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导演勤读书——朱继勇60年昆剧生涯(下)

姑苏晚报 20161016 B第02版

■韩光浩

    演了这么多年戏,朱继勇的体会是要好好读书。
  1969年,朱继勇已经是46岁了,他还去读夜校,为什么要读呢,因为他觉得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要懂戏,自己才能演好戏。朱继勇记得去请教“传字辈”的倪传钺老师,老师对他说,小朱啊,你选择读书是对了。倪老师是“传字辈”的才子,既然他都认为是对的,朱继勇就一门心思去读书,他读初中语文,历史,后来,朱继勇还读大学古汉语,当年苏大开设的昆曲研究班朱继勇还去旁听。有一阶段,只要没事,朱继勇就跑到图书馆古籍部,查阅昆剧文本和演出的典籍。
  读书的底气,在朱继勇以后的演戏生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朱继勇看戏品戏,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比如,《牡丹亭》那句“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一对人儿听得莺声婉转,笛子有这么一声“鸟鸣声”,连鸟都这么自由,和杜丽娘的束缚形成了反差,可是现在很多演出没有这么一声了。还有一个身段,这戏里有三个字,袅晴丝”,那是天上飘“来的一根丝,在演员的身段上,则是一个鹞子翻身,多漂亮啊,现在没有了,多可惜啊,朱继勇心里不是滋味。传承昆剧,最难的就是要原汁原味。第一届昆剧艺术节是当代昆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活动,当时全国八大院团参加,个个都要拿出好戏。苏昆剧团拿出的戏里,有一折《钗钏记》。这出戏,定是顾老定,排是朱继勇排。顾老说,你复排《钗钏记》,要按照传统的路子来演,绝对不用灯光布景,人家都用,但是我们偏要杀出一条原汁原味的苏昆之路。那么,这第一届的昆剧节,顾老为啥选了朱继勇做导演呢,因为朱继勇教了两个学生,排了《题诗投江》两折,之后再加上陶红珍的《相约讨钗》两折,一共四折参演。这出戏给朱继勇时,顾老的关心点,是怎么接头接尾巴。顾老特意给朱继勇安排了“作业”,他不说,让朱继勇自己想明白。于是朱继勇将三十二折戏全部看了一遍,他想到话剧里有一个穿插的演员,每出都出来报幕。他就推出一个媒婆,用媒婆来穿插。原来戏里是没有媒婆的,这是朱继勇的合理创新,这个改动,也得到了顾老的表扬。这个演出本子朱继勇现在还保存着。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朱继勇还演过话剧《年轻一代》里面的李荣荣。不单演过,而且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还导演过话剧《南海长城》。这本戏讲的是当年窃踞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叫嚣反攻大陆,海防前线民兵百倍警惕,对内加强教育,对外严阵防范。此剧场面很多,如呼号拉网、搏浪行船、格斗擒敌等,全剧充满钢铁长城不可犯的磅礴气势。排《南海长城》,人家大剧团是有完备的音效资料库的,苏昆没有,朱继勇就将莎士比亚戏剧里的音乐拿过来,衬在话剧里,效果居然很不错。而且朱继勇还将很多昆曲的程式动作加了进去,斗争的场面犹如一场武戏的片段。这出戏得到了老话剧演员荣文琪老师还有团里的主要演员叶和珍、周庆翔、周继康、刘继尧的支持,还有老导演张翥、马骅等的帮助,在新艺剧场公演,深得观众的欢迎。后来朱继勇又排了《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大受好评。
  导演话剧,朱继勇记得顾老讲,要吸收其他剧种的东西来丰富昆剧的表演。所以他不怕走岔路,导演一出戏,演员的动作多点少点,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导出精神来。而顾老做导演时候,朱继勇就做剧务,朱继勇的批评吃得最多,因为谁不准时到,顾老就先训朱继勇。他后来想想,这也是自己读书的好处啊,不读书,怎么能做这几出戏的导演,怎么能做顾老的助手,怎么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又怎么对于前人的艺术进行理解和传承呢?尤其在读书以后,他对于顾老的艺术观点和导演风格,有了更深的体悟。
  朱继勇说,顾笃璜先生要追求的是正宗的南昆传统,说到底,昆曲要姓“昆”,才是正道。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