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历史与人文的备忘录

城市商报 20160827 A第02版

■赵晏池

《北史·李孝伯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如此说来,坐拥一家书店,便是享有着无尽的宝藏和财富了。但在今天,能坚守一间小小的实体书店,是十分难得的了。
  在浮躁的时代里,能静守书台、细细赏读者都寥寥无几,何况是藏书纳卷之人。但对于蒋留生来说,收古书、藏古书既是他的生计,亦是追求内心满足的一种方式。从最初的兴趣,到如今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蒋留生说,也许在多年之后,他藏下的古书,能给后人带来一些用处。

  商报记者赵晏池文/摄

  从收藏邮票、连环画到古籍
  他把兴趣变为自己的事业

  钮家巷的几爿旧书店是出了名的,百年老店文学山房不用说了,蒋留生的“十方书屋”也在苏城爱书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书店在2012年才正式营业,空间也没有多少平方米,但里面的古书摆放得错落有致,满满当当都是蒋留生的“宝贝”。苏州话里有句俗语叫“螺蛳壳里做道场”,大抵就是“十方书屋”的真实写照。
  因为书店所在的巷子是去往平江路的必经路段之一,很多外地的游客经过此处,便踏入书店,慢悠悠地品味一番。有时候,也会进来一两个行家,蒋留生与他们交谈一二,交流几句藏书的心得。
  除了待在书店里,蒋留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去外地寻书和研究古籍的内容上。他有个习惯,每每寻来的书都要拍照留个备案,即便往后转手于他人,也好有个念想。这几天,他的心情有些苦闷,只因未能慧眼识珠,把一本难得的善本交付于友人。
  这样“失手”的情况虽然随着蒋留生的经验积累变得越来越少,但偶有发生,他内心还是会充满懊悔。流失在市场的古籍本就越发稀少,能收得一本好书,就像是碰上一位知音。正所谓“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早些年,蒋留生连一个收藏爱好者都算不上。他干着寻常的工作,空闲时间就收集一些邮票和连环画。“家里越藏越多,也就想入门了。”蒋留生说,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起家,内心踏实不少。一般人都知道,邮票和连环画不仅是老一辈人儿时的回忆,内容和表现形式也通俗易懂。
  从当初的兴趣到逐渐深入其中,单纯收集邮票和连环画已经不能满足蒋留生内心对于收藏的理解,他决定将目标从“小书”转向“大书”,也就是古籍的收藏。蒋留生说,这一切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对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了更真切的认识与理解。
  苏州自古以来诞生了不少文人居士,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有着先天的优势。2005年,苏州迈入旧城改造,不少老屋拆迁改造,很多旧书被当做一文不值的废品流到了市场。蒋留生回忆道,当时不仅要跑街串巷挨家挨户收书,还要去废品收购站去晃荡几圈,看看能不能“拾到宝”。后两年,他开始频繁奔走于像文庙这样的古玩市场,不经意间也有意外之喜。
  直到2009年,他在文庙安家落户后,将全部的重心全都投入到古籍的“淘宝”中。一路的成长,一路的转换,蒋留生留下的每个脚印都历历在目。他说,收藏就是如此,苦尽甘来,从不会有取巧的机会。

  《苏州快览》、各时期地图 因为收藏,他更热爱苏州

  蒋留生是南通人,如今苏州成了他第二个家。在收藏过程中,他特别会留意与苏州相关的古籍,比如说近期收获的一本《苏州快览》。蒋留生介绍,之前有得到此书,但因为缺失封面和封底,所以他不断搜寻,想存下一册完整的版本。今年初,他终于如愿以偿,顺带还买下了《天津快览》《武汉快览》,压在玻璃柜中,不舍得给外人翻阅。
  蒋留生说,这本粉色的小书封面上印着虎丘塔的线描画,由上海世界书局印制,出版于1925年,也就是民国14年。在册子的标题上,还特别标注“居游必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本旅游必备的“口袋书”。翻开书的目录,分为好几个板块,包括方言、礼俗、游戏等类别。“对比再版的内容,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和之后很不一样。”他解释,因为书在1914年出版之时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除了常规的吃、喝、玩乐的部分介绍外,还会着重著录妓院这样的声色场所。但在中国统一之后,由于社会治理的方式不同,这些有伤风化的记载通通不复存在。蒋留生随即拿出一本于民国18年(1929年)第六版增订的《苏州指南》作对比,这本书的封面采用插画为设计元素,相较于《苏州快览》,风格更轻松活泼,内容的确删减了不少。
  若是细细翻阅,会发现《苏州快览》中配有的早期照片摄影风格和景点称谓也与现在略有差异。比如册子中就把著名旅游胜地“虎丘塔”写作“虎邱塔”。蒋留生说,将这本册子细细阅读,还真可对老苏州有一番详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放在过去只是闲游的读物,但留存于今天可就成了见证苏州历史的文献了。
  类似于这样的书籍,蒋留生还藏了不少,比如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印制的《苏州概况》,单看名字,它与前两本册页似乎大同小异,但在性质上却大相径庭。在《苏州概况》的封面上就能看见显眼的“机密”二字。蒋留生在翻看后猜测,这本书可能为地下党勘察所用,其中不仅详细记载着银楼、保险公司等信息,连学校中的成员名单都一一备注,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此外,蒋留生收集最全的当属苏州各时期的地图了。从宣统时期到民国三年,不同年份、不同风格的地图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几十张,这当中民国的各个版本较为齐全。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宣统年间名为《苏州厢图》的薄纸,虽然采用的是墨版印刷技术,但细线勾勒的图样依旧清晰完整,一些关键的地点还被后人用红笔圈涂。从这张地图上可以充分了解古代苏州“棋盘格”状的城市构造。
  而1938年日本人占领苏州后,地图的面貌就有所不同了。蒋留生边展开地图边说,这张《最新苏州地图》能带有封套的在市面上已不多见,即使他手上这版封套略有残缺,也决意保存下来。从风格上来,这张在上海“至诚堂”印刷的地图描绘相当精细,封套上绘有的虎丘塔彩绘图也有着强烈的日式风情,作为一份苏州格局变迁的资料,十分有意义。
  看完这一份份心爱的私藏,蒋留生笑言,正是在找寻这些“苏州记忆”的藏品中,对于苏州这座城市愈发了解,也逐渐爱上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古籍是了解苏州的窗口
  望社会各界更加重视

  2009年那会儿,蒋留生在文庙里也开过一家古玩店,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决定在2012年时把店面搬移至钮家巷,也就是现在的“十方书屋”。
  蒋留生说,他所做的一切,还是离不开一个“爱”字。这几年,因为政府对于文化的大力弘扬,古籍的修缮和保护才慢慢被重视起来。“这两年,很多外地淘古籍的朋友开始往我这儿跑了。”但在蒋留生眼中,这样一门看似小众的收藏不应该只处于曲高和寡的局面,这也是他愿意把书店开在钮家巷的原因。他坦言,要让大家对于“古籍等同于废纸”的印象有所转变,就得把它推广到普罗大众之中。本地的百姓、外地的游客,即便对于古籍文化没有深刻的认知和研究,但只要走进书店,能触摸到这份历史的传承,也不枉费蒋留生自己多年的坚守。
  不过他也提到,有人把旧书统一归为古籍,就误认为价值连城,这是十分片面的理解。一本古籍是否有收藏的价值,他认为应从三方面来看待,第一个当然体现在时间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价值;其二,就要看书的文献价值。很多古籍中会被后人不断添注,对于书中内容解析详尽、透彻,使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更丰富;第三就是古籍的观赏价值了,诸如蒋留生手上的古本,其中运用了六色套印,在古籍里极其少见。
  虽然很多古籍在蒋留生看来对于地方历史文化有着不错的价值,但因为研究者尤其是官方机构研究者甚少,很多古籍并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但蒋留生有着自己执拗的坚持,他往往会以高价购得那些“心头好”,自己收藏起来,静待它们真正被重视的那一天到来。
  蒋留生说,虽然现在的私营书店越来越少,但他还是想继续保留这个空间。让古籍面向大众,这是“十方书屋”存在的意义;让大众触摸古籍、了解古籍,这是每一个爱国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有心之人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古籍,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关于历史与人文最真实的备忘录。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