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游击队薛司令的传奇故事

姑苏晚报 20160731 B第04版

■汤雄

  ■王道伟原著汤雄整理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之际,作为一名新四军太湖游击队老战士的我,再次来到了位处西太湖之滨的吴中区光福镇的冲山半岛,肃立在那座多层塔型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前。之前,我曾多次前来瞻仰,并捐赠过部分实物和文字图片资料。
  这座纪念馆中,大篇幅地介绍了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同志,叙述着这位威震太湖地区的抗日英雄当年率领着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神出鬼没,英勇顽强坚持斗争的传奇故事。

  大革命年代的共产党员

  薛永辉于1911年1月出生于无锡洛社镇。1926年10月,他在工商中学就读期间,受到进步同学的影响,经人介绍参加共青团。1927年10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他在无锡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还在小学教师中发起组织“曙光文艺社”等进步团体,团结进步青年教师,开展反蒋独裁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他积极参加并组织爱国青年和店员职工,成立了爱国救亡团体——无锡学社,领导和组织爱国救亡活动,举办歌咏会,进行街头宣传,直至进入大专院校内开展活动。
  1936年春,上海救国会被取缔,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七君子被关押苏州监狱。同年12月,无锡学社也被国民党取缔。薛永辉、陈佩之、李伯敏、钱秋苇(即钱敏)、宋黎夫五名干部也被县公安局抓去隔离审查。在狱中,他们向敌人开展了坚贞不屈的斗争,如伙食吃的是有霉味的黄米饭,大家就抗议,迫使伪县政府不得不把后来的伙食改为三菜一汤、白米饭;敌人不许被关押的难友出牢房活动,经过斗争,迫使敌人同意每天放风一小时;敌人要他们写自首书,他们更是强烈反对,以“抗日何罪?爱国何罪?”的反诘,迫使敌人不得不同意他们改写为申诉抗日爱国救亡无罪的“自白书”。
  至1937年“七·七事变”,出现国共合作的局面,薛永辉等同志也随之于当年8月被释放。然而刚出狱,他们就又成立了无锡各界抗日后援会;薛永辉还担任了有包厚昌、钱敏、杨增等青年界同志组成的青年抗日后援团的宣传队队长。

  赴延安抗大深造

  1937年11月25日,无锡沦陷,青年抗日后援团一批青年(30人左右)组织青年流亡服务团,经芜湖、合肥、安庆,到达南昌、汉口,最后剩下8人经郑州到西安。在旅馆内,他们在几位从延安抗大出来的同志的鼓励下,奔赴抗大。薛永辉等到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同志劝他们暂时不要去。他们就报考西安民大,到阎锡山部的66师部从事宣传工作。日军进攻晋南,66师被迫撤退。他们决心离开该师,由一位从苏联回来的杨东明同志写介绍信给罗迈(李维汉),住进了陕北公学招待所,如愿来到了抗大。薛永辉等人进入抗大二大队学习。四个月后结业,薛永辉被分配到《解放周报》社即后来的《解放日报》社担任校对。两个月后,中共中央组织部要调一批同志去新四军工作,薛永辉就同惠浴宇(后任
  江苏省长)一起被派到新四军。在皖南泾县,他们受到了项英副军长的接见;一个星期后,薛永辉正式分配到茅山地区,惠浴宇则分配到苏北。
  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薛永辉在无锡曾与党失去联系,离开延安时,中央组织部长陈云曾找他谈话,说“你参加革命很早,关于你的党籍问题,在延安没有条件调查,我们可以把你的报告转到分配你去工作的地方,还是要到当地去解决”。在新四军老二团,政治部主任肖国笙也表示:“因工作需要,虽无法解决你的党籍问题,但可以在部队重新入党,以后有条件再恢复以前的党龄”。此事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征集党史时,经很多老同志证明,才承认薛永辉的党龄从1927年算起。

  进军太湖创建游击根据地

  1939年春,当薛永辉听到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简称江抗)挺进到苏南东路的消息后,便主动请缨,从茅山调至东路参加了“江抗”。同年秋,“江抗”奉命西撤,他奉命留守锡东地区,沿用“江抗”独立支队番号进行活动,由他任司令员。1940年春,谭震林到达东路常熟地区,组建“新江抗”,薛永辉的独立支队改编为“新江抗”四支队,由他任支队教导员,活动扩大到锡南地区。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江抗”改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薛永辉转到地方,任无锡军事科长、“民抗”副司令。同年夏,日伪在苏南实行“清乡”,他又调十八旅五十二团任营教导员,向苏西地区挺进。不久,苏西、锡南合并为太湖县,他又奉命主持太湖县军事工作。1944年,苏南“反清乡”胜利,他任太湖县委书记、县行政委员会主任、县总队政委,直至抗战胜利。
  薛永辉不愧为太湖人民的忠实的儿子,在创建苏西、锡南、马山游击根据地的过程中,他赤胆忠心,智勇双全,灵活运用奇袭、奔袭、夜袭、近袭等战术,屡屡使敌人猝不及防。1941年7月,开辟苏西地区时,他首先拔除了寺桥镇(即如今苏州高新区镇湖镇)的伪据点。这个伪据点是汪伪第三师战斗力较强、装备较好的一个连队,所以战斗打响后,就开始呈胶着状态。薛司令迅即指挥部队从背后包抄,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全部缴械投降。这一仗首战告捷,军威大振,吓得附近东渚、金墅等据点的日伪军纷纷逃离。我军乘胜追击,又接连拔除了几个据点,使这个被日伪称为“和平模范区”的苏西地区,终于成为我方的游击根据地。
  1942年春,日伪开始“清乡”。5月,敌人沿太湖一带大举增兵,还用竹篱笆修筑了连绵百里的封锁线,并在叛徒的告密下,妄图将我游击队一网打尽。此时,我地下党、部队和工作人员,先后撤到宜兴山区。在这危急关头,薛永辉又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与敌人周旋。为了震慑敌人,他曾伪装成送柴禾的樵夫,歼灭了浒墅关观桥镇的伪军;又曾以办丧事作为掩护,化装奇袭京杭大运河交通要道通安桥据点,俘虏10多名伪军,缴获长短枪10余支。这种机动灵活而又迅猛的战斗,往往打得敌人防不胜防,日夜不宁。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他还发动强大政治攻势,瓦解伪军;组织民兵和群众火烧竹篱笆,抗丁抗粮,建立地方组织和基层政权,使日伪的“清乡”梦一次又一次破产。

  芦荡被困20天创生存奇迹

  在坚持苏西、锡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中,薛永辉多次遭遇险情,九死一生。其中,最为令人震惊和敬佩的是“冲山被围事件”。
  冲山位于吴县光福镇西南,原来是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四面环湖的孤岛。1944年9月9日,中共太湖县委决定在此办一期民兵骨干训练班。那天,已有干部和民兵四五十人报到。由于叛徒告密,驻苏州、望亭、光福、木渎等地的日军立即调动兵力,派出汽艇,气势汹汹直扑冲山,致使集中在这里的同志一时无法转移。薛永辉见状当机立断,一面命令短枪班警戒掩护,一面布置其余人员分组下芦荡隐蔽,还要求会游泳的人员伺机游出包围圈。
  这时,敌人已团团包围了冲山岛,汽艇围着小岛直打转,敌人不断向芦苇荡打枪,还派兵上岸搜查。翌晨,敌人增至100多人。日军警备长平山把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到禹王庙前,四处架起了十几挺机枪,还不时对空鸣枪,试图威逼群众交出薛司令和他的战友。但没有一个群众肯干这丧尽天良之事。敌人一计不成,又生毒计:不准群众外出,要按人口下米煮饭;将村上的鸡狗捉光,将地里的蔬菜挖光。妄图困死、饿死在芦荡里的游击战士。从第9天开始,敌人狗急跳墙了,驱赶着老百姓下湖放火焚烧芦苇。惜乎芦苇青青,大火只能熏焦上面的叶尖。敌人又采用梳篦式搜查,均徒劳无效。
  薛永辉带的那个小组,原来有7人,2名有水性的同志已游出冲山。剩下薛司令和民兵李兴根及女同志严月落、张云、王坚5人。他们在芦荡里整整饿了7天7夜,生死关头,薛司令鼓励大家说:“现在还能听到汽艇声、机枪声,估计敌人不会撤走。他们想方设法要置我们于死地,但我们一定要活着出去,决不能饿死在芦荡里,要拼出最后的力气,走出去寻找食物充饥。”在薛司令的带领下,大家披着夜幕,曾想在荷花塘里采掘莲藕充饥。但仅有的荷根又苦又涩,根本不能下咽。最后,他们在一块塘田里捋下刚刚成熟的稻穗,用湖水伴以下咽,才使体力有所恢复。初秋的天气,昼夜温差很大:中午太阳曝晒,使人头昏、胸闷,唇裂咽痛;深夜湖风刮来,透骨寒冷;遇上雨天,每人身上更都是湿漉漉的,引得蚊子、蚂蚁、蚂蝗隔衣钻缝地叮咬。死亡的阴影,随时随地笼罩着5人。
  此时,中共太滆地委、苏南第二军分区派出的一个连队,开始深入到太湖活动。敌人受到威胁,惶恐不安,这才不得不撤出了包围。敌人刚撤走,当地群众就连忙分头进入芦荡里,把已被饥饿摧残了整整20天连站都站不稳的5名英雄,搀扶出了水域险境。

  湖区军民患难与共鱼水情深

  长达11年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中,薛永辉与湖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深情:我军每次袭击敌人据点,伏击下乡“扫荡”之敌,都有群众带路做向导;在湖上行军转移,都有船民、渔民驾驶船只前来摆渡;游击队宿营地的群众,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军:西华村秦招根的母亲胆大心细,家中设有连女儿女婿都不知道的密室,使她的家成为我军最可靠的宿营地。每逢武工队去宿营,秦妈妈都要想方设法为武工队们改善伙食,秦妈妈是个赤贫户,别说平时没钱买肉了,就是买,也不可能一下子买很多肉,为避人耳目,她不惜步行一二十里路,前往光福、木渎等镇去买。家中人多了,得用大锅烧饭,唯恐被人察觉,所以饭一烧好就马上藏起来。有一次,敌人进村搜索,她就把大门锁上,外出割草,直到敌人一无所获走了,她才告诉躲在密室的同志们说:“现在可以出来了,怕你们早知道了受惊!”
  光福镇潭西村的黄球娣,也是一位革命老妈妈。她为我军传递情报,站岗放哨,成为有名的赤色堡垒户,干部战士都亲切地叫她“老寄娘”。有一次,一个叛徒到她家,软磨硬泡,逼她交出武工队藏在她家的武器。她坚定地说:“我是个老百姓,谁也得罪不起,这批枪早被武工队拿走了”。尽管叛徒图穷匕首见,最后把她吊起来毒打,试图用武力逼迫黄球娣开口,但她就是死,也坚决不吐半点真情,用生命保护下了这批武器。
  还有一次,由于叛徒出卖,薛司令和战友们被包围在西华村陈阿中家。他们机警地在屋顶上躲藏10多个小时,人人都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在群众的掩护下,利用敌人搜索的间歇,由船民们冒着生命危险,顶逆风,破巨浪,冲出包围圈,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这整整11年中,薛永辉司令在创建苏西、锡南根据地的同时,还向新四军输送了数以千计的太湖儿女。薛永辉常说:“我军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是寸步难行的。太湖地区有好山好水,便于我们活动,更有爱军护军的好老百姓,保护我们,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
  (回忆者系太湖游击队老战士。1928年1月6日出生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太湖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