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两弹”数据研制关键硬件

苏州日报 20160610 A第02版

■施晓平


  □苏报首席记者 施晓平
  中国电子学科泰斗、半导体集成电路奠基人王守觉院士6月3日零点五分在家乡苏州去世,享年91岁,遗体告别仪式昨天在苏州市殡仪馆举行。
  这位科学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昨天,部分接触和研究王守觉的人员,为苏报记者讲述了他的卓越贡献和爱乡深情。研究人员说,王守觉解决了“两弹”所需计算机的基础器件,为我国“两弹”的问世做出重要贡献。

  出身望族一家走出6个院士

  王守觉原籍苏州。《苏州名门望族·苏州王氏望族(下)》作者之一、青年学者孙中旺介绍说,根据家谱记载,王守觉是明代大学士王鏊的嫡系后裔,属吴中区东山镇莫厘王氏第25世子孙,祖父王颂蔚是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的进士,祖母王谢长达创办了振华女校(苏州十中前身)。父亲王季同曾留学英国,1910年在英国发表关于四元函数微分法的论文,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1916年曾发明转动式变压器。
  1925年,王守觉生于上海。1934年,他随父母回到苏州,就读于彭氏小学、东吴大学附中,平时住在十全街怀厚堂老宅内。
  受家庭影响,王守觉兄弟姐妹都热爱科学。孙中旺介绍,王守觉兄弟姐妹12人,在长大成人的7人中,大哥王守竞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二哥王守融是著名精密机械仪器专家;大姐王淑贞是我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二姐王明贞也是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三哥王守武是半导体专家,也是中科院院士。
  此外,王守觉的姐夫陆学善(物理学家,姐姐王守璨之夫),表姐何泽慧(核物理学家,姑母王季珊之女)、钱三强(物理学家)夫妇,表姐夫葛庭燧(金属物理学家,姑母王季珊的女婿)也都是中科院院士。孙中旺感叹:我国两院院士(含已故)一共也就2000多人,一个家族(含配偶)竟然走出了6个院士,实在是个奇迹。

  锲而不舍创我国科学界多项第一

  因为编写《苏州院士》一书,院士研究专家、苏州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张橙华与王守觉有过多次接触。在张橙华看来,王守觉是个锲而不舍、自学成才、爱创新的人。
  他说,王守觉青少年时期经常生病,三分之一时间要躺在床上,三分之一时间要扶着墙挪动,只有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去上课。为改变这种状况,王守觉锲而不舍刻苦练习长跑,还经常举石头锻炼。后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好,到大学毕业时已成为一个健壮的青年了。
  因为日寇侵华,王守觉初中、高中时期随全家逃难,读到高一就辍学了。后来,通过自学考入同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不断自学,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最后以卓越的贡献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张橙华将王守觉的贡献归结为创造了我国科学界的N个第一。
  1958年,王守觉研制出我国第一只锗高频合金扩散晶体管,把其截止频率从锗合金结晶体管的2兆赫提高到了200兆赫,解决了我国首台晶体管高速计算机——109乙机(用于计算“两弹”数据)所需的半导体器件;还研制成功用于战略导弹的中国第一批硅平面管并创建硅平面工艺。
  1966年,王守觉发现通过人工绘制光刻掩模制作集成电路耗时费力,就设想用机器产生图形。刚取得初步成果,就因“文革”开始而被迫中止。1969年,他重返科研,1971年研制成功,而国外的图形发生器已于此前一年诞生。
  此外,王守觉还在国内最早研制成4种固体组件,为导弹专用微型机的研制创造了条件;1990年起,王守觉又开始致力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机器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首创了信息处理新理论——“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为解决维数高、自变量数多、计算复杂度大的计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在与王守觉交流时,张橙华发现王院士虽然年事已高,但思维十分活跃,还反复强调要“创新”,认为要去研究“边缘科学”,这样才能做出大的成就。为此,王守觉于1992年12月15日题写了这样一句话:“边缘科学往往是科学发展长河中新的生长点,它为具有跨学科渊博知识的人敞开了创新的大门。”

  最爱家乡晚年定居东山

  虽然大半辈子在上海等地生活,但王守觉最爱的还是家乡。1998年8月29日,苏报曾刊登了他投来的诗歌《思乡情》:姑苏千里瞬间航,难追童年好时光。惊悉同窗辞世去,留得人间泪行行。六十春秋异地过,父老汗滴城换装,此生恨无分身术,能为家乡做几桩。
  此后,王守觉以实际行动投身家乡建设。张橙华介绍,王守觉曾主动指导苏州大学教师研究神经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2009年又加盟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耄耋之年的他带领团队,在家乡继续研究仿生信息学理论和智能技术的新应用,在人脸识别、实物目标识别、连续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实验成果。
  对于东山祖居地,他也怀有深厚的感情。30年前就和王守觉打交道的东山文史专家薛利华介绍,在王守觉眼里,东山什么都好,因此,他前几年在东山集镇上购买了一处民宅,翻建后长期居住在那里,平时经常和东山居民交谈,毫无架子。还给当地的莫厘中学师生上课,勉励广大学子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培养爱国主义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要勇往直前、永无止境、艰苦奋斗。
  薛利华、张橙华透露,王守觉还在莫厘中学设立了“王守觉·希望奖学金”,第一、第二届都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奖。本来今年4月要到现场颁第三次奖,但王守觉那时已经卧病在床,不能前往,但他还是通过校领导转达了对师生的问候。
  “王院士的去世,是我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但张橙华相信,王守觉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中国人奋进前行。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