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七十二峰之解读

苏州日报 20040202 一卷91页

■秦秋祥

烟波浩渺的太湖,四周山峦迭嶂,湖中岛屿棋布,真可谓山清水秀,无限风光。如今,为了打响太湖品牌,开发太湖旅游资源,不少人、不少地方都在说“太湖七十二峰”。笔者也来凑凑热闹,为“太湖七十二峰”作个小注。

    古人确有“太湖七十二峰”之说。可此“峰”并非指诸如穹窿、邓尉、南阳山等太湖周围的山峰,而是指太湖中的大小岛屿。

    据笔者所知,最早载有“太湖七十二峰”之史料,大概为宋代朱俊民的《角头巡检衙署序》。《序》中道:“头山据太湖,湖之广三万六千顷,周五里,经二三百里,……盖太湖山若洞庭者七十二,……”至明清,称三陵“太湖七十二峰者渐多。如明姚广孝《送昂上人游洞庭山》诗中,有“七十二峰青一包,君看何处独宜秋”之佳句。清张岗《送友游洞庭山)涛中七十二峰天际落,片帆西去白云多”之妙唱。而最具史料价值者,当是明王鏊的《七十二峰记》。文中道:‘湖之西北,为山十有四,马迹最大。又东,为山四十有一,西洞庭最大。又东,为山十有七,东洞庭最大。”该文并——罗列了“七十二峰”之名称,均为湖中诸岛名。除此之外,清金有理编修的《太湖备考》、民国曹允源等编修的《吴县志》等等,都在“七十二峰”、“七十二山”之冠名下详述了湖中之岛名。可见,占人所称“太湖七十二峰”乃“太湖七十二岛”也。

    说完“峰”,再来说说“七十二”。此数出并非确数。太湖中的岛屿未必是七十二座。

    首先,我们的古人考察太湖受一定条件之限制,故史料中有关太湖中岛屿数量的说法很不一致。《七十二峰记》中记述有72座,而《太湖备考》中则列有91座。清康熙《吴县志》仅录吴县所辖之岛屿共有59间,而民国《吴县志》却载属吴县之岛屿达68座。据1994年新版《吴县志》所录1987年统计,太湖中“现有岛屿50多个”,其中“吴县所属”共50个。如此看来,“太湖七十二峰”之“七十二”之说,也只能理解作一个象征性的概数了。

    其次,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太湖中的岛屿作为一种自然地貌,在漫长岁月中,由于湖床升沉、湖泥淤积等原因,不断地变化着。原有的,沉入了湖中。原本没有的,却浮出了水面。还有的已经岛岛相连,合二为一,以原吴县所辖之岛屿为例,据笔者所知,在《太湖备考)中列入“湖中暗山、为舟患者”的吴梁矶、姑苏矶、九星矶,现已突出水平面数千平方米,分别被名为东南湖、西南湖、杨公庄。《七十二峰记)中记载的渡渚、鼋山、龟山、石公等岛现已与西山岛相连;《七十二峰记》中未有记载的禹期、龙头、用头等岛则早巳与西山岛相连。东山岛之东的武山已与东山岛相连,甚至东山岛也已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除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在改变着太胡中岛屿的数量。最明显者,冲山、长浮、白罕、癞头浮、茅浮、殿前浮等诸岛,因围湖造田而被连成一片,并与光福潭山相连成为陆地。这就是说,太湖中的岛屿数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等的,以后还会变化,不可能是一个常数。

    再者,古今中外,对于大多数面积的水中陆地才称为岛屿,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太湖中的岛屿,最大的有八十多平方公里,最小的仅几平方米,有的仅从水中露出一矶。实际上,我们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查算出砂湖国岛屿的精确数量。真如《太湖备考》所说:“七十二山之名著于天下。其实可以名山者数不及半,若并洲渚矶浮而目之日山,则又不止七十二。”民国《吴县志》也认为:“若必靳合于七十二之说,则反泥矣。”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