺术品。
  在张寒月先生诞辰一百零五周年时,为纪念这位著名的金石篆刻大师,在平江文化中心举办“铁笔人生”艺术展。参观时我看到了张老创作的大量篆刻作品,其中著名的有《鲁迅笔名印谱》《苏州园林印谱》《西园寺五百罗汉造像》等,特别令人叹服的是《西园寺五百罗汉造像》,它的刻工浩繁,图像精细,每方罗汉的面容、身姿、神态、服饰各不相同,属于篆刻巨著,作品历时两年完成,其时张老已八十高龄,从中足见张寒月先生超乎常人的定力和恒心及高超的艺术造诣。此时此刻我才恍然明白,张老当年整日伏在桌上忙碌的缘由,他是在创作一部又一部新的篆刻作品。何为大师?就是在自己从事的艺术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张寒月先生无愧于篆刻大师的称号。
  张老在其所作《黄埭十景》印谱序言中说:“予自幼好尚篆刻,一生以为专业,四十年来志在于斯,老而弥笃。”张寒月先生一辈子从事金石篆刻,初心不改,钟爱一生。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